一分钟道德经0283: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妍春聊文化 2024-06-10 09:22:24
【前提示】“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无论是字面还是前后文都很容易让人理解为“稳重是轻率的根本,安静是暴躁的君主”。但是本着习惯的追根溯源的精神,老子的每一个原理都有其自然的客观的本质规定性或规律性作为基础的。于是我们发现物质的轻或重与物质分子运动的的安静如常或超常躁动有关;而物质分子运动的快与慢又与物质的温度变化有关。 【视频版】省略 【文字版】 一天一分钟,一句道德经。今天我继续给大家分享老子道德经第二十六章前两句“重为轻根,静为躁君”再合起来读一下。 重,也就是重量-密度-原子核质量。这都是相对于他物而言的,那对于自身呢?孰重孰轻? 静时重,躁时轻。 静,就是物质分子状态稳定,相对平静,这个时候物体的温度降低,体积缩小,密度增大,谓之重也。 躁,物质分子处于激烈运动变化状态,相对很活跃,这个时候物体的体温升高,体积增大,密度减小,谓之轻也。 第四十五章再次提及这个原理。“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补充说明】 物质的重量除了由物质本身的多少决定的,如五百万吨原油与一瓶纯净水。 还有物质的密度,就是我们俗称的比重,就是单位体积的重量。比重大的物质自然就是重一些,你拿着一瓶水和拿着一瓶空气,重量自然是不一样的。 再就是原子核很深的重量,只有一个中子和一个电子的氢原子,本身就很轻,通常也被称为轻元素。人们一般以铁为分界,铁以前都是轻元素,铁以后都是重元素。 但是同一种物质的密度或比重也是可以有变化的,这种变化的外在表现就是温度,内在原因就是分子运动的“静与躁”。 如果以常温常态为标准,那么就可以说分子运动的越趋于静止,物质的温度越低,体积越小,密度越大(水的变化临界是4℃另说)也就是比重越大。 也就是说分子运动的越快越激烈,物质的温度就会越高,体积越大,密度就越小,也就是越轻。 还是以水为例。4℃以上的水就适合这个规律。温度越高,水分子越活跃,体积就会越大,比重就会越轻,直到所有的水都蒸发为水蒸气,体积有多大?比重就会很低,随风而动,漂浮到了空气中。 老子在第四十五章再次提及这个原理。他说“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也就是“重,寒,静”为一组物理现象,“轻,热,躁”为另一组物理现象。重与轻,寒与热,静与躁,构成了事物变化的对应概念,形成三组子关系和一组统合关系都是全逻辑的。 以重与轻的全逻辑关系为例来说明事物之间的全逻辑关系。 重是重,轻是轻; 重不是轻,轻不是重。 但是重中有轻(轻聚重成),轻中有重(重为轻根)。 所以重能变成轻,轻能变成重。 轻一旦变成了重,重一旦变成了轻。 轻就是重,重就是轻。 轻不是轻,重不是重。 从自我肯定到自我否定,完成了一个完整的全逻辑循环。 回到这两句话深刻就不必说了,生动形象的描述,在于一个“根”字。还有一个“君”。 根,就是生长极。昨天还说初中生物学课程讲过的“根尖”。 君,就是说算的人,就是拥有决定权的方面。谁能说全谁就是君主。君的同样用法还有“言有宗,事有君”。君,君主,主宰,掌控掌握说算的人。 重物是轻物的根基或生长点。 趋于静止的状态决定着激烈运动状态事物的性质。
0 阅读:0

妍春聊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