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道德经0245:从事于失者同于失

妍春聊文化 2024-06-08 02:14:05
【前提示】通过研究“失者同于失”这一句看似背理的话,我们发现了极为重要的问题。最为重要的是这是老子独创的认识论方法论的最重要的一步论述。请看吧内容吧[机智][机智] 【视频版】省略 【文字版】#挑战30天在头条写日记##春日生活打卡季#​#文章首发挑战赛#​​ 一天一分钟,一句道德经。今天我继续给大家分享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三章接下来“失者同于失”这一句。 按照这句话的完整式,应该是“从事于失者同于失”,实际上上一句我已经翻译了这句话“修道得道,修德得德,啥也不修,啥也不得”。 失,就是失去了道,也失去了德。或者说既不修道,也不修德,就是失道失德,就是“啥也不修,啥也不得”。 没有人“从事失者”,不会有人从事失道失德或无道无德的事业,所以,“从事”,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状,而不是一种主观意识很强的事务。 【补充说明】 继续,打通“从事于道者”的真实意思,对于理清“道希言,道自然”与“从事于道者”这一番论述的逻辑关系非常重要。说实在的,很多人都没有搞清楚,所以,整章看起来支离破碎,前言不搭后语。 从总体结构上来说,本章的基本机构分为:一,主题,(有可能是板书,也是真经)道希言,道自然。 二,论述,又分为两部分,其一,举例说明,飃风骤雨。其二,正反论述,“从事于道者”。 三,再次强调,道希言,就是信息量不足(老子多次提及此事)是造成人们对道及修道德的不同态度,不同进展,不同境界之主要原因。 当然,除了道作为客体的“信不足”之外,也会与认知主体,也就是人类的自身的基础认知和先天品质有关。 这也是呼应开头的真经主题。道希言,自然“信不足”;道自然,必然不是很明显,不是很好理解,不容易让人们相信,所以“有不信焉”。 大多数释老者都把这一句当成“衍生文字或错简”而直接省略删除。就是因为没有真正深入地理解这一章内在逻辑性错误滴删除了这个完整论述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头有尾,首尾照应,这都是基本小作文技法,直到现在还在广泛应用。 有了这样的基本认识,回头再看“从事于”的意义,始终觉得根据出土残本厘定的“从事于道者同于道,从事于德者同于德,从事于失者同于失”与世传王本没有太大区别,所以我还是倾向于世传王本,因为他实际上可以更好滴理解“失者同于失”。 没有人“从事于”失道失德或“无道无德”的事业或人生。所以只有把“从事于道者”理解成广义的宽泛的“修道德”,修人生,修炼在红尘,才好理解“失者同于失”。 我们也学学老子回头呼应一下一开头的主题,“道希言,道自然”,道常隐,所以,但不能像飃风骤雨那样明显强烈地显示出来。 人们只能在自己的修行中体会道的存在,道的功用。但你专心致志修炼道,就能感同身受地体会到道的存在。 这是一个极为关键的环节,这也是无数解老者被另外无数释老者斥为不知道的原因。 事情远远不止如此,这也是老子独创的人类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与世俗的流行的一般的甚至科学的方法不一样的地方。人类以自身的感知感觉沟通这世界,认知这世界,而不是以外在的第三方的物理的甚至粗暴的方法认识这世界形成了巨大的差别,独立成一个系统,不深修,不可知也。 #挑战30天在头条写日记#​#文章首发挑战赛#​#春日生活打卡季#​#地图还原伊朗空袭以色列始末#​
0 阅读:0

妍春聊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