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人自信满满,带来了鸦片和洋枪,没想到遇上了林则徐

南椁说娱乐 2020-11-07 22:28:15

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一位不得不说的人物,他就是林则徐。道光十八年一道圣旨让林则徐成为了钦差大臣,任务是南下广州查处、禁止“大烟”。基于此才有了后面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事件。

实际上“鸦片”并不是我们的本土产物,也并不是在清晚期才出现,早在唐朝时期(公元8世纪),鸦片就作为药材舶来中国,那时是由阿拉伯少量的输入到我国境内,一直到晚明时期吸食“鸦片”的方法传入中国,“鸦片”才由苦口的良药变成了糖衣的炮弹。

林则徐所面对的就是一场烟枪和洋枪之间的对战。烟枪和洋枪二者都是“火器”,只是一把火烧在了自己身上,一把火烧在了别人身上。接下来我就和大家聊聊为何这些火最后都烧到了晚清人民身上。从晚明到道光十五年(1835年)这些年间,流入中国的“鸦片”种子已经生根发芽并且愈演愈烈,全国上下吸粉者有200万余人,这些人群不限行业,不限年龄,不限时间为“鸦片”事业不遗余力地伤害自身。

此时,洋商发现了契机,1834年4月22日,在英国有一项长达53页的法令被废除了--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的垄断权,一大波洋商带着各类大机器产物,一窝蜂的扎入我们地大物博的大中国,期盼着大干一场。可天不遂人愿,虽然洋枪洋炮打开了我们的国门,可我国自然经济能存在那么久也不是没有实力的呀。自然经济的特点在我们的历史书上总结的特别到位: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也就是说一般没什么事大家都不出门享受购物的快乐,因为自己在家里,用勤劳的双手就可以获得基本生活保障了。

就算是遇上赶集的日子,人们可能也只是出去走走看看,凑个热闹而已。洋商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倾家荡产从老家带来各类商品,结果你们告诉我“暂时不需要”,弄啥咧?这就算了,偏偏你们的茶叶,丝绸,瓷器在我们老家供不应求。货品卖不出去,债主又催的急。在这个关键时刻,欧美商人不得不狗急跳墙。既然正儿八经的生意做不成了,就找些捷径走走吧。

上面我才说道,“鸦片”在数年间已经在我国培养出了一个200万人之众的庞大粉丝群体,洋商见缝插针直接就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走私“鸦片”上,为了完成这单大生意,洋商不惜花费大代价疏通关系,在日趋衰落的清政府中慢慢渗透,直至形成了一个由上到下的利益团伙。在日趋严峻的形势中,林则徐先生临危受命,用铁腕与“鸦片作斗争”。

1839年6月的“虎门销烟”事件,也标志着在近代史中“禁烟”板块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但这并不是事件的结束,而是另一段更艰难的历程的开始。在清晚期因为民众的粗心大意,因为部分官员的贪婪,让我们不小心走入了侵略者的圈套。但值得庆幸的是,我们有“中国脊梁”撑着我们走出泥沼。在今日之中国,我们面对霸权已经可以做到毫不畏惧、充满底气了,但是也要以史为鉴,多多监督自身,成为自己的英雄和强者。

0 阅读:0

南椁说娱乐

简介:为您提供最新、最精彩的娱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