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虽然篡夺了李唐最高权位,自己登基称帝 ,做了女皇,但她指定的储君仍是她和唐高宗李治所生的儿子李显 。不少大臣表面上尊她一声皇帝,内心则把她视作太后,一心想恢复李唐天下。这些心向李唐的大臣们不敢对武则天怎样,却把她最宠信的心腹,比如其幸臣张昌宗、张易之兄弟当成攻击的标靶。张氏兄弟相貌俊雅,风流倜傥, 又温存体贴,善解人意,由此得到武则天的特别恩宠,权倾朝野。 二张恃宠生娇,独霸朝堂,贪赃枉法,坏事做绝 。到武则天年迈多病时,这两人担心靠山崩塌后会遭清算,于是想造反称帝。
史载,武周长安四年(公元704年), 已八十一岁高龄的武则天年迈多病,常卧床不起,张昌宗、张易之兄弟终日在长生殿中陪伴,端茶倒水,侍奉汤药。朝臣崔玄暐对武则天说:“太子仁孝,可在陛下身边侍候汤药。 宫内不宜让外姓人出入”。武则天知道崔玄暐口中的“外姓人”指的是张氏兄弟。但她与二张朝夕相处,不相信这对男宠会对她有歹心,没有采纳崔玄暐的建议。
武则天
张昌宗为笼络人心,欲捐资兴建佛寺,不想惹祸上身张昌宗 、张易之兄弟对崔玄暐话中隐含的深意也是十分清楚,心中恐惧异常。在极度不安情绪的支配下,他俩迫不及待地在宫中培植党羽,扩充势力,以备不测。就在此时,洛阳城内到处发现了匿名揭帖,说二张阴欲谋反,坊间亦多有类似传言。流言喧嚣尘上 ,不绝如缕,使原本就惶恐不安的张昌宗更加心惊肉跳。他慌忙命人请来了洛阳城中有名的象纬大师李弘泰,要他给自己卜卜卦、算算命,预测一下吉凶。李弘泰知道二张是有钱的主,就大肆吹捧张昌宗相貌不凡,有天子之相,撺掇他捐钱大造佛寺,以笼络人心,求得天下人拥护 。张昌宗听罢,一颗忐忑不安的心才稍稍平静,便准备捐资兴建佛寺。他正忙着张罗,不曾想自己的一举一动早已被众大臣严密监视。大臣杨元嗣立刻向武则天检举了这件事,武则天不便公开庇护,遂命宋璟和韦承庆、崔神庆负责审理此案。
凤阁侍郎韦承庆、司刑、司礼卿崔神庆二人都是张昌宗的党羽,当然要极力为二张开脱,便对武则天说:“李弘泰奏劾之事,张昌宗已经坦白自首,不必再问罪。李弘泰妖言惑众,构陷大臣,应处死罪” 。
影视剧照:神龙政变
御史中丞宋璟以骨鲠钢直著称。他见韦、崔居然为张昌宗脱罪,立即反对道:“既然李弘泰诬陷有罪,张昌宗为何当时不把他送官法办?说明他早已包藏祸心,依法当处极刑,并灭其三族” 。武则天听后心里亦有疑惑,但二张是自己的幸臣,旧情难舍,难下诛戮决心。宋璟见她犹豫不决,又说:“陛下如不立即处置张氏兄弟,恐怕难服众心,造成人心浮动”。大臣李邕紧接着说:“宋璟所奏并非出于私心,而是攸关社稷安危,愿陛下明察”。武则天也觉有理,但左思右想,仍难下决断。
之后,桓彦范、崔玄暐等忠于李唐的大臣接连上疏,请求女皇严惩二张。武则天难舍旧情,总是以“护犊子”的态度敷衍说:“张昌宗已经坦白自首,何必穷追不舍,再加刑戮”?宋璟以激愤的语气说:“张昌宗得到陛下的分外恩宠,势焰熏天,反对他自然会惹来杀身大祸,但为了国家,我死而无恨”。武则天见他如此激动,为缓和气氛,便命张昌宗自行去御史台配合调查。宋璟担心夜长梦多, 立即火速开审。谁知审讯刚开始,武则天的旨令就到了,她下令赦免了张昌宗。
影视剧照:张柬之
张柬之策划神龙复辟大周长安五年,武则天已病入膏肓。宰相张柬之乃老谋深算之人,他认为如今时机已成熟,于是与桓彦范、敬晖、崔玄暐等人暗室密谋,商量如何具体行动。为保万无一失,张柬之偷偷找到负责宫廷禁卫的羽林卫大将军李多祚商榷,希望能得到羽林军的支持。李多祚本是唐高宗李治的心腹,久藏报恩之心,在了解张柬之的意图后, 立刻指天发誓曰:“只要有利于国家,吾谨遵宰相安排”。
桓彦范和敬晖则去东宫见太子李显,请他出来主持诛杀张昌宗、张易之的行动,太子自然愿意。
武则天因何选择李显继承皇位?当初,武则天之所以选中李显继承帝位,是因为看中了他昏庸懦弱的性格,认定他称了帝也难成大气候,废立还不是自己一句话的事?
之后,李显几遭废黜,若不是性格刚强的老婆韦氏鼓励扶持他,他早就忧惧而死了。直到圣历元年(698年)三月,被贬为庐陵王的李显被秘密接回神都洛阳。九月,武则天出于政治策略上的考虑,将李显重新立为太子。
武则天篡唐称帝后,武、李两姓储位之争异常激烈。武则天的子侄辈武承嗣、武三思、武攸嗣等均觊觎储君之位,且跃跃欲试,还曾联合酷吏一起迫害李氏宗亲。武氏党羽、洛阳人王庆之等纠集数百人上表请立武承嗣为太子,并请废黜李显的嗣位。忠于李唐的宰相李昭德便假借圣命将王庆之杖毙。武李双方的储位之争已白热化到你死我活、喋血宫门的程度。
宰相狄仁杰、王方庆、王及善等苦口婆心地劝说武则天应当维护李唐正统,立李姓为嗣皇帝,以享万年香火,并力主召还被贬斥在外的庐陵王李显。
在此情况下,武皇帝不得不及早解决储位虚悬的问题,并决定立李姓为储君。
复立庐陵王李显为太子,是晚年武则天一项重要而明智的决策。昏弱的李显虽不是帝王材料,但是复立他,表示武皇帝在李、武两姓之间做出的最终抉择。这种顺应朝野之心的决定,平息了李武两姓间长达8年的储位之争,与结束酷吏政治一起,消弭了不安定因素,也开创了武周最后一段时期的清新政局。
第二次血溅玄武门神龙元年(705年)初,武则天病情恶化,身边只有男宠张昌宗、张易之兄弟,宰相、太子都难见女王一面,诏令都由二张发出。在此情形下,矫诏篡夺帝位基本不可能。因此宰相们很担心,商讨后决定以兵谏的方式逼迫女王退位,拥立太子李显为天子,复兴李唐。
正月二十二日,张柬之、崔玄暐、桓彦范、左武卫将军薛思行等人,率羽林军五百余人,匆匆抵达玄武门,羽林卫大将军李多祚、太子宫内直郎王同皎去东宫迎接太子共同举事。但事到临头,太子显胆怯、恐惧病复发,战战兢兢不敢出宫门。王同皎不得不把太子显强行抱上马背,众人簇拥他向后宫进发。玄武门离武则天居住的长生殿不远,有重兵把守,守门将士拒不开门,张柬之等人命参与政变的羽林军发起攻击,很快便攻下玄武门,斩关冲入。
张氏兄弟这时正在长生殿迎仙宫中,听到外面人声喧哗,兵器铿锵,情知不妙,想出门逃窜,刚到门廊下就被军士击杀。众人裹挟着李显轻手轻脚的迈进皇帝寝殿,远远地环绕龙床伫立着。武则天早已听见外面的声响,惊问:“尔等是何人” ?张柬之小心翼翼地答道:“张易之、张昌宗谋反,臣等奉太子令诛之。愿陛下返政太子,顺从天意”。武则天压抑着怒火对太子说:“既然那两个小子已经被你们杀了,那你就赶快回东宫去吧” !李显还没来得及作答,桓彦范上前说:“太子怎能再回东宫。当年先帝把爱子托付给陛下,如今太子在东宫已经很久了。愿陛下传位给太子以顺从天意人愿” 。一生刚毅多智的武则天很少流泪,这时她见一大群全副武装的羽林军将士杀气腾腾地环绕四周,心知自己已无法掌控政局,大势已去 ,不由得流下两行清泪。
几天后,武则天被迫宣布退位,传位给太子。二十五日,李显登基即位,是为唐中宗。武则天迁往皇城西南的上阳宫静养。不久,武则天在寂寞凄凉中离世,临终时在遗诏中宣布革除自己的帝号,以“则天大圣皇后”的名义下葬,表示自己仍是大唐的皇后,若不是武周的皇帝。唐中宗给母亲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二月四号,正式恢复大唐国号。创始自六九零年的武周王朝,持续了十五年,至此(705年)宣告结束。旗帜的颜色由武周的大红色恢复为大唐的杏黄色,郊庙、社稷、陵寝、官阶名称等,都恢复了永淳元年(682年)之前的旧制。废除则天文字,定长安为国都,神都洛阳恢复旧称,作为陪(东)都。唐室光复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