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中医李教授原创人文医学科普第5篇
大家好,我是北中医李老师,今天内容给大家分享一个国医大师小药方调治顽固口疮的好方法。
中医里,所谓的小方,也是中药常见的配伍形式之一,一般由四味或更少的中药配伍而成,是古今中医历代探索和实践反复锤炼而成,对一些疾病甚至顽固疾病都有确切的疗效。
中药小方里,一味药的组方又叫做单方。
国医大师吕仁和老先生,几十年来对肾病和糖尿病经验丰富,其用药有“效、简、廉”的原则。
下面的这个小方法,就是吕仁和老先生小方调治顽固口疮的经验方。
中药细辛,性味辛温,归脾胃心经,功擅散寒祛风止痛,温肺化痰通窍,是中医常用来调理风寒表证,用于调理头痛、牙痛、鼻塞、口疮等。
当然,现代药理研究也证实细辛有清热镇痛的功效,顽固口疮中医理论不就是阳虚或阴虚导致的火热,可以从火热论治嘛。
另外,细辛这味药,还对人的舌黏膜有轻微的麻醉作用,可以起到暂时缓解疼痛效果。
细辛治口疮,古中医早已有之——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认为细辛可以治口舌生疮,可散浮热。
在南宋严永和所著的《严氏济生方》中就有细辛配黄柏制成的细辛黄柏散,治疗口疮,这就是著名的赴筵散。
在南宋医家朱端章所著的《卫生家宝方》一书里有治疗小儿口疮的小方法,就是用细辛末,用醋调好,贴在肚脐上。
说到朱瑞章的个细辛贴肚脐治小孩口疮的机理,清末民国时期的著名医家张山雷认为,细辛辛温能散,大凡风寒风湿头痛、口疮、喉痹等诸多疾病,用这个方法,用的就是细辛能散浮热,这也是中医“火郁发之”的实践。
国医大师吕仁和认为,口疮之所以经常发生,是高发病,主要和当今人们心脾郁热、阴虚火旺有关。用细辛这味药,就在于它气味香窜,升散力较强,用于上焦火热,可以很好的宣散浮热、敛疮止痛。
因此在调理口疮时,只要根据口疮具体这种辨证用药的同时,使用细辛末贴肚脐,方法简单有效。
具体做法就是用细辛适量(具体克重应平台科普审核规则不标详方),用醋调匀,制成饼状,贴敷于肚脐处,同胶布固定,一般两三个小时可以去掉,每天一次,只用一到两次就能起到效果。
肚脐就是我们常说的神厥穴,位于任脉,现代医学研究认为此处皮下没有脂肪组织,但血管和淋巴、神经分布丰富,可谓是人体特殊的用药通道。
米醋,在《本草求真》一书中有“嗽(就是米醋)以治舌疮”的记载。
细辛走散温通宣散,细辛+米醋,通过肚脐这一特殊用药通道,作用于机体而达到治疗口疮的目的。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如果你有尿酸高、痛风代谢病或口腔黏膜等疾病问题可以留言,会在闲暇时间一一回复。
本文参考文献(图文来源于网络):1999年第6期《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杨君等文章《吕仁和教授小方验治举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