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味今尝——让历史在舌尖上重生
暴饮暴食对于现代来讲不是什么稀奇事,而且在某段时期更是广大人民关心的重点方面,尤其是针对少年儿童和自制力差的成年人。以前更是发生过不少关于这方面的案例,引人反思。
而暴食在西方被认为是一种罪,是“七宗罪”之一!但暴食成为七宗罪之一的原因主要与其象征的意义相关,不仅仅是贪吃。更多的是这种行为能够造成其它的罪行!
在天主教教义中,暴食(gluttony)不仅仅是指吃得过多,更重要的是指浪费和挥霍。在中世纪欧洲贵族圈,能够浪费的只有食物,因此将这种行为命名为暴食。
暴食的核心在于对享乐的极度追求,导致人们忽视食物的实用价值,甚至造成浪费。这种行为反映了人类对物质的过度追求和忽视精神层面的满足,因此被列为七宗罪之一。
在中国历史中的北宋时期,苏轼因新党得势遭到了人生中第三次被贬,被贬到了海南儋州。
这一次被贬,苏轼已经达到了62岁的迟暮晚年,且儋州当时的条件非常艰苦,物资匮乏,生活条件极其艰苦。
但他依然能够创造出许多美食。例如,他在黄州发明了东坡肉,在惠州发明了东坡酒煮蟹。这些美食不仅满足了他的味蕾,也成为了他排解忧愁的方式之一。让他能以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面对人生苦难。
这些美食不仅异常美味,让人享受。更是具有很强的食疗养生效果,苏轼一生所创造的美食,非常注重食疗养生!
不仅仅是满足自己和他人的口腹之欲,更是挖掘了食物本身潜藏的医药价值,与西方描述暴食这种“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反差!
那么回到正题,究竟苏轼在儋州发明了何种美食?
答案就是东坡酒煮蚝。
绍圣四年(1097)苏东坡被贬海南,谪居儋州两年多后,在1099年冬至即将来临的前两天,当地的渔民给他和苏过送来了一些海鲜。有生蚝、螃蟹、海螺和八足鱼等。
东坡父子俩将生蚝剖开,取得数升蚝肉,苏东坡别出心裁,将蚝肉挂浆放入水中,添酒一起烹煮,“食之甚美,未始有也。”感觉从未有过的鲜美。由于渔民送来的生蚝很多,他意犹未尽,又将一些大的生蚝放到火上烤,结果入口,感觉与水煮的相比,味道更加鲜美。
享受美味之余,他还不忘与小儿子苏过调侃,切记不要对外乱说,否则被北方那些“君子”们听到后,争先恐后地要求贬谪海南,像我一样烹制生蚝,分享我们的美味。苏东坡的幽默、风趣,跃然纸上。
62岁的苏轼刚到被贬荒凉之地海南岛儋州时,他心情最为低落。而海南岛天气炎热,使得苏轼口干舌燥。不过当地居民却带苏轼品尝到了一种解暑甜品海南清补凉。
苏轼品尝完惊喜非常,便当场作诗称赞“椰树之上采琼浆,捧来一碗白玉香”。
从此,苏轼以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面对在海南岛的生活,并与当地百姓交往,为儋州的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