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叫刘梅,今年47岁,初中学历,离异,独自生活在一个三线小城市的老旧小区里。
因为年纪不小了,加上过去一直围着家庭转,也没什么技能,离婚后就一直在一个熟人开的饭馆里打杂,做些洗菜、端盘子的小活,一个月两千多块钱,勉强度日。
我出生在一个小县城的普通家庭,家里有两个孩子,我和我弟。
爸妈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我从小就知道,自己不是爸妈心尖上的人。他们盼了多年才得了个儿子,自然视若珍宝,而我这个“赔钱货”从来都是被忽视的存在。
小时候我吃的穿的都是我表姐家不要的旧衣服,哪怕补丁摞补丁,父母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妥。
弟弟却不同,鞋子要新的,衣服也要新的,家里有好吃的,永远先给他留着。
我上到初中就被劝退了,因为“女孩子读那么多书干啥,早晚是嫁人的”。
而我弟,爸妈却千方百计供他读大学,哪怕要借钱也心甘情愿。
那时候我不懂,只觉得心里委屈。
后来我结了婚,生了女儿,又离了婚,父母更是对我不闻不问。
我曾一度以为,哪怕我不是他们最疼爱的孩子,毕竟也是他们的女儿。可是,直到那年我卖掉了那套旧房子,我才看清了人心的凉薄。
02那是三年前的事了。
我和前夫在婚姻里过得并不幸福。
前夫脾气暴躁,经常喝酒打人。
女儿出生后,他更是变本加厉,嫌弃是个“赔钱货”。
我忍了十年,终于在女儿读初中那年鼓起勇气离了婚。
法院把女儿判给了我,房子归了前夫,只分给我一套老旧的单位房,是我爸妈年轻时托关系给我找的工作单位分的。
那套房子在我们这座小城市的老城区,面积不大,只有五十多平,但好歹是我名下唯一的资产。离婚后我带着女儿住了进去,虽然破旧点,但总算有个窝。
两年前,女儿考上了外地一所不错的大学。我高兴得掉眼泪,但也发愁。四年的学费、生活费,加上她要租房子、买电脑,都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我一个月两千多块的工资,根本不够。
这时候,我动了卖房的念头。
房子虽然老,但地段不错,靠近老城区的菜市场和小学。那年房价涨得快,很快有人愿意出48万买下。签合同那天,我的手一直在抖,这毕竟是我唯一的落脚处。但想到女儿,我还是签了字。
钱到账那天是个晚上,我坐在床上看着短信上那串数字,心里百感交集。没过多久,我妈的电话就来了。
“梅啊,那钱到账了吧?明天你把卡拿回来,我和你爸帮你收着,免得你乱花。”
我愣了一下,试探着说:“妈,我这钱是要给小雪交学费用的,她在外地一个人,我得……”
“你说什么呢?”她打断我,语气顿时变了,“你一个女人家懂啥?你弟现在正谈对象,女方家要求买车买房,你这房子卖了也算是给家里添把力。再说了,小雪是你一个人的事,跟我们没关系。”
我当时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只觉得胸口堵得慌。
第二天一早,我没去饭店上班,趁着天还没亮,带着行李租了个小房子,连夜搬走了。我知道,如果我再犹豫一步,那48万就真的不是我的了。
搬走后,我换了手机号,不再和家里联系。 他们没有想过我和女儿的生活,也没有关心过我这些年的辛酸,他们只是惦记我那点钱。
女儿知道后,虽然很生气,但也劝我:“妈,你做得对。这些年你受的委屈,我都知道。”
我以为事情就这么过去了,直到前几天,闺蜜小兰打来电话,说:“你弟弟被分手了。”
我愣住了,问她怎么回事。
小兰是我初中的同学,后来嫁到我老家那个县里,和我妈偶尔还会见面。
她说,那姑娘家是市里的,家里开超市的,原本看中我弟是个大学生,人也老实,才同意谈婚论嫁。
但后来那姑娘家得知我弟一没正式工作,二还要靠姐姐卖房补贴,顿时就变脸了。
“你妈还跟人家吹牛说,那房子是他们出的首付,结果人家一查,全是你卖的。现在好了,人家姑娘说得清清楚楚,‘你们家啃姐姐,哪天啃我头上呢?’就分了。”
我听完后沉默了很久。
其实,这事我并不开心。我弟是我弟,虽然小时候他从没替我说过一句话,但毕竟是血亲。可我也不能因为他是弟弟,就把我女儿未来的生活当作牺牲品。
我曾经对我妈说过一句话:“我不图你们的,但也别惦记我的。”她笑了笑,说:“你是姐姐,为弟弟做点不是应该的吗?”
这句话,我记了一辈子。
我娘家那边后来也传来过风声,说我六亲不认,说我冷血。还有人说我太自私,连亲弟都不帮。但他们从来没问过:这些年,我一个人带着孩子,是怎么熬过来的。
我弟分手后据说一蹶不振,工作也不找了,整天在家打游戏。我妈还打电话让我劝劝他,我没接。 我不是冷血,我只是想为自己和女儿活一次。
这些年,我看透了太多:原生家庭真的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那种“你是姐姐,所以你就该让着他”的观念,像一把钝刀子,一点点割裂了我和他们之间的亲情。
小时候我不明白,为什么我们都吃一样的饭,我却要被区别对待;长大后我明白了,有些父母,天生就偏心。你再孝顺,也换不来一碗热汤;你再懂事,也敌不过一句“他是男孩”。
我不是不愿意帮亲人,但我帮了太多次,每一次都换来更深的伤害。
我弟小时候上学要学费,是我打工借钱给的;他工作后交不起房租,我把工资给他垫上;他谈恋爱没钱买礼物,我把女儿的生活费省下来给他转了几百块。可到了我难的时候呢?没人问一句。
我妈只会说:“谁让你是姐姐。”
可姐姐不是任人宰割的身份。
03现在的我,租住在城郊的一间小房子里。房租便宜,离我打工的地方也不远。女儿假期回来就住我这儿,我们母女吃点小菜、说说话,日子虽然清贫,但也过得安心。
那48万我一分没动,全攒着给女儿读书用。她说以后要考研,我支持她。她说以后要工作了,要带我去大城市生活,我笑了笑,说:“你过好你的日子,妈就心满意足了。”
我不恨我妈,也不恨我弟。我只是学会了放下。
人生下半场,我只想为自己活,不再为谁委屈、不再为谁牺牲。
有些人,哪怕是亲人,也只能陪你走一段路。你若一直退让,他们便得寸进尺;你若一次坚决,他们才会明白:你不是没有底线。
我现在常常想,如果当年我没有搬走,那48万可能早就没了,女儿的学业也会被耽误。而我,可能还困在那个不停付出却永远不被看见的家庭里。
幸好,我走了。
幸好,我终于学会了“不被爱,也要好好爱自己”。
又是八股文,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