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世友将军回乡探亲时携厨子同行,因故拔枪欲惩亲叔叔,母亲见状急忙下跪恳求,终使将军息怒,宽恕叔叔。
1953年秋,山东军区司令员许世友携两厨师回河南新县田铺乡探亲,已离乡近30年。乡亲围观,场面热烈,但他却拔枪指亲叔许存礼,其母跪地求情。此事背后原因,让我们回到特殊年代揭晓。
回乡探亲前,需做好充分准备,包括行程规划与物品整理。抵达家乡后,确保安全并适时与家人联系,开始探亲活动。
1953年秋,许世友在山东军区司令部办公室内,第三次整理回乡探亲申请。前两次因军务繁忙未果,此次他特意选在秋收后、农闲时提交,望能获批。
准备工作提前一个月展开,许世友命警卫员选两位厨师,一擅北方面食,一精南方菜系,旨在让乡亲们品尝除“大锅菜”外的佳肴。
许世友自济南启程时,携两辆全新苏式吉普车,满载棉布、药品、火柴、食用油等紧缺物资。另备农具与化肥,系针对家乡农业生产所需特别筹备。
车队南行,沿济南至新县路线。道路艰难,部分地段未建公路。进入豫北,两辆吉普减速,谨慎行驶于乡间土路。
抵达大别山区,路途愈发艰险,汽车难行,众人转而骑马。许世友换上绿军装,戴大檐帽,腰佩勃朗宁手枪,骑高头大马继续前行。
消息预先传至。许世友一行尚在山路行进,许家洼及邻近乡镇群众已闻讯。众人暂停农事,聚于村口相迎。抵村时,道路两侧已站满围观群众。
村长率乡亲列队迎接,设简易欢迎台并备锣鼓队。许世友不顾仪式,直奔老家。干部欲引其至招待所,被其婉拒。
队伍行进在曲折的村道上,许世友重见旧景:矮土墙、高槐树、村头老井依旧。但房屋多已翻新,且村中新建了现代晒场,一切既熟悉又带新貌。
遵许世友之命,两厨师即于其家院支大锅煮饭。饭菜香四溢,吸引众乡亲围观。许世友命人将物资分若干份,欲赠予乡亲,尤重革命时期助游击队的老人家属。
二、许世友与其亲叔叔间的恩怨纠葛,是一段过往历史。两人之间发生过矛盾与和解,具体细节虽不详,但这段往事无疑深刻影响了许世友的人生轨迹。
许存礼民国时任许家洼保长,掌户籍、税收、民兵等大权。他却滥用职权欺压民众,勾结土匪,强迫农民缴额外粮,借维护治安之名收保护费,不从者则派打手滋事。
1927年春,许存礼勾结反动武装,向国民党泄露进步青年名单,多为地下党员或革命同情者。多人因此被捕,含许世友两位同窗。他们被国民党军队押至县城后,再无音讯。
1928年,许存礼计划将许世友的母亲及三妹售予商人,以偿还许家因天灾累积的债务。阴谋被邻居揭露,迅即告知许世友,他随即安排家人转移至安全处。
许存礼任保长期间,组建了一支地痞流氓构成的“自卫队”,名义维安,实则欺压百姓。1929年夏夜,自卫队夜闯张老汉家,抢粮并将反抗的张老汉打成重伤。
许存礼与国民党地方政府关系密切,常提前获知检查消息,便组织粉刷墙壁、修整道路,营造祥和假象。检查组离开后,他即恢复横行霸道本性。
1930年,许存礼勾结国民党军设检查站,盘查行人与商队。他假借查缉共产党之名敲诈商人,诬告无辜村民,勒索钱财。据村民回忆,该年许存礼借此手段敛财数千大洋。
新中国成立前夕,许存礼欲出卖革命情报邀功,派人探游击队路线欲告密国民党。幸得地下党员及时发现阻止灾难。其恶行均被当地群众记录。
土改运动后,许存礼拒不悔改,暗挑事端对抗土改,散布共产党政策不可靠谣言。至1953年许世友回乡,他仍在村中发表反新政权言论,意图动摇群众对党政信任。
许存礼的恶行导致无辜百姓伤亡,革命事业受损。许世友在游击期间,通过党员和群众得知其劣迹,这成为他回乡后与许存礼激烈冲突的缘由。
三、革命时期,英勇的斗士们经历了生与死的激烈较量,他们在战场上奋勇拼搏,展现了无畏的勇气与坚定的信念。
1926年离寺后,许世友迅速投身革命。初时,他在大别山组织农会,发动抗租税运动。期间,他多次率农会会员与地主武装冲突,最激烈的一次在黄冈山区的租谷争夺中。
1927年冬,许世友于木兰山组建首支游击队,初仅二十余人,装备简陋,含数杆土枪及民间猎枪。队伍采用游击战术,夜袭敌据点,缴获军械,逐渐增强实力。
1928年春,许世友少林寺习武经验助其开设游击队员军事训练,授拳脚并强化射击、投弹、近身格斗等技能,为日后战斗奠定坚实基础。
1929年,游击队在木兰山接应地下党员时遭清乡团伏击,敌人凭有利地形机枪封锁山路。遭遇战中,游击队牺牲七名战士,含许世友助手老王。
游击队与农民紧密合作,村民频供情报、助转伤员,赠粮衣。许世友严定纪律,爱护百姓,禁扰民。此举获群众广泛支持。
1930年,许世友联络各地游击队,协同打击敌据点。一次联合行动中,多支队伍合作,一夜摧毁敌三据点,缴获大批武器。此战重创敌人,大挫其气焰。
游击队深夜行动,许世友率队在大别山崎岖山路伏击敌运输队。日间,他们匿于山洞或农户家,夜晚出击。游击战术令敌人疲于应对,难以掌握游击队动向。
1931年,"三里湾伏击战"至关重要。许世友率队设伏,突袭追捕游击队的敌军中队。游击队首次运用自制简易地雷,给予敌人重创。
许世友在少林寺习得武术与易容术,常扮商人或农民侦察敌占区。一次,他扮作国民党军官潜入敌营,获取重要情报,为革命斗争积累了宝贵经验。
艰苦岁月中,游击队与地下党紧密合作,协助其工作,保卫进步人士,打击反动派。许世友及其战友在大别山的英勇行为迅速传遍革命根据地。
四、许世友被安全押解返回南京的实际过程:包括押送决策、执行细节及最终抵达,整个经过严谨有序,确保了任务的顺利完成。
1953年春节前,许家洼村发生冲突,迅速引起上级关注。2月15日,江苏省公安厅派小组前往。小组抵达后立即询问相关人员,搜集大量证据。
2月17日,专案组首问许世友,他主动坦白了事件全程。现场勘查显示,许存礼面部淤青、右眼眶受伤,胸部两处骨折,与许世友的供述基本一致。
2月20日,专案组结束初步调查,核实了许存礼任保长时的劣迹,包括1928年企图贩卖许世友亲属及1930年敲诈商人的案例,并整理成详细报告。
2月22日,上级决定押送许世友回南京。当日下午,一吉普车与两卡车抵许家洼。押送组含一名军方代表和四干警。许世友在村民注视下上车,全程采取严密安保措施。
从许家洼至南京需两天路程。首日押送队伍抵淮安夜宿军招待所,许世友态度平静,与押送人员交谈甚欢。次日继续北上,途经扬州时,他向押送人员回忆了在此带游击队活动的经历。
2月24日上午,押送队伍到达南京,许世友被安置于南京军区临时居所,位于二楼的单人间,有专人看守,室内设施简陋,含床、桌及两把椅子。
在南京时,多部门调查人员轮流询问许世友,关注事发当日详情及许存礼过往反动行为。许世友详细回应各问题。另,调查组派人回许家洼深入取证。
3月初,专案组频开案情分析会,军方、公安及政法人员参会。深入研讨案件性质、成因及处理方式,结合许世友资历、许存礼恶行及民意,处理方向渐明。
在南京期间,许世友坚持军人作息,每日按时起居。他请求阅读书籍,押送人员提供了革命历史读物。他还记录了对此事件的思考,这些记录成为案件处理的重要参考。
许世友押送回南京成为人生转折点,特殊环境下他仍持军人严谨与革命者坦荡,此经历为后续处理结果奠定了基础。
五、关于事件的最终处理结果,已得出明确结论并予以执行,确保所有相关措施均得到妥善落实,以维护事件处理的公正性和有效性。
1953年3月15日,南京军区召开会议研讨某案,由政治部主任主持,参会者含军区纪委、政法部门及地方代表,先听取专案组汇报,后重点讨论事件性质及处理原则。
3月20日,专案组提交最终报告,详述许存礼任保长期间的罪行:1927年出卖革命青年,1928年企图贩卖许世友家人,1929年纵容打手伤人。所有材料均经当地群众证实。
3月25日,中央军委初步批示此案,要求综合考量许世友的革命历程与许存礼的反动本质,并兼顾事件对军队形象及基层群众的影响。
4月初,专案组约谈许世友与许存礼。许存礼承认恶行并愿受处理,许世友则服从组织决定,为冲动行为致歉。
4月10日,南京军区遵上级指令,制定处理方案:许世友留党察看一年,免军职但保留军衔,以念其革命功绩;同时责令其向许存礼道歉并承担医疗费。
4月15日,许存礼遭撤职处理,地方政府严肃处理其违法行为,追缴非法所得,并令其村民大会上检讨。此决定获村民代表大会一致通过。
4月20日,许家洼村召开特别会议,县委书记主持,村干部和群众代表参加。会议宣布对许世友和许存礼的处理决定,许世友当场道歉,许存礼接受处理结果。
5月初,许世友依组织安排暂离部队,转至江苏省军区机关任职。期间,他负责内勤并参与政治学习,同时被要求深刻反省该事件,强化党性锻炼。
5月中旬,许家洼村经地方政府整顿,重选了村委会成员,构建了新基层组织,此次整顿成为推动当地基层民主建设的关键节点。
6月,省军区总结此案,指出处理既严明军纪,又兼顾老同志实际,彰显党的政策原则,且教育基层干部需严格依法行事。
该事件处理对当地影响深远。群众认为结果公正,既认可许世友革命功绩,又纠正其违纪。许存礼此后安守本分,离任公职。许世友一年后复职,继续为部队建设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