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光向父亲提出一请求,许世友听完怒斥

青灯台纪 2025-03-14 15:43:05

许光向父亲许世友提出请求,许世友听后严斥道:“你为国家和人民有过何种贡献?”

20世纪80年代初,许世友办公室内发生震惊对话。面对儿子许光,许世友初握其手道歉,闻其请求后脸色骤变,严斥:“你为人民何贡?”背后缘由引人猜测。

许世友的革命历程彰显了他的坚定信念,他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兴亡紧密相连,展现了深厚的家国情怀。

1926年春,19岁的许仕友(后改名许世友)在大别山区投身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民武装。他文武双全,自幼习武且枪法精湛,加入后迅速在黄麻地区展现出才能。

1927年8月,许世友与战友在黄麻策划武装起义,当日不到两小时即占领黄安县城。许世友亲登城楼,插上革命红旗,预示胜利,此后该城更名为“红安”。

革命道路坎坷,1928年国民党组建“清乡团”追捕共产党员,许世友成重点目标。一次激战中,他指挥部队以少胜多击退“清乡团”,在当地树立了威信。

1934年,许世友参加长征。途中,他指挥炮兵精确打击敌阵,助部队突围,获毛主席称赞。交谈中,毛主席建议将“仕友”改为“世友”,意为与世为友,许世友采纳。

革命岁月里,许世友征战四方。淮海战役前,他指挥部队参加济南战役,凭军事才能和指挥艺术,率部攻克济南,为解放战争胜利作出重大贡献。

许世友革命生涯中坚守信念:革命为人民。此信念体现于军事行动及待战士群众态度。他常言:“为官非享福,乃为民服务。”并身体力行,要求身边人同践。

二、许世友面临与家人的复杂情感关系,纠葛缠绕,难以言明。

1932年某夜,许世友母亲为家人购粮下山,被捕于“清乡团”。狱中遭残酷审讯,逼问许世友行踪。许母坚贞不屈,饱受折磨仍否认认识许世友。

此事成许世友终生之痛。闻母被捕,他即书信威胁“清乡团”首领李静轩,母得释。见母遍体鳞伤,他跪地痛哭。此愧疚深植心底,晚年仍时常提及。

许世友对首任妻子张氏心怀愧疚。1928年,16岁的张氏与他成婚。婚后,许世友投身革命。1934年长征时,家乡遭报复,张氏携子逃难,途中为掩护他人牺牲。

许世友长征时闻张氏逝世噩耗,因军情紧急未能回乡。新中国成立后,他携许光归乡祭拜,向张氏坟前倾诉经历,深感未尽夫责之愧。

许世友对儿子许光的愧疚源自革命岁月,他长期征战在外,许光自幼缺乏父爱。张氏过世后,许光被寄养在三舅家,仅能通过他人零碎言语了解父亲。

新中国成立后,许世友身居要职,工作繁忙。1950年代,其子许光在南京中学就读,同城亦难相见。每次见面,许世友紧握儿手,满怀愧疚地说:“爸爸对不住你。”

许世友晚年仍深感愧疚,1980年代初与许光谈话时再提此事。但愧疚未让他在原则上让步,许光提出不当请求时,他即刻展现革命军人的严厉。

三、许世友采取独特方式教育子女,注重培养他们的独立与坚韧,通过特殊训练,使子女在成长中形成良好的品质与能力。

在南京军区司令部,许世友办公室常闻训斥声。1965年,许光探亲并转达战友调职请托。许世友怒拍桌案,严辞拒绝:“告知他,我许世友不徇私情!”

许世友家中常有此景。60年代初,其二子许明欲进军校。依当时条件,许明可凭父关系直入,但许世友令其参加统考,公平竞争。终,许明凭实力考入军校。

许世友教育子女严厉且独特。1957年,许光欲直接参军,却被要求先赴工厂历练。许光在工厂工作两年,从最基础工序做起。直至1959年,许世友才准许其参军。

许世友在子女工作分配上不徇私。1970年代,其女许欣毕业,组织欲安排其进机关。许世友反对,称子女不应特殊,应下乡或当工人。最终,许欣与同学一同被分配至工厂。

许世友常告诫子女:他给的是做人准则,非权力和地位。1975年,许光因工作向父请示,许世友问其身份,得知是工作关系后,即要求他到办公室谈。

教育子女时,许世友坚持原则:子女不得借其名谋私。一次,许明战友赠水果一箱,许世友即退回并严训儿子:不得收受不应得之物。

这种教育方式渗透至生活各方面。许世友子女服役时,无特殊待遇,与战士同食同住、训练执行任务。他叮嘱带队首长:对待他们如普通战士,犯错即处分。

受家风熏陶,许世友子女皆秉持艰苦朴素。1978年,许光探亲着旧军装,有人建议换新衣。许世友言:“衣物御寒即可,何必讲究。”

四、许世友与子女之间的诸多往事,展现了他们之间的深厚情感与独特经历,这些故事记录了许世友作为父亲的一面,以及他与子女间的亲密互动。

1980年某日,许世友在南京军区司令部办公,秘书报许光来访。他即刻搁笔,疾步出室。父子紧握双手后,许光说明来意:恳请父亲助老战友子女调动工作。

许世友脸色严厉,起身高声质问:“你对人民有何贡献?何以要我徇私?”随后,他走向办公桌,取出打击干部子女特权文件,命许光即刻宣读。

1977年,许明在部队时,有首长欲调其至南京。许世友闻讯即致电部队,令其继续基层锻炼,拒绝特殊安排。因此,许明在偏远连队服役长达十年,此非许世友首次严要求子女。

1975年,许欣在厂工作,老领导欲因其父许世友而任其为车间主任。许世友拒绝,称女应从基层历练。许欣遂自普通工人起步,逐步凭努力成长。

在生活待遇上,许世友对子女要求严苛。1979年冬,许光身着破旧军大衣探父。有人建议为其买新衣,许世友拒绝道:“国家尚不富裕,旧衣照样穿,我这父亲也常着军装。”

1978年春节,许世友特许子女归家团聚。饭桌上,许明谈及战士家境贫寒,许世友随即取出积蓄,嘱儿转交以助战士,而对子女则无额外资助。

在教育上,许世友坚持子女应自力更生。1976年,许光之子需入学,有人提议南京名校,许世友严词拒绝,要求就近入学,与普通工人子女共读。

1981年,许欣丈夫面临工作调动,单位欲因许欣乃许世友之女而给予照顾。许世友得知后严斥女儿:“应遵从组织安排,勿图便利之道。”

许世友坚守革命传统,教育子女严厉,认为革命干部子女应以身作则,不搞特殊。这种严格要求使子女养成艰苦朴素作风,成为社会贡献者。

五、许世友晚年时,对子女寄予厚望,希望他们能够继承优良传统,勇于担当,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才。

1981年深秋,许世友于南京家中召开家庭会议,历时一下午。他向子女分享革命历程及期望,并展示工作日记,记录着多年来拒绝的多项请托,包括不少涉及子女的事项。

许世友提及1979年一事,有老战友托人求其助孙办理转业。他当即拒绝,称家中不办此事,并随后致长信给战友,详述个人立场。

家庭会议上,许世友展示工资存折,数额不多。他多年将大部分工资捐给困难战士和灾区。1980年山东洪涝,他即刻寄回数月工资支援。

会议时,许世友着重谈及下一代教育。他提及1978年有人建议送孙辈至北京名校,他立即驳回,表示不可搞特殊,应培养孩子从小知晓艰苦奋斗的重要性。

1982年初,许世友住院时仍关心子女。他告诫许光要实干为民,不谋私利。并询问许明部队表现,得知其连年评优,深感欣慰。

许世友对孙辈要求严格,1981年大孙子考上大学,有人提议给予特殊照顾,许世友拒绝,坚持让其住普通宿舍,过集体生活,与其他同学无异。

晚年,许世友常告诫子女:他留下的是做人准则与革命传统,非权力和地位。1982年春节前,他全家聚餐,忆及革命经历,提及母亲与首任妻子为革命献身之事。

饭后不久,许世友身体急转直下。住院时,他坚持朴素作风,拒特殊待遇。他要求同普通病人一样治疗,并告诫子女要继承艰苦朴素,铭记革命军人后代身份。

1983年临终之际,许世友召集子女至病榻前,虚弱地说:“我一生未留多少财产,但留下了做人原则:正直为人,清廉做事,你们须铭记。”

0 阅读:19

青灯台纪

简介:感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