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邓公生平有六大爱好:抽烟,打桥牌,看海,运动,读武侠小说,看京剧。在这六个爱好中,烟是最为特殊的一个存在。邓公的烟瘾不大,但在进行外交或参加中央会议时,他总是烟不离手,他也因此被人们戏称为是中国的“头号烟民”。
在他的外交生涯中,有不少趣事也跟烟离不开关系。比如1979年,邓公在访美期间,跟卡特谈起抽烟的问题时,卡特开玩笑表示,自己的父亲是种植烟草的农场主,因此,只要自己任职总统一天,就不会阻止大家吸烟。当时邓公连连点头,还当场给卡特递了一支烟,两人一边“腾云驾雾”,一边畅聊。因为此事,卡特对共产党人的印象非常好,这次访美会谈也格外顺利。除此之外,在1980年8月,邓公与乔治·布什会谈时,两人之间闹的一个玩笑,也跟烟有关。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984年,邓公提出“一国两制”的理论。众所周知,“一国两制”是同一个国家,实行两种制度的意思,在大陆地区,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制度,而在港澳台地区,则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这个理论出台后,海峡两岸交流日益频繁,原本弥漫在空气中的,那些看不见的硝烟,也彻底消散。要知道,在此之前,大陆和台湾的关系可谓是非常紧张,尤其是在1980前后,两岸关系可谓是一条紧绷的弦线。
1980年,是美国选举新总统的一年,当时的总统候选人里根为了获得更多的选票,不惜在拉票过程中,发表一些破坏中美关系的话。他先是提出美国要在北京设立大使馆,随后又提议在台湾台北地区设立领事馆,还挑明,如果自己当选的话,他一定会根据《与台湾关系法》,恢复美国和台湾的“外交”关系。里根虽然没有明确表达想要分裂两岸关系的意思,但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为了表明中国坚持“一个中国”的决心,邓公决定与乔治·布什见一面,开门见山说出自己的想法。布什是当时的美国共和党副总统候选人,在此之前,他与邓公已有数面之缘,对这位幽默机智的中华脊梁非常喜欢。不过两人见面前,他还未曾想到,这一次与邓公见面,邓公的一句话,让他对邓公的喜爱又多了几分。
1980年8月22日,邓公会见了乔治·布什。双方见面后,为了缓解国际形势带来的尴尬气氛,布什先是给邓公递了一支烟,随后又转达了自己妻子对邓公及其妻子的关心,问及二人的身体状况。
布什本以为邓公会说一切都好,然后向自己回以问候,这样一来,气氛也会跟着缓和。岂能料到,邓公居然脱口而出了一句:“一切都好,不过我的夫人身体没我好。”
邓公的话,让布什吃了一惊。他虽然远在美国,但并不意味着他不清楚中国的大事,如果邓公的夫人身体不适,他不可能一点消息都没有。故而他连忙问道:“我知道您爱抽烟,您妻子身体不好,难道是因为她也抽烟吗?”
布什的话,让邓公也有些惊讶,随即很快他便反应过来,布什这是误会自己了,他连忙摆手道:“恰恰是因为她不抽烟,所以她的身体没我好。”
原本布什还担心邓公会借此机会给自己一个下马威,没想到邓公压根就没有“私报公仇”的意思,反而还会跟自己开玩笑,布什松了一口气,对邓公的敬佩又添了几分,同时,也对接下来的会谈多了几分信心。
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会谈前,邓公虽然会和他开玩笑,但当双方正式进入会谈后,邓公却突然碾灭烟头,如同变了一张脸般,字正腔圆,且一脸坚定地表示,如果美方一定要亲近台方,向台方出售武器,甚至在言语上挑拨中国的两岸关系,那么中国大陆不惜一切代价,也会维护“一个中国”的思想。
恰恰是邓公的这种“变脸”,让美方见识到了中方在“一个中国”这个问题上的决心,以至于美方后续的对台“政策”发生了改变。不过,邓公也不是在所有的公众场合,都会拿出这支看似普通,实则“杀伤力”十足的道具,有时候拿出来了,还会遭挫。
1988年,第七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邓公一如往常般,坐到主席台上后,就点燃了一根烟。让他没想到的是,这一次,并不像往常那般“顺利”。就在旁边的代表正在发言时,一张纸条递到了他跟前。邓公打开一看,发现里面就写了九个字:请小平同志不要抽烟。邓公先是一愣,随即笑着将烟碾灭到烟灰缸内。
写纸条的人是台下的一位人大代表红线女,她的座位距离邓公有些距离,纸条是她写好后,让台下的代表们挨个挨个往前传,最后才交到邓公手里的。本以为邓公会置之不理,没想到邓公居然把烟灭掉了,这让她有些惊讶,同时也对眼前这位白发苍苍却精神奕奕的老人越发佩服。
除了红线女外,还有包含周总理、新加坡前总理隆依等人在内的许多人,也曾劝过邓公戒烟。邓公也深知吸烟对身体的伤害,可是国事繁忙,唯有抽烟的时候,才能得到一时半会的休息,故而这些劝阻都被邓公的笑脸拦在耳外。直到1989年,一个人对邓公说了一句话,这才让他动了戒烟的心思,这个人名叫陶寿淇。
当时,国家对高龄的政治领导人物十分关心,尤其是对爱抽烟的邓公,党组织特意为其挑选了一位叫陶寿淇的医学教授,为他定期检查身体。虽然邓公的身体向来很好,但陶教授依旧十分担忧,每每见了邓公,他总是会拉着邓公,好说歹说劝他吸烟,可惜平日里非常听劝的邓公,唯独在面临戒烟这个问题时,倔强得像个孩子般。
1989年初,陶教授为邓公检查完身体后,再次摆起严肃的神奇,对邓公说道:“我知道您抽了几十年烟,也知道您平时压力大,但是您要明白,烟对身体有害,您戒烟不仅仅是为您自己,也是为了全国数万万需要您的百姓。”
陶教授说这番话时,已经做好了长期劝阻邓公戒烟的准备,没想到这一次,邓公并没有直接拒绝他,而是迟疑了一会儿,然后点头接受了这个建议。
从这天开始,邓公便再也没碰过香烟。不过无论是参加会议,还是在参与外交会谈,他的风采一如往日,甚至比往日更甚。
结语:类似1980年会谈的事情,还有许多。一支普普通通的香烟,在邓公手里,总是会成为“变脸”的道具。它既能用于拉近与交谈对象的距离,又能改变会谈的气氛,不得不说,邓公的外交手段确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