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不加点”这个词,很多人望文生义,理解成“文章没有加标点”,这就大错特错了!
点:不是指标点,而是说涂上一点,表示删去,改动、修改的意思。“文不加点”指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这个典故出自汉末文学家祢衡。
祢衡(173-198),字正平,平原郡(今山东临邑)人。祢衡从小口才就很好,长大很会写文章辞赋,文采斐然。但是他有个致命的毛病,就是脾气急躁,傲慢怪诞,是个狂傲之士。有才且狂,如果生在当代,大概率成为有争议的公众人物,但是祢衡偏偏生活在天下动乱、军阀割据专权的东汉末年,所以注定祢衡将是悲剧命运。
祢衡眼光很高,一般人看不上,能谈得来有交情只有两个人,一位是孔子的后人孔融,一位是官宦子弟杨修。但是这两个人偏偏下场都不太好,后来都被曹操杀掉,这倒不是巧合,而是物以类聚,品行使然。
孔融做过高官,名气很大,很欣赏祢衡的才情,多次把他向曹操推荐。曹操几次召见祢衡。但是祢衡对曹操的出身行径一向看不起,自称狂病不肯前往,而且说了曹操很多坏话。曹操考虑到祢衡的才气和名声,忍了,没有加害他,也是曹操的大度。后来曹操听说祢衡擅长击鼓,就召祢衡为鼓吏。
在祢衡看来,曹操给的职位有点低,如同天庭给了孙悟空一个弼马瘟的官职,心里肯定有点不高兴。这也是古代才子,现在硕士博士,为进体制考上公务员都挤破头。
击鼓骂曹
一次曹操大宴宾客,顺便检阅鼓吏们的鼓曲。鼓吏们都精心准备,换上统一的专门制服。祢衡穿着平日的衣服上场,小吏呵斥他为何不换衣服,祢衡就把全身衣服脱光,赤身裸体站着,慢慢接过鼓吏制服穿上,然后平静去击鼓离开,脸色一点都不惭愧。曹操笑着说:“本想羞辱祢衡,没想祢衡反而羞辱了我。”
下来孔融责备祢衡,说曹操对他很有诚意。祢衡答应去给曹操赔罪。孔融就去拜见曹操,说祢衡得有狂病,现在病好了,他请求上门亲自谢罪。曹操大喜,命令守门人见到有客人来马上通报,一直等待祢衡等到很晚。祢衡来了,穿着随便的单衣,手里拿着三尺长的木杖,坐在曹府门口,用木杖一边捶地一边大骂曹操。
狂!真是不要命的狂!
这下曹操真怒了,找来孔融说:“祢衡这小子,我杀他就像杀只麻雀、老鼠,但我不会杀他。”彼时曹操正在招揽人才,很在意自己的形象,而祢衡又是个不大不小的名人,但是这自己这里也不是一个事,老给自己整负面新闻,于是就想了一个借刀杀人的法子,强行把祢衡押送到荆州,当礼物送给了荆州牧刘表,祸害别人去吧。
刘表早就听说过祢衡的才气、名声,开始对祢衡常尊重,起草奏章也愿意听从他的意见。但是祢衡的臭脾气一点没改,说话放肆无礼,屡次让刘表下不了台。
刘表心胸远比曹操狭窄,不过毕竟为一方诸侯,也不愿担当杀名士的恶名,实际上祢衡这样的名士,除了让自己面子不好看,并没有别的实际威胁,于是刘表有样学样,把祢衡再次打发到江夏太守黄祖那里去了。刘表知道黄祖这个人性情暴躁,用意显然也是借刀杀人。
黄祖是个很猛的武人,当年与小霸王孙坚作战,手下把孙坚射死了,过了十几年,再与孙权交战兵败身亡。
祢衡初到江夏,黄祖对他很优待,让他做秘书,负责文件起草。文字工作祢衡拿手,他起草的文稿,“轻重疏密,各得体宜”,甚得黄祖赞赏。一次祢衡读到学者蔡邕所作碑文,过目不忘,事后默写,一字不误。这件事让黄祖的儿子黄射大为敬佩,主动与祢衡交好。
一天黄射大宴宾客,有人献鹦鹉一只。祢衡应黄射之请,于黄祖公堂上即席作《鹦鹉赋》一篇,援笔一挥而就,无须做任何修改。“文不加点”典故即源于此。《鹦鹉赋》是祢衡的代表作,其开始写道:
惟西域之灵鸟兮,挺自然之奇姿。体金精之妙质兮,合火德之明辉。性辩慧而能言兮,才聪明以识机。故其嬉游高峻,栖跱幽深。飞不妄集,翔必择林。……
这是来自西域的灵鸟啊,它具有自然而奇特的身姿。洁白的羽毛体现它绝妙的气质啊,火红的嘴喙闪耀着明亮的光辉。性情智慧而善于人言啊,才智聪明而常有预见。因此它嬉游于高山峻岭,栖立于幽谷深林。高飞时不胡乱集群,翱翔时必选择佳林。
祢衡于赋中托物言志,以鹦鹉自喻,抒发才士生于乱世的愤闷心情,表达对政治黑暗的强烈不满。全赋寓意深刻,状物维肖,感慨深沉,融咏物、抒情、刺世为一体,是汉末小赋中的优秀之作。
祢衡只要稍微收敛一下锋芒,克制一下个性,对周围的人客气一些,日子就会过得相当不错。高晓松到阿里还是不厚薪活得好好的么,只不过高的才有点有虚,把阿里音乐搞没了,真金白银的损失,对不起,再见了您。
只是,江山易改,秉性难移,性格决定命运。日子稍久,祢衡狂傲本性再展现。
一日黄祖在大船上宴客,祢衡当着众宾客的面,说些刻薄无礼的话!黄祖呵斥他,他还嘴骂黄祖这个“死老头,你少啰嗦!”
当着这么多人的面,黄祖哪能忍下这口气,命人把祢衡拖下,狠狠地杖打了一顿。祢衡还是怒骂不已,黄祖气头上就下令把他杀了。黄祖手下的人早就对祢衡看不顺眼,憋了一肚子气,得令就立时把祢衡干掉,任谁来说情也来不及了。杀了祢衡,黄祖感到有些后悔,一切都晚了,只能对祢衡厚加棺敛下葬。
这一年为建安元年(公元196年),祢衡仅二十六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