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在温州七十二福地三十六洞天中,南雁仙姑洞朱仙姑的传说

温州故事大叔 2025-02-11 16:06:41

在温州坊间一直有传言,道家的七十二福地、三十六洞天有多处在温州。特意问了豆包和DsspSeek,不仅他俩给我的答案不尽相同,与坊间传言也相差甚远。

温州地处江南丘陵,濒临东海,境内有多处名川大川,风景秀丽,多处被道家列为洞天福地也不足为奇。这些洞天福地不是神明的出生地就是仙人修行的地方。

在徐霞客的笔下,雁荡山早已被世人熟知,雁荡山因此也成为温州的5A级风景名胜区。然而在温州瓯海泽雅境内的西雁荡山景区和平阳境内的南雁荡山景区却鲜为人知。

在风景秀丽的南雁景区内有多处道观,其中一座道观,人称仙姑洞,道长周中青是温州市道教协会的主席。仙姑洞道观建在山石嶙峋的半山腰,一座三层的木结构古建筑大半掩在洞内,露出来的飞檐高耸,雕梁画栋,紧贴着山上的岩壁,非但没有显得局促,反而给人一种气势巍峨的感觉。

仙姑洞内,洞中有洞,别有洞天。曲径通幽,到了道观三楼的一处走廊内看到自宋代建观以来的数十位已经故去道长的画像与介绍,这些道长个个道骨仙风,绝大部分道长都是80岁仙寿,百岁道长不在少数。

仙姑洞祭拜的仙姑也是一位温州籍神明。

相传在北宋崇宁年间,平阳县闹村有一位朱姓管家闺女,叫朱婵媛。朱婵媛从小聪明伶俐,深受父母宠爱。到了出嫁的年龄,父亲便把她许给水头的一户刘姓大富人家。然而这大富人家的儿子,劣迹斑斑,为朱仙姑所不齿。因此,虽然刘氏人家家财万贯,朱仙姑却不愿意出嫁。于是朱仙姑便离家外出,在一处叫白水漈的地方搭棚修行,在家人多次劝说未果之后,父亲便让人放火烧毁了棚屋。后来朱仙姑便来到了仙姑洞中潜心修行。在修行期间,朱仙姑苦学医术,替人治病,悬壶济世。

每每当地发生疫情,朱仙姑便精心熬制汤药,热心普济众生。朱仙姑在仙姑洞中修行二十年,不仅悬壶济世,还收集整理大量的草药,尤其是针对劳动妇女的常见病,这些汤药还是颇奏效的。据传,朱仙姑针对当地村民常见疾病编制药方不计其数,虽然在特殊的年代被人焚毁一部分,好在经抢救性整理,现仍有900多剂重见天日。

在朱仙姑脱迹不知所在之后,后其族人即此硐,装塑遗像而供奉,乡人惯称“仙姑洞”。后其父朱璧将女儿的神迹奏明皇上,龙心感佩,宋高宗遂敕封朱婵媛为“护国佑民”朱仙姑。

在清乾隆《平阳县志·人物》载:“朱氏女,崇宁中,年十余,遁居雁荡西硐中,辟谷二十年,晚能言人祸福,终脱迹不知所在。”

朱仙姑的故事在平阳一带广为流传,同为平阳老乡的数学家苏步青写下一副对联“仙姑环佩去千年香火馨赤壁;雅客舟车来万里灵山净红尘。”现在苏步青的这副对联就被刻在了仙姑洞的“众妙之门”的两旁。

道医是道家的五术之一,也是中医的前身。悬壶济世、济弱扶倾、除暴安良,救万民于水火向来就是道家所倡导的。道教也好温州的民间信仰也罢,他们的精神内核原本与刻在民众骨髓里的精神信仰如此相似。随着现代文明的到来,在社会多元化的冲击下,这些精神随同民间信仰被弱化。这也许是现代社会变得焦虑的原因之一吧。

0 阅读:0

温州故事大叔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