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郑昭公姬忽在祭仲的帮助下,又重新回到了郑国复位,有一个人却一点都高兴不起来,他就是大夫高渠弥。早在昭公还是当太子忽的
卫宣公,姬姓,名晋,卫庄公之子,卫桓公之弟,早年间在邢国当人质。公元前719年,卫桓公被公子州吁弑了之后,权臣石碏把他从
郑厉公姬突借助母系宋国权臣雍氏的力量,再加上祭仲的半推半就,成功地夺了哥哥郑昭公姬忽的位子。虽然姬突如愿以偿当上了郑厉公
楚国伐绞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随着胜利的天平一次次地倒向楚国,楚国上下也变得越发膨胀起来。桓公十三年,公元前699年春天,
楚国接连取得了二次伐随之役、伐邓之役、蒲骚之役等一系列的军事胜利,最重要的是这几次战役的结果都是占领了一些战略要地,这就
桓公十一年,公元前701年,郑庄公姬寤生薨。他十四岁即位,在位四十三年,对内平定弟弟公叔段的叛乱,对外伐北戎的几次大胜,
桓公十一年,公元前701年,楚继续执行东进战略。楚武王熊通派出莫敖屈瑕出使贰国和轸国,想通过与这两国结盟的方式来达到分化
虞国,姬姓国,首任国君是虞仲,他是周太王次子仲雍的曾孙,排行老二,又受封于虞地,所以称为虞仲。相传周太王姬亶(音同胆)生
桓公九年,公元前703年,楚国用非常少的代价吞并了邻国鄾(音同优)国。虽然这个国家非常小,仅仅是邓国的一个附属国,但是从
桓公八年,公元前704年,仅仅时隔两年,楚国就发动了对随国的第二次进攻。这次进攻的原因也正是两年前,斗伯比计策的一部分。
今天我们聊聊春秋时期的古人怎么来给孩子取名字的事情。看过前面几篇的朋友肯定会有这样的困惑,跟我们现代人只有姓和名比起来,
桓公六年,公元前706年,楚武王入侵随国。楚武王,芈(音同米)姓,熊氏,名通,楚厉王的弟弟,通过杀害自己的侄子篡位上台。
夕阳西下,残阳似血,周桓王捂着流血的肩膀,看着身边的将士一个个倒下。再看早已做鸟兽散的联军,他想到过失败,但没有想到败的
孩子出生,取名字是个重要的事情,因为要领出生证明嘛,这可是我们每个人一生中领的第一张证明。而在春秋时期,只有贵族才有资格
鲁桓公二年,公元前710年,农历二月,鲁国从宋国那里得到了郜国的一个鼎,这个鼎可是郜国的国之重器,因为郜国的首任国君是周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这是从古至今的一个规律,很多时候,好事一说就没,事没了倒还好,更可怕的是人没了,坏事却一
隐公十一年,公元前712年,鲁隐公和郑庄公在鲁国边界城市郲地进行会谈,这次会谈双方取得了实质性的成果。两国元首在亲切友好
郑国位于河南新郑一带,北部边境靠近当时的北戎活动范围。北戎是非华夏族的少数民族,属于西戎的一个分支,以狩猎和放牧为主,春
隐公六年,公元前717年,周历五月,也就是农历三月十一日,郑庄公率军队入侵陈国,大胜,并缴获很多财物。春秋时期鲁国采用的
上篇讲到臧僖伯在面谏鲁隐公时,提到了对于当时的国家来说最重要的两件头等大事,就是战争和祭祀。战争自不必说,生死存亡之道,
签名:读经典文本,让思想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