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你真正要做的事,千万别说,说了就没了

老丘讲古书 2025-02-11 11:30:48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这是从古至今的一个规律,很多时候,好事一说就没,事没了倒还好,更可怕的是人没了,坏事却一说准成。

鲁隐公,姬息姑,春秋开篇的鲁国第一位君主,在他在位的第十一年,薨。

他庶子出身,一辈子谨小慎微,惨遭亲生父亲夺妻,更生下嫡子夺他的位,手下的权臣根本指挥不动,连去观个鱼放松下身心也被批,就这样一位没有野心的老好人,却也没有得到善终。

公子羽父,此人手握军权,一直来都没有把隐公放在眼里,仗着自己手里有兵,肆意妄为,多次私自用兵,却因为每次也都凯旋而归,隐公就没有对他惩罚,反倒对他颇为器重,视为自己的心腹。

一次次的得手,加上隐公的纵容,羽父越发的膨胀,觉得自己能力出众,对权力便越发的渴望。通过分析,他认为公子允应该是隐公最大的障碍,如果能够帮隐公除掉公子允的话,相信能够利用这个去换取更大的权力。所以他终于鼓足勇气,把这个想法跟隐公明说了,并希望事成之后求得太宰这个职位,太宰就是执政首席大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这个时候大家思考一下,如果您是隐公,听了这番话后,会怎么说又会怎么做呢?

1、借刀杀人,利用羽父的贪婪除掉自己的政治对手。

2、桓公是自己的同父兄弟,羽父这是在冒犯自己,立即处死他。

3、什么都不做,装作自己没听到。

以上三个选项,隐公一个都没选,反而劝起了羽父,希望让羽父也跟他一样,脱离这政治的苦海,早点过上云淡风轻的退休生活,还跟他说自己早早在菟裘盖好了别墅,就等着过去享受了。

当一个在仕途上正踌躇满志,一心往上爬的人,本想纳个投名状,来给你当个忠实的马仔,你却跟他说你想退休,你觉得他会怎么想。

结局很简单,港片里经常出现的剧情在二千多年前早就上演了,羽父毫不犹豫地背叛了隐公。

既然隐公不想继续当老大,那就让公子允来当老大,全力去辅佐他,道理很简单,只要谁能让我当大宰,我就帮谁做老大。

公子允年幼无知,对当王也充满了理想主义,再加上羽父的一番表衷心的表演,自然同意了他的方案。

于是羽父制定了一个详细的刺杀方案,这个方案非常周密,真称得上是为隐公量身定做的方案,让隐公提早领了盒饭。

当隐公还只是公子的时候,有一次鲁国跟郑国交战,被郑国俘虏。

郑国人把他关在尹氏的封地,这个尹氏信奉的是钟巫。为了能够逃回鲁国,隐公用财物收买了尹氏,并且也在钟巫面前许愿了,如果哪天真的能够回到鲁国,必将终生信仰钟巫。

不知道是不是隐公的诚心打动了钟巫,还是可能尹氏在郑国不得志,也想去鲁国一展抱负,后来隐公和尹氏一起逃回了鲁国,自此以后隐公对钟巫信奉愈发的虔诚了,经常对钟巫进行祭祀活动。

隐公十一年,农历九月,隐公再次对钟巫进行祭祀,祭祀前要在社圃沐浴斋戒,所以住宿在寪(音同伟)氏家里。

这个时候的安保工作和宫里比起来相对比较薄弱,羽父正是抓住这个机会,派刺客对隐公进行了刺杀,成功得手后,羽父又派兵讨伐寪氏,意图嫁祸于他。

刺杀计划堪称完美,利用安保相对薄弱期,安排刺客进行刺杀,事后又可以嫁祸他人,整个方案可以说是滴水不漏,羽父的确是一个会做事的人才。

扶持新老大成功上位后,他也如愿以偿地当上了太宰,开启了一代权臣时代。

隐公薨后,公子允即位,是为鲁桓公,通过弑君上台的,结局也好不到哪里去。

自此春秋隐公篇完结,接下来就进入到了桓公篇,更多左传精彩故事,且听老丘娓娓道来。

隐公十一年 - 羽父弑君

羽父请杀桓公,将以求大宰。公曰:“为其少故也,吾将授之矣。使营菟裘,吾将老焉。”羽父惧,反谮公于桓公而请弑之。公之为公子也,与郑人战于狐壤,止焉。郑人囚诸尹氏,赂尹氏而祷于其主钟巫,遂与尹氏归而立其主。十一月,公祭钟巫,齐于社圃,馆于寪氏。壬辰,羽父使贼弑公于 寪氏,立桓公而讨寪氏,有死者。不书葬,不成丧也。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