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有些人天生就会用兵,碰到这样的人那还不快跑

老丘讲古书 2025-02-11 11:26:57

郑国位于河南新郑一带,北部边境靠近当时的北戎活动范围。北戎是非华夏族的少数民族,属于西戎的一个分支,以狩猎和放牧为主,春秋时期时常侵入华夏族领地,一贯坚定执行“抢钱抢粮抢女人”的三抢政策。

由于北戎战斗力强,作风剽悍,所以当时各诸侯国都大为头疼,经常打不过啊,有啥办法呢。隐公九年,公元前714年,北戎又一次入侵郑国,郑庄公高度重视,亲自带兵出征。

在开战前的部署分析会上,郑庄公充分表达了自己最主要的担心。因为北戎主要居住在山地,所以军队主力以步兵为主,而当时的诸侯国的军队是以战车+步卒的配置。

开战时战车在前步卒在后,一个冲锋过去基本上可以决出胜负了,战车的最大优势就是速度快冲击力强,但是缺点也很明显,非常笨重,要调头基本上很难,一旦被围住,战车的威力就发挥不出来了,最终只能是车毁人亡。

这也是当时各诸侯国与北戎作战时很难取胜的关键所在,虽然知道问题所在,但是也都一直没有找到非常好的破解之法。

不过在这次会上,关键人物出现了,他就是公子突,姬突,郑庄公次子,一位有着非常高的军事头脑的天才,他提出了一种全新的作战策略,是完全依据敌我双方的特点来制定的,并且充分利用了敌方的弱点,同时发挥了已方的强项。

下面我们来完整看一下他的整体作战方案:

首先派出勇敢但是不够刚毅的士兵前去迎战,为什么要选这类人呢?

因为勇敢,所以才敢去跟敌人正面接触,不会胆怯,也同样因为不够刚毅,一旦接触后打不过很快会选择退却,那么这样的人绝对是最适合作为诱敌用的。

姬突如此精细化的用人真是不胜都难啊。

然后派出三路伏兵,依次埋伏在我军诱兵退却的路线上,等到敌军大体进入后,三路伏兵同时出击,这样就像切香肠一样的把敌人分割成了三段。

姬突又一次运用了心理方法对北戎敌军进行了分析,他认为北戎士兵与华夏士兵作战时,由于常打胜仗,所以对华夏士兵都很轻视。

再加上军纪一贯的涣散,所以他们的打法一直都很简单粗暴,那就是用实力去碾压,干就完了。

另外北戎士兵既贪婪又不团结,如果打胜的时候,看到财物都会相互争抢,如果打败了,都只管自己逃命,根本不会去救战友。

所以通过前面一通高级心理分析后,他预见到了,北戎的先头部队由于看到有财物可抢,必然会一股脑往前冲,但是一旦遇到伏兵之后就会四散逃去,后面的部队被伏兵拦住也无法前来救援,没有了援兵,那么这些逃兵就会演变成溃兵。

郑庄公显然对儿子这番全面细致精彩的战略部署是高度认可的,马上采纳。战斗发展的进程跟姬突分析设想的完全一致,北戎士兵一遇到伏兵就四散逃跑,大夫祝融带着战车大杀四方,步兵跑再快怎么跑的过战车。

战车上负责射箭的车左、负责用长戟戳人的车右,甚至连驾车的车御,他们仨的心情肯定都是爽歪歪的。那简直就是一场大屠杀,被箭射死的、被戟戳死的、被马车撞死的不计其数啊,对戎兵来说绝对是一场噩梦,恨不得爹妈能多生几条腿。

好不容易跑远了,却等来的又是大夫衷戎的部队,两支部队前后夹击,就这样,戎兵几乎被全歼。

对于郑国来说,这绝对是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可以换来若干年甚至数十年的边疆和平,几乎以姬突一人之力就改变了整个战局,他就是战神!也难怪以他这样的头脑,就算是嫡次子的身份,他也照样能当上以后的郑厉公,而且还当了两次,这个谥号给的真的非常正确,确实够厉害!开玩笑,谥号的厉可不是厉害的意思。

老丘以为,取胜的关键就是放大了对方的弱点,并且缩小了自己的弱点,同时也放大了自己的优点,并且缩小了对方的优点,这样就让原本势均力敌或者敌强我弱的态势发生了极大的转变,这种转变需要通过细致的全面的分析,充分考虑到每个微小的细节,做出精准的部署,才能将这种转变的效应发挥出数倍的效果,否则也并不会出现这么好的效果。

总之一句话,道理很简单,要做好却并不容易,需要天赋。

所以,毫无疑问,公子突他就是天才!

隐公九年 - 北戎侵郑

北戎侵郑,郑伯御之。患戎师,曰:“彼徒我车,惧其侵轶我也。”公子突曰:“使勇而无刚者尝寇,而速去之。君为三覆以待之。戎轻而不整,贪而无亲,胜不相让,败不相救。先者见获必务进,进而遇覆必速奔,后者不救,则无继矣。乃可以逞。”从之。戎人之前遇覆者奔。祝聃逐之。衷戎师,前后击之,尽殪。戎师大奔。十一月甲寅,郑人大败戎师。

1 阅读: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