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10岁丧母,高考落榜投奔姑姑,被姑父拒绝,两年后我们都感激他

凝旋情情 2025-03-14 14:59:41

资料来源:尚继勇

整理:白杨

我父亲是村上的会计。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小时候我们家的日子也过得不算太差,至少在村里属于中上人家吧!

我妈是个心底善良又老实厚道的女人。

早年间姑姑家孩子多,单靠姑父的工资根本养不了一家人。

每到开春的时候,三个表哥就饿得嗷嗷叫,父亲隔不了两天就要进城给他们送土豆和我妈自己蒸的玉米面馍。

后来农村慢慢也活泛了起来。

姑姑就和我妈商量:嫂子,你人缘好,问问有没有谁家的土地不愿意种,帮我租几亩,总不能老让我哥给我们送粮食吃吧!你们也还有三个孩子呢。

于是我妈就在村里四处找岔口,没多久还真就帮姑姑租了三亩山地。

租金和肥料是他们出的,种子以及耕种,维护等却全都靠给了我们家。

每年五六月份小麦成熟的时候,麦浪金黄,几个表哥就像放飞的小鸟,蹬着自行车从县城往老家急奔。

不知道的还以为兄弟几个是回老家帮助舅舅舅妈家收小麦呢,实际上他们收的就是自己家的庄稼。

我父母像招待贵宾一样,杀鸡宰鸭,提早几天就蒸好馒头,赶集买菜,再把辛辛苦苦攒下几个月的鸡蛋全部拿出来。

双抢,那就意味着龙口抢粮啊!

这个季节也是我父母最繁忙,却开心的时候,两个人早早就把工具准备妥当,赶着牛车,每年都一样,最先收割的是姑姑家的庄稼。

种是先帮他们家种,收自然也是先收他们的。

小麦收到家后,我爸又忙着碾场,晒麦,扬麦……等,忙忙活活大半个月,直到把干净,饱满的小麦粒子全部装进大麻包袋子里,才驾着牛车往城里给姑姑家送去。

而姑姑家也没有亏待过我们。

姑父那时候在单位算是个有小级别的人物,身上的衬衣永远洗得亮白发光,姑姑就把他穿旧了的,或者还没来得及穿的衣服整理得干干净净,装成一个袋子,专等着我们去取,带回家让我爸穿。

小时候我们姐弟三人几乎没买过新衣服。

姑姑家大女儿,也就是我表姐的外套,毛衣什么的,退下来都给我妈和姐姐穿了。

而表哥们的里外衣服就由我们兄弟两人接替。

一件衣服来回循环,两三个人穿。

在这方面我还是挺感激姑姑的,他们家住在县城,无论什么衣服给人感觉都是那么时尚和洋气。

好多时候,我天天在家扳着手指头等待表哥来我家。

只要他们来了,我父母就会做好吃的饭菜改善生活,而姑姑也铁定会捎来一包带着城市气息的旧衣服。

这种美好的回忆却在我十岁那年嘎然而止。

母亲得了急症,突然去世了。

我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大姐已经许了人家,哥哥也娶了新嫂子。

父亲是个不善于管理家事的人,母亲去世后,他仿佛被抽去了全身的精气神,无所依靠,把一门心思全都扑到了工作上。

幸亏我有个知书达礼的嫂子,她出身于大家族,为人豁达大方,进门第二天就对哥哥说:我看咱家小弟长着一副聪明样,以后肯定有出息,咱俩务必得把他给供出个名堂,否则就亏大了啊!

哥哥嫂子一边种庄稼一边供我读书。

心灵手巧的嫂子自己不舍得吃喝,把省下来的钱用来给我做衣服,读初中和高中的时候,我可以说是班上穿得最时尚的学生,四季更替,我再也没有穿过二手衣服了。

即便是哥嫂对我充满了期望,可是在88年夏季高考的时候,我依然是落榜了。

得知成绩的那天,我不敢回家,无法面对哥哥嫂子的殷切期盼,在村外徘徊到傍晚,望着自家房顶上袅袅上升的炊烟忍痛下了决心,落榜就落榜吧!这书我大不了不读了。

托朋友给哥哥嫂子报了个平安。

我连家门都没进,扭头就搭上了出村的拖拉机。

兜里还有三块钱,如果能买张车票去姑姑家,这辈子混不出名堂,我是坚决不会回家了。

我们老家到县城没有直达车。

我还得步行十二里路赶到镇上,如果能赶上顺路的捎一脚是最好,运气不好的话就只能掂腿或者等到明天了。

乡间的夜晚是真黑,走了一两里乡道都没有遇上半个人影,就更别提有车辆了。

路边茂密的杨树杈子在夜风中嗖嗖地响,气氛有些诡异,我一路疾奔,心里暗暗给自己打气:没事,不用怕,只要到姑姑家就好了,他们家住在县城,姑父还是单位的领导,无论如何也会帮我的,或者帮我介绍个正式工作,或者帮我做点小生意,最差还不帮我安排到小厂子里当普通工人啊!

想想着未来的前途一片光明,我似乎早已经忘了落榜带来的阴霾,顿时信心百倍,奔跑起来也更有劲儿了。

到镇上后拦住了一辆开往县城的货车,我给司机掏了两块钱。

大货车突突地冒着尾烟,一口气把我带到了汽车站。

到姑姑家已经是晚上十二点多了,急促的敲门声把一家人吓了一大跳,进屋后我来不及接过姑姑递过来的热开水,更顾不上饿得咕噜噜乱叫的肚皮,张口就对姑姑说:姑,我,我没考上大学啊!

憋了一天的委屈瞬时间爆发,我像个孩童一般啼哭起来。

姑姑安慰了我好久,然后去厨房给我加热饭菜。

这时候姑父出来了,戴着老花镜坐在我的对面,审视了老半天才说道:落榜就落榜吧!大不了明年再来一年,谁这一辈子还没个失败的时候呢!大男子汉的,别哭哭啼啼了。

姑父说得慢条斯理。

我却听得不情不愿。

这次失利真的对我来说打击太大,摧毁了我原先所有的梦想。俗话说,好马不吃回头草,这辈子我都不想再去重温那曾经的恶梦了。

“姑父,我不想读书了,我想让你帮我找个工作,我要挣钱,挣很多的钱,然后做生意,然后……。”

那一刻,我又变得踌躇满志,急于向姑父阐述我的理想和雄心壮志。

这时候姑父却生气了,站起来问了我三句话:你能干什么?你又会做什么?你想找什么样的工作?

我一下子语塞。

对啊!我只想找工作,可是到底要找什么样的工作呢?

我以为姑姑和姑父是我的长辈,他们有人脉,有经历,肯定会根据我的实际情况,帮我找到一份合适和稳定的工作呢,可是姑父的一通发问直接把我问慌了。

“告诉你,要想在社会上立足,第一,必须要有真才实学,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第二,需要脑子活络,社会经验丰富;第三,家族有力量,能做你坚强的后盾,像你现在这样,你自己想想,到底有什么?”

姑父的厉声质问和眼神中的愤怒让我不寒而栗,长那么大,从来没见过他如此生气。

姑姑把饭端过来的时候,姑父拂袖而去,愤愤地说:瞧瞧你这娘家,竟然连一个争气的都没有,你疼也是白疼,没出息。

一句句刺耳的嘲讽仿佛一把把带着寒光的利刃,直戳我满是希望的内心。

原以为找到姑父就找到了靠山。

真没想到现在连姑姑也牵连上了。

我姑姑本来就是个普通的农村姑娘,当年是因为姑父家庭贫困,爷爷和奶奶帮助过他,所以他一个大学生才娶了我姑姑,这么多年了,姑父或多或少都有些遗憾,言语中也曾经偶尔表达不满,但是总体来说他还是很好的,对我们这些侄子侄女极尽关心。

真没想到,在我高考失利,最难过的时候,他不但没有暖心安慰,反而连姑姑也数落上了。

看着姑姑泛红的眼圈,一股子热气直冲我的脑门,有什么大不了的,不帮忙就不帮忙呗,都是亲人,你至于在落魄的时候这么打击我嘛!

人这一辈子,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姑父竟然说姑姑的娘家人没出息。

我承认我就是被姑父的这句话伤着了。

顿时,饭也不吃了,起身就走,对姑姑说:你保重自己,姑姑,咱娘家人有没有出息不是他说了算的,等着吧!我会让他给你认错道歉的。

走出门的时候,夜风一吹,我的眼泪再也绷不住了,“唰唰”直往下流!

人生啊!你咋就这么搓磨我呢?

我一路狂奔出了县城。

姑姑骑着自行车在后面紧追不舍。

我们姑侄两人踏着夜色,一夜未睡,第二天蒙蒙亮的时候,赶回了老家。

姑姑把哥哥和嫂子喊到了一起,说:勇现在心里已经很难过了,你们也别再埋怨他,没考上就没考上吧!实在不行就让他去参军吧!我这儿有块手表,算是提前送他的礼物。

姑姑从兜里掏出来块明晃晃的上海牌男士手表,还有一只刻着“奖”字的钢笔。

我知道钢笔肯定是姑父的,没收。

只留下了手表。

当年我没有复读,直接应征入伍,成了一名光荣的小新兵。

在部队里,我一面咬牙坚持日常训练,一面抽空学习文化知识。

最终在第二年的时候,如愿以偿,考上了军校。

短短的两年多时间,我从高考的失意中走了出来,只不过是重新换了个赛道,却收获了意想不到的结果。

此后姑父对我,以及姑姑的态度彻底改变了。

但是我却再也没有怪过他,要不是他当初的决绝和激励,想必我现在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临时工 ,又或者还是个四处漂泊的务工汉吧!

我感激姑姑,更感激姑父,他是我迷茫时的一座灯塔,用最犀利的光芒折射我内心的懦弱,逃避和倔强。

没有他,肯定没有今天的我。

以上资料来源于朋友的父亲,一位正直的老人,即将退休,还在岗位。

感谢您的支持,欢迎留言区聊天了。

0 阅读:31

凝旋情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