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菜时多收一块钱,姑姑心里疙瘩了大半年,一年后她竟然喜得贵子

凝旋情情 2025-03-15 13:59:10

口述:刘淼儿

整理:文鸢

“给我买三斤蒜苗!你这是多少钱一斤?”

姑姑走到蒜苗摊子前就远远地停下来了。

卖蒜苗的是个五十多岁的男人,说他四十岁也行,六十岁也不过份。

总之,不管从面庞还是衣着上,都让你无法正确判断他的真实年龄。

身形佝偻,面色沧桑,头发好像一年都没洗过了,粘粘糊糊地纠缠在一起,身上破旧的中山装和脸色一样,到底也看不出来是黑还是红。

他一个人蜷缩在市场的最角落,面前摆放着三个袋子。

大的编织袋里装着半袋蒜苗,20斤不到。

旁边的两个小袋子里分别装着白芝麻和红豆,大约摸有两三斤的样子。

姑姑家开了家小型服装店,店里雇了两个店员,她这当老板的不但管住宿,更要管吃喝,为了让大家天天能吃上可口的饭菜,每顿饭都是她亲自下厨的。

自然,菜也是买的最新鲜的。

眼前这个摊主很明显不是个熟练的小贩,他看上去表情呆滞,不懂揽客,更没有热情的招唤,而且蔬菜种类不丰富,量也不大。

极大可能是周边郊区的农民!

往往这种摊主的菜都是自己家种的,新鲜,还吃得放心。

姑姑蹲下身子,拿起一把蒜苗,作势要去挑选。

男摊主这才慢悠悠地递过来一个红布条,应该是从旧衣服上撕下来的。

“五毛钱一斤,我没有袋子,你就用这布条绑着吧!”

男人说完就又拢起了袖子,好像他卖的根本不是自己家的菜一样。

五毛钱确实便宜了。

姑姑刚才一路问过来,其他家都是八毛一斤。

“给我称几斤吧!”

姑姑说着就开始大把大把地往红布条上放菜,那蒜苗绿盈盈的,叶子上泛着晶莹的水珠,隐隐透着一股新蒜的辛辣。

“你到底要多少斤?”

男子问道。

姑姑一怔,随即回答:“三斤吧!回家正好炒回锅肉吃。”

“好。”

男子拿起了杆秤。

“退,退,多了,多了。”

姑姑说:“多了多少?”

“都快四斤了,退,退,再拿出来几根。”

姑姑瞬间笑了,说:“你也别让我退了吧!告诉我多少钱,多点就多点吧!我买下来就是了。”

“那不行,你说三斤就三斤。”

好像生怕别人多占他一分钱便宜一样,卖蒜苗的汉子快速抽出来几根蒜苗,然后把杆秤高高翘起,说:好了,你看下,正好三斤。

姑姑哭笑不得。

真没见过这样实心眼的摊贩,别人都是想尽招数让顾客多买,他可倒好,多一两都不愿意卖。

姑姑在心里摇了摇头,拿出一张崭新的五元递了过去,然后自己用布条捆菜。

这时候后面又过来了两位老人,也慢悠悠地蹲下来挑蒜苗了。

老实的摊贩瞬间忙碌起来,一边给别人递布条,一边在衣兜里帮姑姑翻找零钱。

不一会儿,黝黑的手里就递过来一卷毛票。

姑姑手里拿着菜,不好细细清点,只是大概扫了一眼就塞进了口袋。

可是回到家才发现,那个实心眼的摊贩竟然把钱给找错了。

一斤蒜苗是五毛钱。

三斤一块五。

姑姑给了五块,不是应该再找三块五嘛!可是他偏偏就给了四块五,多了一元。

这不就是相当于自己白吃了人家两斤蒜苗嘛!

这可是万万不行的!

那年姑姑已经四十岁了,但是说起来遗憾,她和姑父还没有自己的孩子。

两个人结婚后从一无所有,努力到有了自己的房子和店铺,虽然说不上大富大贵,总算是也衣食无忧了。

唯一不足的就是没有自己的孩子,纵然是表面上风轻云淡,但是姑姑知道,自小失去父母的姑父极其渴望有自己的孩子。

而她自己,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好多次看见别人家孩子在父母怀里撒娇呢喃,好多次黑夜里祈求祈祷,其实姑姑的内心里,早已经想孩子想疯了,她是多么渴望有人喊自己妈妈,有人能幸福的缠绕膝下啊!

正是因为有了这份执念,她才会不辞劳苦月月坚持往寺庙奔跑的。

佛说,做善事,存善念,日积月累,一定会有所福报的。

可是今天正好是正月十五,元宵节。

那个卖菜的男子看上去那么艰难,虽然是因为他自己的疏忽找错了钱,但是现如今我却发现了,那就不应该贪占,俗话说:不以善小而不为。

姑姑决定遵从本心,把多找的一元钱给送回去。

可是就在她急急忙忙赶回去的时候,到底还是晚了,想必男摊主已经卖完了东西,收摊回家了。

看着空荡荡的市场,姑姑只能悻悻而归。

此后,她就总觉得自己犯了大错,懊悔自己干嘛不认认真真地检查一下呢?

说好了要多做善事,不贪别人便宜的,怎么会多收了一元钱呢?而且还是那么贫穷 ,那么老实的一个农村人!赚钱多不容易啊!

为了这件事,姑姑心里一直疙疙瘩瘩,持续了半年之久。

期间她几乎每逢初一,十五都要去那个市场看看。

期望着能再遇到那个卖菜的男人,把多找的一元还给他。

可是却再也没有遇到过。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就过了一年。

又是元宵节。

姑姑那天照例去了山上的寺庙,回家的时候穿过市场,到旁边的小商店里去买东西,各种零食和蔬菜买了十几样,整整一大袋子。

年轻的收银姑娘高高的颧骨,眼睛上画着张扬的彩妆,俏生生地喊道:总共是68元。

姑姑从兜里摸出一张百元大炒。

年轻姑娘从抽屉里迅速拿出来32元钱。

可是刚出大门,姑姑就狐疑了,买了这么多东西,咋也不应该才68元啊!

她找了个僻静的东西,掏出手机,一件一件地兑算起来。

果然是错了,明明是88元。

可是那丫头竟然少收了20元啊!真够马虎的。

等到超市里人少,只剩下收银员一个人的时候,姑姑悄悄地凑了过去,说:闺女,你找错钱了啊?这是我买的东西,你再算下。

那姑娘眼神一动。

“怎么可能?我怎么会算错?你啥时候买的?怎么现在才来啊?”

姑姑捂着嘴巴,压低声音说:真的错了,不信你再算算,多给我20元钱啊,把花生和瓜子都忘算了。

姑娘的俏脸瞬间红了,扭扭捏捏地说:我,我……唉。

“没事,没事,谁都有犯错的时候,我是做服装店的,好多时候也会出错,这样吧!我把这20给你,可别让你老板发现了,否则就该扣你工资了。”

姑姑把钱塞在姑娘手中,然后佯装着大笑起来。

“哎呀,这闺女,对人热情得很啊!下次还来找你买东西啊!”

姑姑才走出门不到二十米,从店里追出来一个中年男人,手里拿着一包鸡蛋。

“哎呀,大姐,请您留步。”

男人跑得气喘吁吁。

姑姑扭身停了下来。

男人说:大姐,我是这超市的老板,刚才你和收银员说的话我已经听到了,你真是个难得的大好人啊!为了表示歉意,我们店里送您一斤鸡蛋,请一定要收下。

实在是推辞不过,姑姑只好收下,顺口说了几句:其实也没啥,主要是我已经习惯了,要是不把多找的钱还回来,恐怕今年一年我这心里又得疙疙瘩瘩了,去年为了一块钱疙瘩了一年。

超市老板哈哈一笑。

随后就知道了事情的缘由。

说起来也巧,他竟然知道那个卖菜的男摊主。

“他啊!我肯定认识他,他家是罗家寨子的,穷得很啊!人又特别闷,不爱说话,前四五年媳妇就走了,给他留下了三个孩子,两男一女,都是他独自拉扯的。”

男老板是个心善的人,因为自己开了家超市,对于在他家店铺周围摆摊做小生意的摊主都特别照顾,也都认识,经常还会喊他们到店里喝点热水,或者吃点小零食什么的。

说起来那卖蒜苗的男子,他更是如数家珍。

“可惜了啊!大姐,没想到你一个陌生人还在牵挂他,但是他却已经走了,就是去年发生的事,三月份他蹬着三轮车来城里卖野菜,在国道上出意外了,唉,可怜得很,当场就没救了……。”

男老板抹了抹泛红的眼圈,扭过了脸。

“我……,唉!”

姑姑泪流满面,问道:

“怎么会这么悲惨?他走了,孩子们可咋办呢?”

“是啊!三个孩子真的是很可怜,本来家里就穷,先是没妈,现在又彻底失去了父亲,不过我们几个朋友一直在帮忙照顾着,会定时过去给他们送一些肉和菜,生活费等等,孩子们还小,只期望以后能遇到一些有爱心的人家,能善待他们,给他们一个稳定的生活环境就好了。”

超市老板的话宛如一束强光。

姑姑阴霾的心情豁然开朗。

当天就在他的带领下去了三个孩子的住处,帮他们打扫了卫生,又做了香喷喷的饭菜,一连陪着孩子们生活了好几天,孩子们稚嫩的笑脸让姑姑甘之若饴。

一个月以后,姑姑和姑父去办理了正规的领养手续。

三个孩子有了疼爱他们的父母。

姑姑的人生从此圆满,拥有了儿女绕膝的快乐。

这是发生在2000年的事情。

现在姑姑家大儿子已经结婚成家。

小儿子正在读大学。

闺女高中。

三个孩子把姑姑和姑父当成自己的亲生父母,姑姑和姑父也竭尽全力,奋力托举着兄妹三人。

所谓的幸福人生,也不过如此了。

想想当日,如果不是姑姑的善良和牵挂,她又怎么会多次找寻卖菜的男摊主呢?

如果不是姑姑的正直和无私,她又怎么会把钱还给那年轻的收银员呢?

又怎么会认识超市的老板,然后再拥有三个可爱的孩子呢?

所以说,一切都是天意,你尽管善良,尽管精彩,其实天道自有安排!

0 阅读:0

凝旋情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