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起得太晚,没来得及给娃做早餐,在路上买了鸡蛋、面包和豆浆。豪豪正在校门口吃得起劲的时候,羽西妈妈跑一脸严肃地对我说,“别给孩子喝豆浆,容易性早熟。”
要是放在以前啊,我听了这话,还会犹豫要不要给娃继续喝,但是知道豆浆被误解的根源后,我更多的是苦笑。
豆浆之所以成了性早熟的“背锅侠”,是因为大豆异黄酮。这东西的名字里有“雌激素”三个字,就被很多人误认为和人体雌激素一样,会刺激孩子发育提前。
可真相是——大豆异黄酮≠人体雌激素,它是一种植物雌激素,它的活性只有人体雌激素的1/100,000到1/1,000,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就像一杯水里加了一粒盐,根本尝不出咸味。大豆异黄酮对人体的影响,也是如此微弱。
为此,我们不能听风就是雨,要认真查证一下。话都说到这份上,不搞一盘“硬菜”给大家尝尝,心还怪痒的。既然这样,那开干吧!
一、什么是性早熟
孩子的身体像是一座正在建造的摩天大楼。性早熟就像突然给工地塞了一堆“加速剂”,快是很快,然而代价是,楼还没盖到设计高度,就被迫提早停工了。
也就是说,它虽然能让小朋友在短期内快速长高,却会加快骨龄增长,透支未来的生长潜力。
一般情况下,骨龄和实际年龄应该差不多,但发育太快的话,骨龄往往比实际年龄大。这样说可能不太明白,先来举个例子吧:
正常娃:9岁,骨龄9岁,身高还能再长8-10年(像马拉松选手,匀速跑完全程)
性早熟的娃:9岁,骨龄12岁,可能只剩4-5年生长时间(像短跑选手,冲刺一段后体力耗尽)
也许你觉得,孩子现在比同龄人高出一个头,将来肯定矮不了。其实这是个误区!他们虽然短期内长得非常快,但不要忘了“骨龄比身高跑得更快”,最终得到的结果可能是:
生长周期缩短:比如正常孩子每年长5cm,能长10年,而性早熟孩子每年长8cm,但只能长5年。
身高提前封顶:计算一下就知道,前者能长50cm,后者只能长40cm,高出10公分呢。
之前带豪豪去测骨龄,在我们前面的那个孩子,10岁就长到了1米5,比同龄人高一大截,可是骨龄却13岁了,大夫说再这样长下去,身高可能长不到168。
二、催熟孩子的4个坏习惯
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指出,我国大概有53万儿童面临性早熟问题,这还是被发现的,没有被统计进去的,还不知有多少呢。所以我们要重视起来,而这4个习惯,是隐藏在日常生活中的“隐形催熟剂”,会偷偷压缩孩子的生长周期!
1.把塑料制品当“传家宝”
莉莉平时给三宝做辅食,很喜欢一次做很多,然后放在冰箱里,要吃的时候,就直接覆盖层保鲜膜在微波炉里加热。
她不知道的是,那层薄薄的塑料膜遇热后,正悄悄释放出“双酚A”和“邻苯二甲酸酯”,而多项研究发现,儿童持续接触这些“环境雌激素”,发生性早熟的概率比普通孩子高很多。
所以家长在加热饭菜时,一定揭开保鲜膜,同时少用塑料饭盒,选用有“可微波加热”标志的陶瓷(玻璃)材质的加热碗。
热饮用的杯子,尽量选比304更耐腐蚀的316不锈钢,用牛皮纸杯代替塑料杯。
3.把电子设备当“电子保姆”
看到这,也许你会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可最近的两项研究,证实了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确实会加大性早熟的风险。
孩子自控力有限,一玩手机就很难停下来,玩到深夜,睡眠不足,直接影响生长激素和雄(雌)激素的分泌节律。再说了,长时间坐着玩手机打电子游戏,缺乏运动,人很容易发胖。脂肪细胞就像一个“小工厂”,会分泌雌激素,这玩意多了,小朋友就很容易超前发育。
况且网络环境鱼龙混杂,在玩手机的过程中,可能会接触到成人化的视频、游戏或社交内容, 会刺激下丘脑,早早启动青春期程序。
正常发育就像按图纸施工,每天工作8小时,娃的身体大楼才能保质保量。所以,一定要控制孩子的屏幕时间。
2.把洋快餐当“哄娃神器”
见过一个孩子,什么蔬菜也不吃,只吃土豆和玉米,平时闹脾气他妈妈喜欢用巧克力安抚他,隔三差五就他去吃洋快餐,炸鸡、汉堡和薯条每次必点,不出意外地,他的体重比同龄人重二十几岁。
洋快餐高热量、高脂肪、高糖分,而且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长期吃不但会导致营养不均衡,还会打乱孩子体内的激素平衡,尤其是雌激素的分泌。
身高好比一辆汽车,正常发育的情况下,它可以匀速行驶,既安全又稳定。而快餐,就像给汽车加了“劣质燃油”,尽管短时间内跑得飞快(短期内长高快),但发动机(身体)却因为超负荷运转提早报废(骨骺板提前闭合),最终导致汽车(孩子)还没到目的地(成年身高)就熄火了。
4.把饮料奶茶当水喝
以前住的地方,周围有小学、中学和高中,一到放学的时候,周围的奶茶店就人头攒动,都是清一色的学生。他们喝得倒是挺开心的,但是我知道“甜蜜弹”的威力有多大,所以我平常一概不喝,也不让孩子喝。
要知道,一杯奶茶≈10块方糖+半碗米饭的热量!这些糖分进入身体后,多余的糖会转化成脂肪堆积在体内,而脂肪细胞会分泌芳香化酶,加速青春期的启动。
因此,含糖饮料能不喝就不喝。记住,一些声称无糖的饮料,也不会很安全,因为它们一般都是加了甜味剂进去的。
好了,该说的都说完了,这4个催熟孩子的坏习惯,你中了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