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约3万名儿童因药致聋!再次提醒:家里的5种药,别再给小孩吃

青春如梦初醒 2025-02-12 10:59:50

最近这天气热得离谱,外面简直像个大蒸笼,人一出去就被热浪包裹。赵女士家两岁的小宝,这几天几乎全天都 “窝” 在空调房里。谁能想到,这空调的冷风竟成了 “小麻烦” 的源头。小宝开始感冒了,鼻子堵得严严实实,呼吸都变得粗重,还老是因为不舒服哭闹。

赵女士心疼得不行,眼睛一直盯着孩子,心里满是焦急。她快步走到药柜前,一边翻找一边念叨:“咱家是不是还有上次买的滴鼻子的药,孩子鼻子不透气,拿来给他用用。”

就在她准备拿药的时候,孩子爸爸赶紧拦住,神色关切又带着几分担忧:“咱可别给孩子乱用药,还是带去医院吧。” 赵女士顿了一下,看着孩子难受的样子,犹豫了一下,但还是听了丈夫的话。

到了医院,医生仔细询问孩子的情况,又安排了一系列检查。检查完,医生笑着夸赞孩子父亲警惕性高,没给孩子乱用药,还神情严肃地提醒:“有些药物已经上了婴幼儿用药‘黑名单’,用错了,最严重可能会让孩子耳聋。”

这话一出口,赵女士和丈夫都愣住了,眼神里满是震惊和后怕。

每年 3 万儿童因药致聋!这些药上了黑名单

在中国,有一组令人揪心的数字:30 万儿童因药物不当使用导致耳聋,每年约 3 万名儿童因药致聋!这一个个数字,就像一记记重锤,敲打着每个家长的心,背后是无数家庭的痛苦与泪水。

药物,本是治病救人的 “利器”,可要是用错了,就可能变成伤害孩子的 “凶器”。尤其是下面这 5 种药,已经被列入儿童用药黑名单,家长们一定要牢记,千万别给孩子吃。

盐酸萘甲唑啉滴鼻液:鼻塞 “救星” 的隐藏危机

盐酸萘甲唑啉滴鼻液,作为非处方药,在成人缓解鼻塞时效果显著。它就像个勤劳的 “管道修理工”,能收缩鼻腔血管,让堵塞的鼻腔通道重新畅通。可面对孩子时,它却成了危险分子。

孩子的生理构造和代谢机制和大人截然不同。就拿耳朵和鼻腔之间的咽鼓管来说,它就像一座 “小桥梁”,负责调节中耳内外的气压平衡。盐酸萘甲唑啉滴鼻液里的成分,可能会顺着这座 “小桥梁” 进入中耳,导致局部血流减少,就像给耳朵的 “营养通道” 来了个 “急刹车”,影响耳内压力,严重时可能引发耳聋。而且孩子的耳道短,药物更容易在中耳积聚,大大增加了耳毒性的风险。

想象一下,孩子正开心地玩耍,突然因为用药不当听力受损,那该是多么令人痛心的事。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一线药物的 “温柔陷阱”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在临床治疗中是常见的一线药物,常常被用来对抗细菌感染。但它就像一把双刃剑,在杀敌的同时,也可能伤到孩子。

《柳叶刀》的研究指出,孩子的生理发育还不完善,对这类药物的耳毒性反应可能更敏感,一不小心就可能导致永久性听力损失。《临床感染疾病杂志》也发出警示:不当使用这类抗生素,可能给孩子带来长远的损害,除了听力损伤,还可能影响肾功能,甚至让牙齿着色,所以被严格禁止用于 8 岁以下的儿童。

糖肽类抗生素:强效杀菌背后的隐患

糖肽类抗生素,比如万古霉素,在治疗严重细菌感染时效果显著,就像战场上的 “强力武器”。但它的耳毒性副作用却不容忽视,尤其是对孩子。

这类药物进入孩子体内后,会随着血液循环到达内耳,直接 “攻击” 内耳毛细胞。这些毛细胞就像一个个 “声音探测器”,对声音的感知至关重要。糖肽类抗生素会让这些 “探测器” 失灵,导致听力下降。同时,它还会损害耳蜗内的血管,减少血液供应,让耳蜗这个 “声音加工厂” 无法正常运转,加剧听力损伤。孩子的肾功能和药物代谢能力还不成熟,药物在体内停留时间长,耳毒性风险也就更高。

利巴韦林:抗病毒药的潜在威胁

《儿科感染病杂志》发表的研究表明,利巴韦林这个抗病毒药物,可能会通过影响内耳的代谢平衡,尤其是对耳蜗内毛细胞的直接作用,引发听力下降。它就像一个 “捣乱分子”,干扰内耳微循环,让局部缺氧和营养供应不足,还会抑制毛细胞线粒体功能,影响能量代谢,从而损伤听力。

利尿药:治疗中的 “隐藏雷区”

《美国儿科学会杂志》上的研究显示,利尿药在治疗儿童心脏病和肾病时,虽然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它的潜在耳毒性不容忽视。

利尿药,尤其是祥利尿剂,比如呋塞米,可能会打破内耳的液体平衡。内耳中的液体压力和成分,对维持听觉功能至关重要。利尿药过度减少体液,就像把内耳的 “水位” 降得太低,损伤耳蜗内的精细结构,尤其是对声音敏感的毛细胞,从而影响听力。

孩子误服过期药物,家长别慌!这么做

家庭药箱管理要是没做好,孩子就可能误服过期药物。《儿科急诊医学》杂志里提到,过期药物不仅药效没了,还可能产生有害的降解产物,威胁孩子健康。遇到这种情况,家长千万别慌,按下面的方法做。

迅速确认药物信息

家长要第一时间搞清楚孩子误服的是什么药。不管是处方药、非处方药,还是维生素补充剂,每种药成分不同,对孩子的影响也不一样。把药的包装拍个照,或者直接拿着样品,这些准确的药物信息能帮医生快速判断问题,制定解毒或治疗方案。

赶紧就医别耽搁

不管孩子误服的过期药物是啥,家长都要立刻带孩子去最近的医院急诊科,或者打电话给中毒控制中心,寻求专业指导。专业医疗人员会根据药物类型和孩子的具体情况,给出最合适的治疗方案,比如用解毒剂,或者安排后续观察。

别自行催吐

《美国儿科学会》的专家提醒,没有医疗人员的指示,千万别自己给孩子催吐。催吐可能让孩子把呕吐物误吸进气管,引发窒息,或者导致肺部感染,增加健康风险。而且催吐还可能让药物在胃肠道吸收得更快,加重中毒症状。

日常预防很关键

平时,所有药物都要放在孩子够不着的高处,最好用带锁的药品柜,防止孩子因为好奇去碰。定期检查家庭药箱,及时清理过期药物,减少意外发生的可能。药物也要和食物、饮料分开存放,免得孩子混淆。

6 阅读:2851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