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地干货:2024如何把销售能力建在组织上

陈毅贤讲 2024-03-28 02:38:20

业务是企业的龙头,如果业务的组织架构和激励机制没有确定下来,那么后续的研发和交付就会延迟,直接影响经营业绩目标的达成。所以,如何去调整企业的组织架构,如何去搭建销售组织,就变成了很多企业2024年更加重视的一件大事。

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了资深销售专家顾问,同时也是多家上市公司背后智囊团成员的王志刚老师。接下来,我就和王志刚老师一起聊一聊销售能力这件大事,并介绍一些实用的辅助工具和方法。

1、如何去调整销售的组织架构

企业在调整组织架构时,经常会遇到一个问题:抢夺资源和市场。

事实上,大多数的企业能够经营好,是因为他们在一两个细分行业或市场上进行了深入经营,而并非“广撒网”。所以大家要做的是找出具备竞争优势的行业,并聚焦在该领域。

我们原来也踩过类似的坑,原本在全国有三个区域,不论是营销、客户还是市场占有率都还不错。融到钱之后,认为销售是龙头,就开始做全国的市场,在五个大区域铺设办公室、授权团队和交付团队等营销资源。但在八个月后发现了很大的问题:另外设的五个区域基本没有营销收入,只一个区域有不到一百万的营销收入。

没有想清楚业务聚焦,比如说客户聚焦、区域聚焦、产品聚焦,企业就投入大量的成本出去,自然就会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但许多企业在做市场的选择和聚焦时,又往往很痛苦。因为他们什么地方都想做,哪一个都不想丢。这时就需要利用一个辅助工具,画一个有横轴和纵轴的二象限,来帮助企业识别哪些行业合适。

其中横轴是对自身产品和企业竞争力进行评估。大家可以结合业务实际情况,设定若干个指标。比如在行业内的客户资源状况、是否拥有标杆客户、产品与解决方案在行业中的成熟度。

而纵轴,则是要分析这个行业未来发展的潜力。

比如这个行业未来是否符合国家的政策,如果属于朝阳产业,就应该加大投入。接下来,要看这个行业能不能赚到钱。此外,还要评估这个产品在行业里的认可度,大家是否愿意给产品付钱。

横轴和纵轴交叉,形成四个象限。然后把自己的业务,按照判断填到这四个象限里。接着就进行四个方面的分析:

第一,你的竞争力强,这个行业未来的发展潜力又很大,就要重点经营。第二,行业发展潜力强,但你的竞争力略弱,这就是需要开拓的行业。第三,行业潜力差,你的竞争力也差,那么即便有项目,你也要撤出。第四,你的竞争力很强,但行业潜力不大,那也要经营。因为这个行业可能是你当下一个利基市场,能助力公司盈利。此时,你只要提高人均效能即可。

根据分析不难看出,行业也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第一种,竞争力强的行业,可定义为成熟行业。

对于成熟行业,公司内部可以采用职能化的组织结构来进行管理。比如说,可以设立行业总部及事业部,负责总体的经营;区域的分公司则主要负责去落地行业总部经营的成果。

假设你负责管理一家做电力的大型集团公司,你在经营总部的同时,还要管理各省、各地市的子公司。如果你能把总部经营好,比如说预算体系、决算体系等,就能从总部向下进行复制,各区域的分公司也有自己的销售团队,可以满足当地的的需求。这种就是职能化的组织结构。

第二种,竞争力弱一点但潜力很大,可以将其定义为开拓性行业。

开拓性的行业本身并不成熟。一方面,我们并不知道这个市场经营下去,到最后会不会产生经营成果;另一方面,我们不是很清楚在这个行业应该如何经营。像此类市场,可以采用闭环型的组织去做经营。

闭环型组织能够在资源请求、满足客户的需求上敏捷很多,决策机制的链条也更短一点。

不过,有时行业的发展趋势也存在变化。如果它是往高潜力的方向去发展,企业可能又将其作为重点;如果它往低潜力的方向发展,团队有可能就要进行逐步的撤离,把人员调整到其他部门。

这样一来,我们就能确定一个原则:企业应合理配置资源,重点经营1至2个行业,并尝试开拓1至2个新领域。

2、销售目标的指定及考核方法,哪种形式更好?

举个例子:

有家企业在销售考核上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最初,销售人员按照提成的方式进行考核,团队领导则根据团队整体或平均表现获得提成。

随着不断发展,逐渐进入第二个阶段:每个销售团队作为独立的核算单元,主要考核它的盈利。团队领导需对整体利润负责,而销售人员则需承担30%~50%的盈利指标。

实行的前几年效果还可以,但也出现了问题:

销售人员在面试时,对承担高盈利指标感到困惑,因为他们在其他公司通常只需关注销售收入和毛利,而在这里还需控制利润率、交付和产品。所以该企业常招不上来人。

不论哪种考核方式,好像都没有万全之策。所以在制定考核方法时,需要先了解以下三点:

第一个,营销的收入和利润,永远是一个矛盾点。

在开展项目时,如果短期内想要扩大收入,就需要阶段性地放弃一些眼前对利润的追求;反过来,如果想追求利润,就有可能导致收入的降低。

第二个,聚焦核心KPI

下达给团队后会发现,团队考核的指标变得越来越多。比如说,以前销售只负责合同和收入,现在就需要兼顾回款;再后来,甚至还需要负责利润和新产品。

对此,我总结了一句话:如果想让一线销售对所有的事情负责,就意味着他对所有的事情都没办法负责。当KPI多了之后,不论是销售还是其他人员,都不知道该负责哪一方面了。

第三个,不同层级的人,考核方式不一样。

不同层级的人,不仅所负责的事情不一样,而且收入待遇、未来收入的空间都是不同的。所以,不能把那些通过管理没有办法解决的问题,通过考核的方式简单粗暴的转嫁给一线。

现在,我们再回归到案例中存在的问题上,作为团队的负责人,肯定要对团队经营的市场结果负责。

假设团队收入1000万,对于一线的销售人员,他只需要对自己的经营结果负责。也就是说,他把这个1000万的项目拿回来之后,刨掉外采等成本后,其他的都算项目的利润。作为领导,可以考核销售的是其能控制的部分,比如说,销售能控制回款,所以可以将回款纳入对其的考核范围。

在制定销售目标及考核方法时,需要界定的一点就是,销售需要对自己的经营结果负责。其中有三个关键点:

第一个,帮助销售建立项目成本核算的意识和概念。

要考核销售对产品的销售以及新市场的开拓,但不能让销售人员只关注合同签订,还需要建立成本核算的意识和概念。

第二个,建立项目成本核算的流程。

在项目投标之前给他一张成本的核算表,让他填好需要多少研发、客户有哪些需求、项目交付的人数和天数等,这样就能帮他建立项目经营成本核算的意识和概念。核算表做完之后,我们就可以按照这张表去做管理和控制。

某家企业有个销售拿了一个五千万的大单,之后连续三年,他都拿这件事去找公司要奖金,说:我帮公司挣了五千万。可见,如果员工没有做过核算表,就会过度放大自己的价值。

能解决该情况的唯一方法,就是建立全要素的核算模型,让大家在外在成本、毛利层面、税金、销售费用和营销费用等方面上能够达成共识。

志刚老师曾碰见过一名销售问他:“王总,我已经很卖力了。比如客户的预算是一千万,我这个合同中标是980万,那我还有什么空间呢?”志刚老师的处理方式是,给对方一个核算表,在表上将所有的项目列了出来。后来销售核算出来,这才意识到是亏损了。

第三个,销售人员更愿意卖成熟的东西。

一方面,有业绩考核压力;另一方面,不管是销售还是管理层,都不愿意接受挑战,害怕突破,这是人性。如果一个人能力和意愿上的能力都不够,同时对新产品也不了解,自然愿意卖成熟的东西。

当出现了一个新产品或新市场时,应该把原有的组织结构,分成两个完全独立的组织结构:一部分去做成熟业务,另一部分干开拓型业务。

对于干开拓的人员,不要过于看重业绩考核,可以通过OKR的方式保证有一定收入的同时,去做经营和开拓。这样,只要花一两年时间就能把市场或业务跑成熟。

3、一旦销售和交付在考核上进行互锁就存在问题,如何解决?

很多企业存在销售和交付经常“打架”的问题。

销售能接受对回款负责,但不乐意接受验收的指标;反过来,销售认为自己负责了30%的验收指标,那在授权阶段交付也要参与解决方案的部分设计,同样要负责30%~50%的指标。这就是销售和交付在考核上进行互锁导致的问题。

事实上,销售对回款负责有两个好处:

第一,只有对回款负责,企业才会有现金流。

第二,销售关注交付和负责回款的过程,也是对客户做一个长度和深度的经营扩展。

此外,有时销售不知道应该如何去关注项目。比如说,介入的太深,怕引起项目经理的不高兴;但不介入该项目,又怕项目经理认为自己什么也不管。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销售不知道在项目的实施上,自己应该管什么、每个事情又应该管到哪种深度。换句话说,就是销售不知道应该怎么给交付做协同。有时企业只是给销售下了一个考核,并没有给他合适的工具和方法。

这时,就需要帮助销售建立管理商机过程的方法和体系。

先将一个项目分成线索、商机、方案、投标、商务和交付这几个阶段,并告诉销售在每个阶段的工作内容和方法技巧。相当于有了这套体系之后,销售管理人员和交付人员对齐了一下颗粒度,定好了做协同的时间点。

一个项目从签约到交付,到项目验收交付,这个过程是要有方法论做支撑的。

第一个是项目启动阶段,要确认历史需求,也叫蓝图设计。之后是构建系统、做上线准备、系统切换终验、转运行和支持。

有了方法论,我们就可以告诉销售具体做什么了。

首先,对接负责交付和实施的员工,区分哪些是重要需求,哪些是次要需求。其次,帮助实施、交付的员工去开项目启动会,并邀请客户高层参加,增加其对项目的重视程度。最后,帮助项目的交付实施人员跟甲方客户建立项目章程。

项目实施就像踢一场足球。如果一个项目里没有甲方客户出现,就相当于只有销售等人员在踢球,而客户只是在当裁判,这样的项目是干不了的。

只有变成销售这边跟客户一起在足球场上踢球,这才是项目早期启动时最重要的工作。

第二个是蓝图设计阶段,这是最重要的阶段。调研完需求后,要进行确认才能开展后面的实施工作。这时要开一个需求项目的评审会,让客户确认需求并签字确认。这样,才方便项目后期去控制需求。

4、销售管理过程中,哪些关键动作是最重要的?

(1)定好组织结构

对企业来说,最重要的是定好组织架构。

按照开拓市场和成熟市场,可以划分一个合理的组织结构:成熟市场,就采用职能型的组织结构;开拓市场,就使用闭环的组织结构去进行经营。

(2)建立合理目标

只有目标合理,对销售才会有牵引力。要定业绩目标,首先需要分析清楚市场,知道每个市场大概能有多少利润,以及公司的支持政策。然后,算出每个市场大概的空间和目标,决定谁来负责,最后再把这几个市场加在一起,去定业绩目标。

(3)配套激励政策

不论是KPI、OKR的考核方式,还是简单粗暴的提成制,只要销售完成了任务,就要把奖金给到他。

(4)建立项目管理的方法论

帮销售梳理一套清晰的项目管理方法,遇到项目之后应该如何搞定项目。

比如说项目商机过程管理方法论,就是一个项目从最开始到成交回款大概分几步走。每一步的工作内容、公司能够提供的支持和帮助,需要帮助销售将这套体系梳理出来。最关键的是,梳理出来之后们还要反复不断地为他做相关的培训、赋能,让他最后能够按照这套体系自己去做。

最近,志刚老师在帮杭州一家企业做项目商机过程管理72问的梳理工作。这个阶段,他要求对方做好几个关键方面。比如在摸线索这个阶段,他整理了几个问题,需要对方明确回答这几个问题。但志刚老师发现,很多企业要求销售去学习业务、了解业务,能够跟客户进行平等的业务对话,很少将其与客户的业务以及帮客户实现价值这一点挂钩。

也就是说,产品的培训体系,跟所谓的价值营销体系是脱钩的。

所以我在培训时,就要求很多企业改进:不要过多去讲解公司的产品,应该多去讲一些客户的业务,最后再说明公司的产品可以如何去帮助客户解决该业务。核心是你的产品或解决方案,到底帮助客户创造了哪些价值。

有家企业,前期的一些商机漏斗管理等都建立起来了,但产品的培训没有做到位。比如说,当该企业的总裁要求各个大区的所有销售,录一个两分钟之内的产品短视频时,最后只有不到10%的销售,能说清楚产品定位和全功能介绍。

该总裁开始要求每个销售都能将展厅里的产品讲明白。每个销售都这么去做了之后,最终的销售成果有了明显的较大增长。

不要小看培训,培训可以拉齐大家的共识,逐步提升销售能力,把销售个人能力和团队能力建在组织上。可能短期内效果不大,但持续性的做,真正把培训变成自己想学像干,整个组织就能变成真正的学习型组织。

5、销售管理的其他方法和步骤

管理人员和销售都会遇到的一个大问题,就是每年业绩的持续增长。在我看来,一味追求增长不一定有好处,企业看重的应该是经营的稳定性和稳健性。

从更高一个层面来看,如果要做销售管理或组建销售团队的话,应该先建立团队和销售人员的客户经营和市场经营意识。

很多企业的口号都是以客户经营为本,但实际上还是在考虑这个项目能否做下来、今年能盈利多少,没有真正关注能否帮助客户持续做业务创新和业务产出。

想要把一个项目型的营销变成经营型的营销,更合理的方法是销售能力在组织上的建设和培养。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

第一,从思想和意识上,做跟客户相关的经营意识的考核。

第二,盘项目、盘客户时,要以客户经营为导向。

以前做项目,关注的是项目的过程;现在做市场经营,要以能满足客户的产品和方案为主线。基于这一点,我们通常会给到企业一个工具,即客户经营战略地图。

客户经营战略地图的纵向,是所聚焦行业里所有的客户清单,能看出我们在客户的各个业务部门里潜在的业务机会;而横向,则为经营客户的组织架构。

比如说,我们有时候只跟客户的某个部门有客户往来,但这个部门内包含很多处、室,通过横向,我们就可以清晰的知道每个处、室是否都经营到了。然后横向和纵向会产生单元格,每一个单元格都是机会。

从以前只关注项目商机,转变成去经营客户,做客户的深度经营和绑定。有了深度的经营和绑定之后,企业的业务结构就相对稳定了,经营自然也相对比较稳健。

6、如何看待在降本增效下砍掉了很多销售组织,以及区域总不愿意招人培养团队的问题?

受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很多客户都在做降本增效,砍掉了很多销售组织。此外,有些销售组织更看重利润,也就导致很多销售领导或区域总不愿意招人、培养团队。针对这两点,可以采取这样的解决方法:

第一,通过使用二象限,将竞争力不强、未来潜力又不大的业务,直接砍掉。而开拓型的市场,反而还需要加人。针对每一个市场,应该有不同的策略。

一般来说,一个销售团队主要有两种成本。

第一种是固定成本。比如招了10个人,他们的工资和差旅费,就是固定的。另一种则是变动成本。应该根据销售业绩的完成率来匹配。比如说给到销售在谈业务时招待费的权限、奖金提成的额度等,最终的兑现根据销售拿到的回款或合同进行考核。

第二,招人的问题。

有个董事长曾说过这个问题:三年了,业绩没有什么太大的增长。询问之后,才知道他的营销人员这三年来也没有增长。因为他觉得人员培养之后活不下来,也留不下来。但它本身是产品化的公司,想要实现批量的销售就需要提高人员数量。

这个问题要分两个层面看。从能力上来看,很多人并非不愿意带人,而是本身不会带人。我们可以帮助其梳理刚才提到的方法体系,告诉他如何培养销售人员。

相比能力,意愿上的问题不太好解决。企业需要在思想上做宣导,先建立团队经营的意识和经营理念,告诉他作为管理人员就要有这种格局。

此外,在考核上还应该加大力度。对于管理人员,不要每年的指标都一样。假设今年要发展团队,那么对团队负责人要单独定一个培养的人数指标,且每个营销人员业绩的完成率必须在多少之上,让这种明确的考核指标跟其奖金挂钩,做一个利益上的绑定。

假设一个团队,销售经理带领了5名销售。公司不仅允许他拿5名销售的管理提成,还允许他去做单体的项目。一般情况下单体项目奖金都大于管理奖金,公司在利益分配上给他创造了这种条件和机会,他自然就不想去培养人员。

针对这种情况,企业就要根据自身实际,做利益上的切割和逐步的调整和变化。同时,管理人员手上的费用和管理权限,还可以下放到具体的销售人员身上。

除了从能力、意愿和考核上解决以外,还可以从机制上进行。

比如考虑拆分组织团队。从公司整体营销战略层面出发,把不成熟的地方单独标出来,另外成立一个团队,专门去做这块市场的经营和开拓,以及人员的培养和赋能。

同时,公司各级的管理人员要进行跨级管理,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一方面利于管理者了解下属情况,另一方面可以为后期拆分组织结构、调整组织人员做准备。

在实践跨级管理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三个方式进行:

第一,通过周例会的方式。

在开周例会或月度经营分析会时,不让管理人员,而是让他手下的人来进行汇报。这样就能知道团队下面人的状态、经营能力和他们的水平。

第二,越级抽样。

规定在绩效管理中,越级做一个抽样的绩效反馈,这样就能从制度上保证方法能够落地。

第三,布置专项任务。

越级布置任务时,可以让其上一级领导知道,就不会使其产生太多的抵触情绪。

补充知识点:

2024年,将销售能力建立在组织上,做好营销管理工作,需要做到4定:

1、定好聚焦市场。2、定合理的组织架构。3、定好相对科学的目标和激励,并且要让销售知道如何实现目标。4、定赋能与策略。胜兵先胜而后求战,只有把市场研究透彻、策略制定得当,后续的工作才会变得相对简单。届时,将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应对各种挑战。

小结:

1、灵活运用二象限这个工具,能让我们判断一个业务该如何投入、集中在哪里投入,可以相对清晰的做减法。选择好行业之后,就能更好地明确目标,最后就可以根据目标来搭建组织的结构。

2、帮助销售逐渐建立项目成本核算的意识和方法。建立项目成本核算的流程后,按照这张表去做管理和控制。建立全要素的核算模型,让大家在外在成本、毛利层面、税金、销售费用和营销费用等方面上能够达成共识。

3、在项目的每一个节点上,先要建立项目管理方法论,让销售和交付有一个对其颗粒度的基础;再告诉销售在哪一个节点上可以跟实施去对其这种颗粒度,去协同工作。只有绑定每个人的考核方式,做到利益一体化,大家就会共同去关注项目、控制需求,让项目尽快收尾,最终实现项目的回款。

4、目标与激励机制:首先,需要给销售制定合理的业绩目标;其次,建立相应的激励体系;接着再为其赋能,给予其一套方法论;最后逐步提升销售能力,将销售的个人能力和团队能力建在组织上,让整个组织变成学习型的组织。

5、下任务时,要从项目型的经营转变为客户的价值经营,深耕客户,找出客户的需求和价值创造点,然后在保住基本盘的情况下进行逐步布局,逐步去做客户经营、市场经营,企业自然就会有所增长。

6、销售管理人员不愿培养销售下属,企业可以通过建立相应的制度考核+激励引导+组织结构切割的方式。同时,懂得下放权限和做好下级跨级的管理。

0 阅读:0

陈毅贤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