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解读·人物篇(十二)史湘云

半月方塘 2022-11-14 15:00:55

史湘云娇憨率直、才高思敏,却寄人篱下、腰包寒酸。来贾府时常遭贾母白眼,离开时会不停的央求宝玉多唤她回来,那种急盼回归的恋恋不舍,可以想象她自去后,在寄养的伯父家是多么的孤单和不受待见。

史湘云并非贾姓人,也不住在贾府,更不是贾府媳妇,只是偶尔来串门贾府。这样的人物安排,她的原型不应该是明朝朝廷中人,可能是在明朝某几个时期显现的某种共有的特征,如情怀、思想、治国理念等。

史湘云出身高贵,祖上是鼎鼐一类的皇家象征,说明原型人物拥有皇家血统;少时曾有华贵的生活,在贾府享受林黛玉一样的待遇,回家后却不受本族待见(湘云每次来贾府,随从很多,说明史家不穷),父母早亡而命运不由己,寄养又无快乐,好不容易来贾府得到快乐,又只是短暂的,终是要回到那冰冷、孤独的寄养之处。这样的遭遇,如果把寄养看成流放,史上莫过于楚国大夫屈原。

屈原出身芈姓,楚国皇家血统,聪慧才高。楚怀王时,得尽宠爱,因政见理念不同,两次被流放,流放的孤寂及真挚的忠君爱国情怀,加上他沸腾的热血,常常以浪漫的诗句来表达想急切被召回的心愿。这和史湘云的大嗓门爱斗嘴的性格、敢于以一己搏众人的才情很吻合。

史湘云的名字有讲究,史姓即历史,湘即楚,云即说、辞,而《楚辞》正是屈原所作。“湘江水逝楚云飞”,一派“湘云楚辞”景象。《楚辞》体现的是纯粹的爱国情怀。

爱国情怀对于朝廷,可能受到热捧,也可能不受待见,甚至打压。

史湘云小时住贾府,后来又来过四次,指的是什么时期,有什么共同的寓意呢?我们细细分析一下:

史湘云小时住贾府,贾母宠爱,珍珠(后来叫袭人)陪伺。这个待遇极高,符合明初从明朝廷到民间都高涨的“驱除胡虏,恢复中华”的爱国热情,袭人和珍珠,名字都指皇帝,珍珠陪伺湘云,指爱国主义在那个时期是明朝立国高举的旗帜。

第一次回贾府在元春省亲后不久,贾母态度一般。这个时期对应嘉靖朝,嘉靖朝面临倭寇侵扰,民族爱国将领戚继光大放光彩,民众爱国情怀高涨,但朝廷(主演是阉党)并没有大赞赏识戚继光,对应的是贾母态度不热情。

第二次回贾府在“端午节打平安醮”不久,还弄出金麒麟风言。这次贾母很冷淡,湘云才来就问她是当天走还是住一晚,大有不欢迎之态。这个时期对应崇祯朝“己巳之变”,后金打到北京城下,全国上下抗金呼声高涨。因袁崇焕被认为通敌而凌迟处死(即金麒麟事件),朝廷认为有人打着爱国旗号而别有用心,故特别强调各路军队无诏不得勤王。

第三次回贾府是海棠诗社成立,宝玉撒娇要贾母请湘云回来,贾母态度一般。海棠诗会是歌颂朱棣朝的开放贸易、强大外交,郑和下西洋激发了国人的民族爱国情怀。

第四次回贾府是宝玉生日和螃蟹宴,贾母特别热情。对应的是南明政权成立之时,由于北京明朝廷被李自成所灭,南方各方人士激发出空前的复国爱国热情,甚至提出“联虏平寇”的口号,南方各派文人联合成立复社,继承东林党的坚决平叛保明的思想。

以上五个时期都是爱国情怀高涨之时,说明史湘云是爱国情怀的象征。再探究会发现,她的性格、才情、境由、身世也都是按照屈原来写的。

湘云把”二哥哥“喊成”爱哥哥“,一方面按照吴语谐音,”二哥“即”爱国“;另一方面提示读者,小说里除了有北方方言外,还有很多南方吴语谐音,也和惜春的住所一派南方水乡的景色一样,提示小说的背景场地半在北方,半在南方。

史湘云的金麒麟是怎么回事呢?金麒麟实际上对史湘云是不吉利的。因张道士赠金麒麟给宝玉,宝钗说史湘云也有一个,导致贾母在其后不久史湘云再来时,非常不欢迎;史湘云因金麒麟而结婚,不久就死丈夫。这个金麒麟到底指什么?原型人物屈原是否有同样的遭遇呢?

在”端午节打平安醮“一节里,端午节即提示和屈原有关,作者在这里是双写明朝事件和屈原事件。张道士赠金麒麟是在王熙凤痛打小道士的”己巳之变“的紧随后面,宝玉在众多礼物中,挑了金麒麟,回来后,黛玉生气不语。

张道士指擅长弓箭之人,指后金蛮夷(另篇细论),麒麟为武将之首,金麒麟即麒麟与金有染,指最高武将投降后金,宝玉要了,即是朝廷信了。那时最大的武将就是东林党人袁崇焕,黛玉生气,是因为东林党又失去一位优秀人物。

历史上“己巳之变”后,崇祯中了后金的离间计,以为袁崇焕已叛变后金,诱捕而凌迟处死袁崇焕,北京老百姓因为过高的爱国热情,纷纷向袁崇焕吐口水,导致一代名将在一片唾弃谩骂中,遭受了最顶级的处罚,含冤而死。

这个离间计悲剧在屈原身上也类似发生过,屈原是坚定的联齐抗秦派,在他出使齐国不在楚国期间,秦国张仪游说楚怀王,许以城池要楚国和齐国断交,和秦国为友,怀王动心,屈原回来大怒,失态大骂,导致被流放,怀王去秦国结盟而被拘禁,并死于秦国。”道士“字面可”义人“,义人即仪字,张道士也可指张仪,楚怀王类同袁崇焕,被张仪离间齐楚之计而冤死。

故金麒麟就是指投降后金的冤案,宝玉有一个,湘云也有一个。那么宝玉的金麒麟后来到了卫若兰手里又是怎么回事呢?卫若兰指被逼投降后金的孔有德,孔有德想朝廷宽恕自己无法完成的任务而反拘上级孙元化,在孙元化去朝廷为之解释却反遭朝廷以变节杀害后,孔有德只能去投降后金。”卫若兰射圃“指孔有德登州射杀葡萄牙火炮首领,”白首双星“指双双投降的孔有德和耿仲明这一对生死兄弟,他们的投降给后金带去了明朝的火炮,是明金战场转折点,两人获得了后金最高的封王。这个过程冤死了东林党人孙元化(冯紫英)。又是一个投降后金的冤案。

在看看湘云第四次回贾府参加宝玉生日而”醉卧芍药丛“和请客螃蟹宴的情节,是否符合年代背景。

宝玉生日宴会有大量线索说了当时南明的形式,比如王熙凤的礼物说明了南明被包围;宝钗宝琴邢岫烟特别活跃反映当时是阉党当权。这里只看湘云的行酒令,在取笑晴雯拿桂花油时,边吃鸭头边说酒令”这鸭头不是那丫头,头上哪讨桂花油“,”鸭头“即”甲“字,倒过来就是”由“字,指此地的朱由崧,”桂花油“指桂王”朱由榔“,意思是告诫东林党,现在是弘光帝朱由崧登位,不是永历帝朱由榔登位会那么对你们文官好。

香菱根据酒令要求,引用了”宝玉“二字,湘云说”宝玉无出处“,香菱说唐诗里有好几处,湘云又输。这里,湘云认为南明政权没有出路,香菱说到唐王时就有,唐王朱聿鍵在朱由崧之后称帝。

湘云酒喝多了,”醉卧芍药丛“,身上脸上被芍药花瓣覆盖,好似屈原的“朝饮春兰之坠露,夕餐菊花之落英”。芍药又称”婪尾春“”离草“”黑牵夷“,可以用来表示当时的南明不乐观;湘云口中还念着酒令”泉香而酒烈,玉碗盛来琥珀光,直饮到梅梢月上,醉扶归,只为宜会亲友”。泉谐音权,酒谐音九,指阉党头领卢九德,琥珀光即崧油弘光,梅梢即朱母尾,前面几句说阉党卢九德贪权,立了弘光帝朱由崧,把明朝引入了尾段。“醉扶归,只为宜会亲友”,是说屈原,因扶而获罪,流放秭归,原因是张仪要怀王会秦结友。

史湘云请客螃蟹宴是湘云请客、宝钗买单,“自己便宜,又不得罪人”的一次盛会,也是湘云唯一的一次请客,应该是体现人物设计的本意最直接的体现。这次在惜春住所桂花树下的宴会并不成功,贾母听说是宝钗买单,心里不快提前离席,等于是湘云被宝钗算计。惜春是南明弘光,桂花树指吴三桂,螃蟹指李自成(李自成最喜欢吃螃蟹,写有螃蟹诗抒发志向),对应的历史是南明弘光初立,李自成被吴三桂清军打败,南明朝廷在不知道吴三桂已经投清的情况下,群情激奋,认为复国有望,甚至提出了“联虏平叛”的口号,可惜很快被现实击破,一场空欢喜。此次事件体现出的复国爱国情怀还是高昂的,对应小说里“这次宴会,全府没有那么来齐的”。

还有很多,限于篇幅。

史湘云的结局是流落街头要饭,和宝玉一起投水而死,投江而死和屈原一样。宝玉和湘云两人是最后回到太虚仙境的,至此各仙度劫完成。流落街头指明朝的爱国情怀只在民间,要饭指永历帝在缅甸乞活,和宝玉投水,指明朝情节随水军台湾明郑的灭亡而终结。

纵观全书,史湘云这个人浓厚南方风味的姑娘,主要在小时候和后半部才较长时间住在贾府,受到贾母欢迎,这也表示明朝的初期和末期,朝廷在南方。如果把伯父家寄养看成是屈原的第一次流放,那么流落街头乞讨可以看出屈原的第二次流放,并绝望的投江死于第二次流放。

红楼小说文体既不是说理论道的道家悟文,也不是纪事立传的儒家史体,而是爱国悲人的楚辞体,全书以“香草美人”的寄托手法,以家喻国的微言大义来抒发国破家亡的悲凉凄惨。这大概也是史湘云能够进十二正钗的原因之一。

2 阅读: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