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气看懂东汉灭蜀之战!刘秀如何攻破巴蜀天险,彻底统一天下?

晨曦微照古桥流水边 2025-01-27 23:13:52

公元36年之际,东汉的大军一路稳扎稳打,逐步推进至成都。而那个在四川割据一方长达十余年的公孙述所建立的政权,至此也迎来了它的穷途末路,即将覆灭,其统治生涯终究是要画上句号了。

这一年,距刘秀当初起兵之时,已然过去了整整十四个年头!此前的十四年当中,刘秀起初是追随着自家大哥刘縯,一道将王莽政权给推翻了。而后呢,他又独自一人北上,前往河北去对各地割据势力进行招抚,由此开启了东汉的建立之路。

当发展到这个阶段时,中原地区的绝大部分地方,已然被刘秀完全攻克占据了。唯有四川那一片区域,暂时还未被纳入东汉的统一版图之中。

然而,当东汉的大军抵达成都城下之际,四川地区的这场战争差不多就要画上句号了。彼时掌控此地的乃是公孙述其人。自王莽被杀那年起,公孙述便成为了四川一带实际上的掌控者,在当地盘踞割据长达十多年之久。

刘秀率领大军压境之时,公孙述一方彰显出极为顽强的抵抗决心。哪怕成都外城已然被攻破,公孙述依旧拒不投降。他反倒将多年来所搜集的全部财富取出,随后召集起五千名敢死之士,继续与汉军展开对抗。之后,公孙述凭借偷袭手段,差一点就成功将东汉的大将军吴汉置于死地。

诚然,即便公孙述极力坚持抵抗,可在大势所趋之下,终究是无力回天。历经将近两个月的顽强抵抗后,公孙述在战场上不幸负伤,胸口被一枪刺中。虽然后来被部下救回,然而鉴于当时医疗条件极为有限,最终还是在当晚离世了。

在公孙述离世之后,没过多久,其麾下的军队便纷纷向刘秀全然投降。至此,四川这片区域得以全部平定下来,而东汉开国阶段的那场统一战争,也随之宣告落幕。

公孙述乃是历史上首个割据蜀地的皇帝,而这便是他最后的结局了。

公孙述的离世,于历史而言有着极为特殊的意义。自他战败的那一瞬间起,便近乎宣告了东汉开国阶段的统一战争已然彻底画上句号。从这时开始,往后东汉历史所围绕的主线,不再是统一战争了,而是光武中兴,着眼于恢复民生之事。

历史上真实的公孙述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他可是首个割据四川地区的所谓“割据皇帝”。那他为何能把四川牢牢掌控达十多年之久呢?最后又为何会被刘秀给消灭了呢?还有,历史上真正的“东汉灭蜀之战”,实际情况到底是怎样的呢?

我们不妨从公孙述这个人开始讲述这个故事。

公孙述的故事,起始于王朝末年,他本是一名普通地方官员,而后割据一方自立。公孙述所在的家族,位于西汉长安一带,乃是顶级豪强。这扶风公孙氏,呈现出典型的高开低走态势。秦汉之时,其家族在关中赫赫有名,只是后来逐渐没落,便也没了多大名气。

公孙述诞生之时,恰逢西汉后期这一时期。据史书记载来推断,公孙述差不多要比王莽小半代人的样子。在汉哀帝当政期间,他应当是恰好才开始踏入仕途,开启为官之路的。

史书记载,公孙述的父亲乃是公孙仁。在西汉末期,公孙仁曾担任侍御史这一职务,此乃高官之位。正因如此,公孙述凭借父亲的这层关系,待成年后便顺理成章地直接步入仕途,开启了为官之路。

在公孙述踏入仕途之后,差不多有近二十年的时光,这段时期历史的主要发展脉络是这样的:先是王莽谋权篡位,接着王莽推行一系列改革举措,最后还引发了绿林赤眉起义。而这二十年当中,公孙述由甘肃清水县的一名县令起步,逐渐升迁,最终坐上了蜀郡太守的位子。

接着,当公孙述出任蜀郡太守之时,天下便渐渐开始变得混乱起来了。

在西汉中后期实行的行政划分制度下,如今四川的这片区域,那时是被统一称作益州的。于西汉的划分体系当中,益州总共设有八个郡,蜀郡便是这八个郡里的其中一个。要是对应到如今来看的话,古时的蜀郡大致涵盖了从今天的成都一直到西昌的这一片区域。

总而言之,在天下陷入大乱局面之前,公孙述的那些事儿,实在是没有太多值得去深入探讨、过多谈论的地方。可以说,在那样一个特定时期到来之前,关于公孙述的故事,确实没什么特别需要去详细聊一聊的必要呢。

在天下尚未大乱之时,公孙述一直未进入历史舞台的核心区域。而当天下渐渐陷入混乱的局势后,公孙述才一步步地走到了历史舞台的中央位置,开始在那段特定的历史时期崭露头角。

公元23年,昆阳之战以刘秀的胜利告终,紧接着,王莽政权便迅速走向覆灭。而在此之后,那股如汹涌波涛般的起义浪潮,顺势也朝着四川这片地域席卷了过来。

彼时,有一位名叫宗成的人,其籍贯乃是南阳郡。他打着更始政权的旗号,召集起了一支军队。当更始政权顺利攻入关中后,宗成却未去与王莽作战,反倒径直占据了汉中郡,随后还朝着四川一带发起了进攻之举。

在得知这个消息后,公孙述并未选择抵抗,恰恰相反,他居然主动派遣人员去与宗成取得联系,还邀请宗成带兵前来接管蜀郡事宜。

可以相信的是,彼时的公孙述着实有投靠更始政权的想法。要知道,此前王莽推行的改革一败涂地,这使得众人纷纷怀念起老刘家当皇帝的往昔岁月。因而在王莽刚垮台之际,各地的郡守以及地方官员,大体上都是认可更始政权的,也都乐意尊奉更始帝刘玄为皇帝。

然而关键在于,那个带兵抵达四川的宗成,表现实在是太差劲了。他在相关事务的处理等方面都未能达到应有的水准,完全没有展现出该有的能力与作为,着实让人失望,其种种表现真可谓是拉胯到了一定程度。

宗成率领着军队来到了蜀郡,并进至成都,然而在此过程中,他丝毫未曾展现出那种枭雄该有的气魄风范。恰恰相反的是,当到达蜀郡之后,宗成竟完全放纵其麾下的士兵,任由他们在当地大肆进行劫掠的恶行。

就这样,当地那些起初对更始政权抱有诸多幻想的百姓,一下子就心灰意冷了。而且不光是当地的许多大家族,就连公孙述自己,也都渐渐对起义军心生厌烦起来。

接下来,身为郡守的公孙述,把当地若干大家族的带头人都召集了过来,一同商议事宜。公孙述当众表明:那支起义军实在太差劲,更始政权显然也并非贤明之主。既然如此,就不能再任由他们去残害百姓了!索性直接举兵,自行守护一方。愿意参与的就留下,想离开的便赶紧离去。

在公孙述这般讲说之后,那些大家族的领头之人,自是陆续地积极响应起来。说到底,倘若就放任宗成如此肆意地作孽下去,最后遭殃的终究还是他们这些大家族,所以他们可不会坐视不管,纷纷行动了起来。

于是在此之后,凭借着那些大家族带头人给予的支持,公孙述极为顺利地便将一支军队组建了起来。同一时间,公孙述还安排心腹乔装成使者,给自己送来了辅汉将军兼益州牧的印信,如此一来,名分方面的问题也就得以解决了。

在拥有了这两样事物之后,公孙述后续组织军队开展战事便轻松了许多。短短几日时间,公孙述就在当地成功召集起了数千人的军队,其中更有多达一千余人属于精锐之师呢。

公孙述凭借着这支军队,没过多久便将宗成打败了。不仅如此,之后他还成功策反了宗成的一名部下,并且让这名被策反的部下动手杀掉了宗成。

宗成被打败后,公孙述紧接着便派人前往四川的其他几个郡,着手接管当地统治事宜。彼时更始政权一片混乱,各地通讯早已中断,故而根本没人能够辨别公孙述所持益州牧之印的真伪。况且公孙述当下手握军队,如此一来,他没费多少周折,便顺利接管了四川其余的七个郡。

后来,等四川当地的那些豪强们反应过来,发觉自己被公孙述给骗了的时候,公孙述早就掌控住了整个四川地区,并且还招募到了好几万的军队呢。发展到这般田地,就算原本是虚假的情况,也都变成了既定的事实啦。

就这样,差不多又过去了将近一年的时间。一直等到第二年秋季来临的时候,更始政权那边方才彻彻底底地有了反应,紧接着便派遣军队前来,着手处理相关的问题了。

过去的这一年,历史的主要脉络颇为复杂。公元23年6月,刘秀在昆阳之战中取得胜利。随后短短三个月内,王莽集团便快速瓦解。到了9月,王莽丢掉了性命。差不多在这个时间段,公孙述也起兵了,并且开始占据四川一地。

就在公孙述起兵之际,刘秀以更始帝使者的身份,开启了北上河北进行招抚的行程。公元23年年末,更始帝先是把都城迁到了洛阳,随后又迁至长安,从而全面接管关中地区。同一时间,北方邯郸一带冒出了个赵汉政权,不过到公元24年五月时,该政权就被刘秀灭掉了。经此一战,刘秀成为河北地区首屈一指的割据势力。

这段历史颇为繁杂混乱,在当时,更始帝一方尚未能彻底掌控住关中地区,如此情形下,根本无暇也无力去过问四川这边的事宜。就这样一直拖到了公元24年的秋天,更始帝这才调派军队出发,其目的便是要将四川纳入掌控之中。

然而,待到这个阶段,公孙述掌控四川已然接近一年之久啦!在这期间,他早已训练出数量众多的军队,并且把控了从外界进入蜀地的若干重要通道。此刻公孙述所占据的地盘范围,大体上和后来的蜀汉政权相差无几。

接下来,公孙述十分顺利地把更始帝派来的军队给击败了。随后公孙述察觉到,当下已然没有人可以对他构成威胁了。于是在这一战打完后,他径直自立为蜀王。再过了大概半年,也就是公元25年四月左右,公孙述正式称帝,创建了“大成国”。

就在公孙述称帝的同年,历史上出现了诸多重大变化。起初,刘秀成功招抚河北起义军,实现了河北的完全统一。接着,更始帝与赤眉军的关系彻底破裂,赤眉军进而攻入关中。然而,赤眉军进入关中后,因其作风极为恶劣,致使民心尽失,无法获取物资补给。

在公孙述宣告正式称帝之际,赤眉军正与更始帝展开激烈拼斗呢。面对如此情形,最优的做法显然是坐山观虎斗,得先等着双方都打得精疲力竭再说。而那时的公孙述,恰恰就是做了这样的选择。

就这样,在这一年入秋之际,赤眉军长驱直入杀进了关中地区,并且十分顺利地将更始政权给推翻了。而到了这般时候,公孙述与刘秀二人,差不多是在同一时间开始有所行动了。

刘秀这边径直拿下了洛阳,一下子就截断了关中和山东之间的联系,把赤眉军返回山东的归路也给切断了。与此同时,刘秀还派遣麾下大将邓禹,带领兵卒从山西那个方向朝着关中攻了进去。

而在公孙述那一方呢,已经着手派人去与关中地区的几个割据一方的枭雄取得联系了,并且与此同时,还开启了向关中这边派遣军队的行动。

公元26年的时候,关中地区呈现出了一种短暂的三家相互争战的局势。关中的中部地区是以长安作为核心的,当时这一片区域暂时被赤眉军所掌控。再看关中北部的那几个郡呢,它们是处于刘秀麾下大将邓禹的控制之下。至于关中南边的区域,则开始被公孙述把控起来了。

然而,这样的局面并未延续太长时间。赤眉军由于渐渐失去了民众的支持,在关中地区根本无法获取到粮食。于是,在公元26年进入秋季之后,赤眉军的高层别无他法,只得做出决定,要完全撤离长安,接着经由崤函通道朝着东边归去,返回山东的老家。

于是,当赤眉军踏上东归之路后,位置距长安更近的邓禹抓住时机,很快便将长安占据下来。而就在赤眉军东归的行程之中,刘秀也做出部署,派出兵力对赤眉军的主力展开伏击行动,经过一番交战,最终成功将赤眉军彻底剿灭。

赤眉军被彻底消灭后,关中地区便只剩下刘秀与公孙述这两大势力了。不过,除此之外,此地还存在着一些较为零散的地主武装呢。这些武装规模有大有小,大的可达上万人之多,小的也有几千人的规模。

公元27年的时候,正是处于这样一种局势之中,刘秀与公孙述二人,就此展开了对关中地区的争夺之战。

在东汉统一战争的历程中,这场战争着实不太引人注目。自始至终,交战双方并未上演太过精彩的战事。彼时,刘秀把主要精力都倾注在了平定关东的战场上,至于关中这边,他仅仅是派遣了几位大将前来,自己压根就未曾涉足此地。

然而要是从整体层面去考量的话,这场战争,实际上就是一场能够真正判定天下最终归属的战争。

设想一下,倘若当时是公孙述取得了胜利,那接下来的局面便是,公孙述能够一并占据关中和四川两地,其占据的地盘大体上与曾经的秦国相当。如此一来,后续的战争极有可能会呈现出类似秦灭六国那样的模式发展。由此可见,只要打赢了这关键的一战,公孙述是存在最终统一天下的可能性的。

然而与此同时,一旦刘秀这边取得胜利,那么天下实现统一便再无任何悬念可言。要知道,彼时的刘秀已然完成了河北的统一,而且关东的大半区域也已被其收入囊中。要是再将整个关中掌控住,如此一来,中原地区超过半数的地盘便都归刘秀所有了。只要刘秀在后续行动中正常发挥,统一天下那就是必然会发生的事情了。

然而,这场能够真正决定天下归属的战争,其实际进行的过程倒不算特别激烈。刘秀本人并未亲至,只是派遣了麾下的另一位大将冯异前往。冯异出马后,颇为轻松地便扫平了关中的大半区域。最终在汉中那一带,更是不费什么大力气就击败了公孙述所率领的军队。

那么,彼时的刘秀为何没有亲自前来呢?仅仅是派遣了一位部将前来负责相关事宜。难道说在当时,刘秀并不知晓关中地区所具有的重要意义?也没有察觉到这场战争的重要程度究竟有多高吗?

显然不是这样!

刘秀有着卓越的战略指挥能力,他自然能一眼洞悉这一战的重要性。实际上,从邓禹拿下长安那一刻起,刘秀便认定这场仗自己稳操胜券。哪怕他本人不亲临战场,只是随意派遣麾下一位大将前往,也能够轻而易举地取得胜利。

他之所以能占据优势,是因为天时、地利、人和这几方面的因素全都站在了他那一边,各种有利条件都汇聚于他,给他提供了极为有利的局面呢。

不少历史爱好者心里都曾冒出过这样一个疑惑:想当年刘邦能够暗度陈仓,并且极为迅速地就平定了关中,最终得以统一天下。可到了三国时期,诸葛亮多次展开北伐行动,然而直至最后,却始终都未能取得成功,这究竟是为何呢?

这个问题的原因颇为复杂,其中最关键的当属补给运输方面。想当年刘邦北伐之时,四川与关中之间有河流相贯通。然而汉朝开国后,大约在吕后掌权期间,汉中郡略阳县一带发生了一场大地震,正是这场地震,致使那条连通两地的河流就此断流了。

换而言之,在刘邦奇袭关中之时,走水路来运兵运粮是极为轻松容易之事。可等到了诸葛亮所处的时代,情况就全然不同了,那时只能依靠栈道,去翻越那层层叠叠的高山峻岭。如此一来,要从四川往关中运送物资等,其难度相较之前不知增加了多少倍!

其实在公孙述所处的那个时代,情况同样如此。

由于补给运输难度极大,即便公孙述拼尽全力向前线输送粮草与兵力,其运输能力也难以与刘秀相抗衡。毕竟天时地利皆倾向于刘秀一方,彼时刘秀已然占据了大半的关中地区,能够毫不费力地从关中征集调配各类补给物资。

这一优势所具备的影响力着实是极为巨大的,其程度之深、作用之强,超乎想象,在诸多方面都能凸显出它的重要性,真的是非常突出且极具分量,给相关的情况带来了极为显著的改变与推动呢,可谓是相当厉害。

在人和这一方面,刘秀帐下的诸多将领,个个都极为能征善战。并且,刘秀在进入关中之后,便快速推动生产得以恢复,从而成功收获了民众的支持与拥护。然而反观公孙述一方,其麾下几乎找不出几个善战的将军,在关中地区也未能赢得多少民心。

就这样,天时、地利、人和这几方面的优势全都汇聚到了刘秀这边。在这般占尽优势的情形下,要是他还会输掉的话,那可真就是奇了怪啦,简直难以想象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公元27年的时候,冯异在汉中那一带成功击败了公孙述的军队。如此一来,关中地区究竟归属何方这件事,算是彻底有了定论。关中既然已被刘秀所掌控,也就意味着汉中的门户也被刘秀牢牢握在了手中。打从这时起,东汉要统一天下,基本上已经没什么悬念了。在往后的数年当中,公孙述所做的努力,实则不过是挣扎着自救罢了。

接下来的情况是,汉中大门已然被封得死死的,如此一来,公孙述若还想着北上重新夺回关中地区,这可就完全不切实际了。于是在此之后,公孙述也只能将目光转向东边了。这情形就和后来的蜀汉差不多,在打不过曹魏的状况下,便开始琢磨着朝东边进军,去攻占荆州。

然而关键在于,从四川前往荆州,最为理想的路线便是走水路,确切来说就是沿着长江一线行进。就像之后刘备发起夷陵之战时,从四川调遣兵力,同样也是走的这条线路。但要选择走这条线路的话,首先得具备一个条件才行。

你必须得拥有一艘船!没有船可不行呢,毕竟很多时候相关的事情或者活动那都是得靠船才能去开展、去进行的,所以说,船对于当下的情况而言,那是必不可少的,你可得把船的事儿给落实好啦。

在过去那个时候,还不存在三峡大坝呢。从四川一直到荆襄这一片区域,江水的水势那可是极为湍急的。特别是在三峡那一带地方,一年当中能够行船通行的时间,满打满算也就仅仅一两个月罢了。

于是,在随后的两年时光里,公孙述便着手去解决船的相关问题了。在正史上,关于此事的记载颇为稀少。不过,从公孙述后来的种种表现去推断,在这两年期间,他在处理船的这个问题上,想必是投入了极大的成本,耗费了不少心血的。

就这样,经过了两年多的时间,时间来到了公元30年的时候,公孙述总算具备了顺江东下,去攻打并夺取荆州的实力。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时间来到公元30年之际,刘秀差不多已经将关中地区彻底扫平了。与此同时,荆州那一片区域,在当时同样也基本上被刘秀全部收入囊中了。

于是,当公孙述好不容易向东进军之后,他竟猛然发觉:彼时的荆州地区,已然成了刘秀的属地!并且在荆州这片战场上,他依旧没办法战胜刘秀,根本就不是刘秀的对手呢。

这可怎么办才好?

必须得承认,公孙述确实是有两下子的!他所秉持的思路,大体上和之后诸葛亮进行北伐之时,那是全然相同的,毫无二致呢。

荆州已然丢失,政权就此被死死困于四川境内。在这种情况下,往后要寻得生路便唯有北伐一途了。而北伐若想有获胜的可能,首要之举便是先攻克陇右。待拿下陇右后,再分别从汉中和陇右这两个方向,一同向关中发起进攻,最终寻得时机拿下长安啊。

诸葛丞相在后来展开了五次北伐,所忙之事皆在于此。令人惋惜的是,直至其离世,都未能成功拿下陇右。在这五次北伐当中,最为成功的当属第一次。彼时诸葛亮已然拿下天水,还成功收降了姜维。然而,因马谡丢失街亭,致使蜀军补给线被截断,诸葛亮也只好率军撤回四川了。

相比之下,在同一情境之下,公孙述在那个时候可要比诸葛亮更幸运一些。

在那个时候,陇右地区,确切来讲是整个陇西一带,尚未被刘秀所占据。而彼时的陇西,正处于一个名叫隗嚣之人的掌控之下,暂时由其发号施令。

隗嚣来自陇西的大族,此前混战之际,其便占据陇西之地,自成一股势力。待刘秀成功拿下关中后,隗嚣曾向刘秀表示臣服,有过短暂归附之举。然而,隗嚣并不愿意彻底交出陇西的管控大权,内心依旧怀揣着独立的想法。

在过去的数年时间里,刘秀由于一直将精力放在解决关中地区的诸多事宜上,自身暂时并不具备去攻取陇西的能力。也正因如此,在这几年期间,刘秀始终未曾与隗嚣把关系搞僵,而是一直和隗嚣维持着颇为良好的关系,从而成功稳住了隗嚣。

然而,在公元30年过后,整个中原地区大体上都已被刘秀所占据。彼时仅剩下四川以及陇西这两处地方,暂时还未处于刘秀的掌控之下。而到了这样的阶段,双方之间原本的关系便开始逐渐走向破裂了。

试问,站在刘秀的立场而言,陇西与四川相比,究竟哪一处更易于解决呢?答案显而易见,不管是从地理方面考量,还是基于双方的实力状况来分析,相较之下,陇西无疑是更易被拿下的那一个。

于是,在公元30年过后,隗嚣与刘秀之间的关系已然彻底破裂开来。自那之后,隗嚣便正式对外宣告独立,开启了与之不同的发展态势。

如此一来,便给公孙述创造出了机会。

此前那几年,隗嚣是帮过刘秀去攻打公孙述的。可到了当下这个时候,公孙述也只能暂且抛开以往的嫌隙,向隗嚣递出了合作的意向。而隗嚣为求自保,随后便直接对公孙述称臣了,就这样,双方达成联手,一同对付起刘秀来。

随后,因公孙述与隗嚣达成联手之势,刘秀切实感受到了压力。至此,刘秀不再有所轻慢,而是选择亲自统领军队前来,于关中坐镇以应对难题。一番考量分析过后,刘秀明确了策略,那便是先行解决隗嚣的问题,之后再着手处理公孙述这边的状况。

如此一来,这场作战最为关键之处,便在于找到方法去切断双方彼此间的联系,进而实现对其各个击破。

于是在公元30年的时候,隗嚣与刘秀之间的关系已然极度恶化,双方彻底闹掰了。到了公元31年,隗嚣联合公孙述,一同对关中展开袭扰行动。彼时刘秀正全力忙于稳固对关东地区的掌控,没办法只能派遣几位大将前往,经过严防死守,最终成功击退了他们。

公元32年,刚开春之际,刘秀便瞅准了时机,派遣来歙这个人,让其率领军队对汉中郡略阳县发起突然袭击,最终成功将略阳县城给攻占了下来。

公孙述和隗嚣结成的联盟,遭遇了一场突袭,而这场突袭对他们而言,无疑是具有致命性的打击,给他们的联盟带来了极为严重且近乎毁灭性的影响。

瞧地图便知,略阳县处于如今汉中的西南部区域。当此地被刘秀占据之后,四川与陇西之间的联系瞬间就被切断啦,形势由此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呢。

就在同一时刻,当获悉略阳已被攻克后,刘秀便亲自率领队伍,踏上征讨陇西之路。在接下来的大半年当中,东汉的军队径直攻入陇西地区,并且对陇西的数座重要城镇形成了包围之势。不过刘秀心里也明白,隗嚣在陇西这片区域的统治极为稳固,想要凭借一战就彻底解决问题,难度极大。况且进入冬季之后,东汉军队的补给难以运送过来,持续作战实在困难。

于是,在此次亲政期间,刘秀一方面指挥着军队,阻拦住公孙述派来的援兵;另一方面则着手清理陇西一带的补给事宜。到了这一年入冬之际,由于补给方面出现状况,东汉军队无奈只能撤兵。之后,公孙述全力赶来救援,并且隗嚣在陇西的影响力颇为巨大。就在这一年冬天,隗嚣迅速又掌控了陇西的数个郡。

然而,最终的情况却演变成这样,公孙述居然也被彻彻底底地拖进了这摊浑水之中,完全没有能够置身事外,这结果实在是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啊。

据史书所载,由于后来东汉官方进行了美化,致使我们难以确切知晓刘秀当时行事究竟有多决绝。极有可能在东汉军队此次撤离之际,干脆使出了坚壁清野的手段。在其刻意破坏之下,那一年,陇西地区的粮食产量近乎于绝产的状况了。

因此,在隗嚣再度掌控陇西的那几个郡以后,有一个极为关键的问题便横在了他的面前:粮食匮乏的情况下,往后他要怎样去掌控住这几个郡呢?

对于这件事,在各类史书当中并未见有任何相关的记载呈现出来,完全找不到与之对应的只言片语,就好像它从未在历史的长河中发生过一样,没有在史书上留下哪怕一丝一毫可以追寻的痕迹。

我们仅晓得,之后,隗嚣总算是艰难地熬过了那一年的冬天。待第二年开春之际,隗嚣竟亲自出城去寻觅食物。据史籍所记,彼时隗嚣唯有煮些大豆来勉强果腹。想必他此前已挨饿许久,又加之心急如焚,故而没过多少时日便离世了。

一个割据一方的首领,居然都落到了只能靠大豆来充饥的地步。如此情形下,陇西那边当时究竟是何种状况,其实大体也能猜得出来了。

如此一来,在先前的数月间,公孙述一方为了守住陇西,只得拼了命地从四川往陇西运送补给物资。恰恰是这一做法,使得公孙述这边随后补给方面也渐渐出现了问题。

最终,隗嚣离世之后,整个陇西地区迅速就径直投降了。这般状况下,公孙述此前所付出的一切努力,也就全部都付诸东流,化为泡影了,之前的种种谋划与行动都没能起到应有的作用,一切功夫都算是白搭了。

公元33年的时候,隗嚣离世了,而陇西地区也随之被东汉成功拿下。从这往后,在整个中原大地之上,就仅有公孙述所掌控的四川一地,依然暂时维持着独立的状态未被纳入统一版图之中。

在这之后,刘秀差不多又耗费了一年的光阴,将陇西一带的统治彻底稳固下来,并且着手筹备针对四川的进攻计划。过了一年,也就是公元35年的时候,刘秀正式下达命令,向着四川地区展开了全面的总攻行动。

当东汉大军展开进攻之际,公孙述这边没过多久便呈现出溃败之势。或许不少人会心生疑问,四川地区向来以地势险要而闻名,那么在当时,东汉又是凭借何种缘由能够如此轻易地攻入四川境内呢?

原因其实并不复杂。彼时东汉已然掌控了陇西一带区域。要知道,从古至今,陇西向来存在通往四川的路径,“得陇望蜀”这一说法便是由此而来。并且,相较于后来的蜀汉政权而言,当时公孙述存在一个极为关键的劣势,那就是他并未占据汉中。

汉中之于四川,差不多堪称其北方的门户。要是这一门户没了,那四川所拥有的最大天险优势实则也就不复存在啦。这便是后来蜀汉政权在拿下四川后,统治都还未稳固呢,就急着要和曹操展开汉中之战的缘由所在。想来那时刘备应是记取了公孙述的前车之鉴,才会拼了命去争夺汉中的。

就这样,没过多久,东汉的大军便长驱直入杀进了四川境内,并且迅速将成都重重包围起来。而在此之后呢,公孙述的表现极为顽强。他凭借着自己已在四川统治了长达十多年的根基,又考虑到成都地势等因素确实不易攻克,于是便毅然决然地选择了顽抗到底。

在后续的历史进程当中,蜀汉政权走向灭亡之际,刘禅选择了直接投降这一做法。也正因如此,使得成都城差不多是未经什么激烈攻打便被攻破了,呈现出一种近乎不攻自破的态势。

事实上,成都属于极难攻克的重镇,这主要是其地形太过特殊所致。就拿刘备谋取四川来说吧,他本是被刘璋亲自迎入四川的,可即便如此,在对成都展开围攻之时,依旧耗费了长达两年的时间才有所进展。

而在这个时候,东汉军队的情况实际上也与之相差无几。

在当时,面对成都那极为牢固的城防,东汉这边的几位大将着实有些犯难,并未想出什么绝佳的应对之策。于是乎,他们唯有先将成都团团围住,而后对其外围展开扫荡行动,以此来截断成都的物资补给。

于是在公元35年的春天,东汉的大军正式展开了总攻行动。然而在此之后,一直到公元36年的九月,这期间历经了整整一年半的时间,东汉的军队方才成功打进了成都。

就公孙述而言,面对东汉军队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的进攻态势,他实在是无计可施。他曾下达命令,但凡有将军叛逃,便直接株连其全家,可即便如此,手下将领叛逃的情况依旧屡禁不止。并且,他尽管始终坚守着城池,然而城里却没办法多出哪怕一粒粮食来。

就这样,在历经种种之后,成都最终还是没能守住,被敌人给攻破了。

城被攻破后,公孙述坚决不肯投降。他把积攒多年的府库财物拿出,以此招募了数千名敢死之士。凭借这支敢死队,公孙述竟对汉军展开突然袭击,而且还获得了挺不错的成效。彼时的汉军统帅吴汉,都不慎跌落到水里,最后靠着紧紧抓住马尾巴才得以逃生,险些丧命。

在那之后,公孙述又召集起了数万残兵败将,与吴汉展开殊死搏斗。这场战斗从之前一直持续到十一月,双方始终僵持不下,难分输赢,战况可谓极其惨烈。值得一提的是,到了最后,公孙述居然还亲自率领队伍向吴汉发起进攻,而且接连取得了三次胜利。

然而就在那最后一战的时候,公孙述于战场上不幸被枪直接刺中了胸口部位。之后尽管得到了部下的全力营救,被救回了营地,可谁也没想到,就在当天晚上,公孙述最终还是没能挺过去,与世长辞了。

就这样,公孙述一死,其麾下的军队便丧失了抵抗的念头,随后径直选择了投降。到此为止,公孙述所建立的政权已然彻底覆灭,而东汉也由此成功实现了中原的统一。

在公孙述离世之后,似乎是为了发泄心中的愤恨,吴汉竟直接下达命令,将公孙述的全族诛杀殆尽!就连公孙述一方的大将延岑,在已然投降的情况下,其全族也未能幸免,同样惨遭杀害。并且,吴汉还放任自己麾下的士兵,在成都地区肆意进行劫掠,从而引发了一场巨大的灾难。

想来刘禅在后来,应该是知晓了这件事的,恐怕也正因如此,他才选择了不做抵抗之举吧。

历史上公孙述所建立的政权,其最终迎来的便是这样的结局。这便是公孙述政权在历史长河中划下的句点,一切到此为止,其最后的走向和归宿已然明晰呈现于世人眼前。

在古代历史长河中,公孙述堪称是首个割据四川的所谓“割据皇帝”。此前,刘邦虽也曾占据四川一带,可他后来成功统一天下,自然不能算作割据皇帝啦。再往前追溯,秦朝之前的巴国、蜀国,仅仅是诸侯国罢了,并未称帝。如此看来,公孙述确实是四川地区头一位割据皇帝。

尽管他的故事最终以失败告终,可其仍旧具备着相当重大的意义。

在蜀汉政权后续的发展历程当中,刘备与诸葛亮等人定然是知晓公孙述的相关事迹的。于是打一开始,他们便全力去规避公孙述曾经所犯的各类错误。鉴于汉中的重要性,那就全力以赴将其拿下。而要是荆州这条路走不通的话,那就唯有先去攻占陇西了。

令人惋惜的是,后续诸葛亮确实避开了公孙述曾犯的所有过错,可即便如此,最终他仍未取得成功。而反观公孙述呢,要是他能以前人失误为鉴,在争夺关中之时,成功击败刘秀手下那几位大将,说不定到最后还真有成功的可能呢。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