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文艺作品里,虎符常常会被展现得极为神奇。
对于一个普通人而言,当他手持虎符来到军营时,竟能够极为轻松地调动那多达百万的大军。仿佛这虎符自身,便天然地代表着至高无上的军事指挥权似的。
实际上,历史中真实存在的虎符,多数情况下确实仅仅是一种信物罢了。就像电视剧里所演的,仅凭一枚虎符再加上圣旨就能轻松调动军队,这种情况在历史上也就少数几个时代才有可能发生,并非普遍如此。
像秦朝、西汉中后期、东汉初期、隋唐初期还有宋朝等时期,虎符或是类似信物的权威性是相当高的。凭借虎符,大体上就能对军队发布指令。不过在更多情况下,诸如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又或是一个王朝发展到中后期阶段,那时的军队往往是认人而不认虎符的。
若想对这个问题有更好的理解,那其实我们得简要讲一讲,虎符这一事物究竟是如何产生的。
野史里有传闻称,虎符最初乃是姜子牙所发明。彼时周朝的疆域已极为广阔,各地军队之间的通讯联络颇为不便。鉴于此,姜子牙思索着要制定出一样信物,用它来充当调动军队时所需的凭证,以便能更为便捷地掌控各地的军队。
为何要把老虎选作虎符的形状呢?其实原因很是简单。要知道,虎乃是百兽之王,向来有着能百战百胜的象征意味。所以呢,选取老虎来充当军队的信物,从这方面来看,无疑是比较合乎情理的一种做法。
就当下已有的考古发现状况而言,似乎还未曾发现西周时期的虎符呢。我们目前所发现的为数不多的早期虎符,全部都属于春秋战国时期,并且无一例外都是秦国的。
当然啦,考古所发现的那几个秦国虎符,已然是较为完善的了。这其实也就表明,在这之前,虎符必然经历过相当漫长的发展历程。就目前已发现的这几个秦国虎符来看,确实和大家传统认知里的模样相差无几。通常都是拿铜铸造成老虎的形状,刻上些文字后,再从中间一剖为二,一半交予将领,另一半则留在君主手中。
实际上,虎符真假判定的关键之处,恰恰就在于它上面所镌刻的那些字。
在不少穿越小说当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节设定:主角在目睹虎符的模样之后,便着手伪造出了虎符。随后,其竟堂而皇之地拿着这伪造出来的虎符,径直去调动军队了。
可以肯定地讲,这种事绝对没可能发生!哪怕真存在有人穿越的情况,那他也绝无可能伪造得出虎符这般的物件来,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儿呢。
首先,虎符乃是国家调动军队的凭证,向来被君王谨慎收藏着,寻常人压根没机会见到。即便有人运气好得以一见,也不过能记个大致形状罢了。仅靠肉眼去看,是没法精准确定其尺寸的,更谈不上能牢牢记住。
最为关键之处在于,虎符的精准与否,重点并非其形状,而是虎符上面的文字。即便存在手艺极为精湛的能工巧匠,在仅看一眼之后,就将上面文字的尺寸牢记于心。如此一来,即便能仿造出虎符的形状,使其外形能够匹配得上。可那上面的文字,是绝对没办法做到毫无破绽的,一眼就能瞧出是伪造之物。
因此,要是真打算伪造虎符的话,那主角身边首先就得备有极为精准的测量工具才行,同时还必须要有能用于绘制模型的电脑。最为要紧的是,一整套精雕设备也不可或缺。要知道,即便放在当下,这一系列东西加起来,也没几个国家能够置办齐全并搞定的。
在古代,虎符的准确性是毋庸置疑的,基本上不存在被伪造的可能。其制作工艺极为精巧且有着严格的管控流程等,使得他人想要伪造虎符难上加难,所以那时虎符的精准性和权威性是得到充分保障的,基本不会出现伪造的情况。
虎符作为信物,其可靠性是不容伪造来达成的,它实实在在地证明了自身的可靠。要知道,仅靠一枚小小的虎符就想去调动千军万马,并非那么简单,这背后实则是有一个强大的国家机器在起着信用支撑的作用。
战国时期发生了历史上极为有名的通过兵符调动军队的故事——“信陵君窃符救赵”。彼时秦国攻打赵国,魏国虽出兵援赵,可军队抵达前线后却未即刻支援。就在这时,身为魏国国君弟弟的信陵君寻得契机,偷了其兄长的虎符,成功调动前线军队,助赵国击退了秦国。
但事实上,当我们认真读完这个故事后便会察觉到,即便在这个故事当中,兵符实际所起到的作用,说到底也并非是具有决定性的那种。
在这个故事里,信陵君把他哥的兵符给偷了,接着就赶到了前线的魏军大营,还拿出了虎符。可实际上呢,即便信陵君亮出了虎符,前线负责领兵的将领也并未直接就听从他的调遣。相反,将领是想着先把信陵君暂时控制住,而后派人回京城去核实情况呢。
在那万分危急的关键时刻,信陵君的一位门客竟猛然出手,一举将那名大将给斩杀了,如此一来,局面方才得以控制住。而那些下面的将士们,眼见大将已然被杀,再加上信陵君手中还持有虎符,这才纷纷表示愿意听从其调遣安排。
然而在这整个局面当中,虎符实际上仅仅是个信物罢了,并非是调动军队最为关键的要素。试想一下,要是当时拿着这信物的并非信陵君,而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那么底下的那些将领是绝对不会听从其调遣安排的!
实际上,那些将领们不单单是凭借虎符来行事,很大程度上也是在认可信陵君这个人本身。要知道,信陵君乃是魏王的弟弟,就因为如此,在将领们的潜意识当中,便认为信陵君确实具备调兵遣将的资格,所以才会心甘情愿地听从其调遣安排呢。
随后,自秦朝起,秦始皇建立起高度集权的统治。在这样的局势之下,虎符的重要程度有史以来第一次攀升至顶点,其在当时所占据的关键地位,是前所未有的。
在秦朝时期,对于一个普通人而言,若伪造了虎符与圣旨,还真有调动军队的可能。那时秦朝实行中央高度集权,虎符作为中央或是皇帝的信物,其重要性被极大提升。在此阶段,军队确实是只认虎符,而不管来者究竟是谁。
因而在那之后,赵高手持那份伪造的圣旨前往前线,要对公子扶苏下达赐死的命令时,扶苏便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自尽这条路。
并且之后蒙恬即便想要提出质疑,也还是被直接杀害了。并非他们不愿进行反抗,只是在当时那种体制之下,哪怕蒙恬身为领兵的大将,可要是手里没有虎符的话,他也是没办法大规模地去调动军队的。
而随后,进入西汉时期之后,情形便又有所不同了。
整个西汉时期,虎符的重要性在不同时代存在很大差异。西汉初期时,刘邦推行郡县制与封国制并行的制度,在此情形下,兵符所起的作用相当有限。特别是在各个地方诸侯国当中,虎符压根就发挥不了什么作用。
在西汉时期,最初的那几位皇帝要是打算调动地方郡国的军队,那就必须得先跟当地的诸侯王知会一声才行呢。要是没和诸侯王事先打好招呼的话,就算手里拿着虎符,还有下达的圣旨,那也是压根没办法调动得了那些军队的哟。
正由于此缘故,在西汉前期阶段,地方诸侯王频频发起叛乱之事。像吕后离世后,齐王刘襄便兴兵讨伐吕家。再者后来出现的七国之乱,亦是诸侯王举兵造反的情况。在这些情形下,诸侯王手中并未持有虎符,可他们依旧能够兴兵发起叛乱之举。
然而,在汉武帝时代过后,汉朝中央已然全面实现了中央集权。自那之后,虎符的重要程度便大幅提高。进入西汉中后期,西汉就如同秦朝一般,仅仅依靠一枚虎符再加上一道圣旨,便能轻松调动数量众多的军队了。
归根结底,虎符能否发挥其效用,关键在于背后是否存在一个强大的中央政府。并且,这个中央政府必须达到高度集权的程度才行,唯有如此,虎符才可能在相应情境下起到应有的作用。
而在此之后,时间推移到了东汉时期,这时的状况便又出现了新的变化,与之前相比已然不同了。
东汉初立之时,虎符所发挥的作用着实不容小觑。要知道,东汉在法理层面乃是直接承袭了西汉的法统。况且东汉得以开国,全然是靠着开国皇帝刘秀一路征战打拼而来,如此一来,刘秀对于军队的掌控力度自然是极为强劲的。
再者,东汉开国之际,并不存在像西汉初期那般有诸侯王来形成制衡的情况。如此一来,待到刘秀在位的后期阶段,东汉的中央政权已然达成了高度集权的状态。在这样的形势下,虎符所具有的信用度,自然就变得非常之高了。
然而,在此之后,步入东汉的中后期阶段,特别是东汉后期的时候,局势便开始出现了变化,不再如之前那般,而是呈现出了不一样的状况。
东汉这一朝代,起初不存在地方诸侯王带来的威胁。然而发展至中后期,地方家族势力不断扩张的状况却凸显出来。特别是临近东汉末期时,由于黄巾起义的爆发,东汉中央无奈只能对地方将领下放权力,如此一来,整个国家便径直陷入了失控的局面。
东汉后期之时,皇帝手中的虎符已然毫无用处了。那原本象征着重大军权、有着极高权威的虎符,在这一时期,就如同虚设一般,再也发挥不出其应有的作用,彻底失去了往昔能够调兵遣将的关键效能。
而在此之后,当历史的车轮行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情形便又出现了不同之处。
在当时那个时期,历史上的世家文化呈现出极为强盛的态势。于某一地区而言,常常是一个家族掌控着绝对的话语权,地方政府反倒没了主导权。在此种情形下,这个家族在当地的地位,已然和诸侯王相差无几了。众多的百姓都沦为了他们的佃农,只能依靠这些家族来维持生活。
于是在这一时期便呈现出一种颇为有趣的情形:皇帝若要掌控整个国家,首要之事便是得与底下的诸多家族携手联合。要是打算征调军队,那也得事先跟这些家族通个气儿才行。就拿三国时期的东吴来说吧,孙权身为东吴的皇帝,一旦有打仗的想法,同样必须先和江东的几大家族知会一声呢。
孙权想要调动大量军队并非易事,若几大家族都不点头应允的话,那更是难上加难。要知道,在当时那个时期,东吴的大部分军队实际上属于这些家族的私兵范畴。仅仅靠着一枚虎符,是压根没办法调动这些家族的军队的。
在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大体状况始终如此。其间历史上涌现出诸多政权,然而这些政权的信誉状况,相较之前的秦朝与汉朝而言,一直都处于下风,就连其象征调兵权力的虎符,所发挥的作用也远不及秦、汉时期那般重要。
然而,待到隋唐时期,国家又一次实现了统一,此时虎符的重要性再度得到提升。特别是在唐朝前期,鉴于唐朝中央政府实行高度集权,虎符又变得重要起来了。不过要注意的是,在唐朝的时候,虎符并非叫原来的名字,它那时被称作鱼符或者龟符。
主要缘由在于,唐朝的开国皇帝乃是李渊,而他的爷爷名字叫做李虎。鉴于此,唐朝出于避讳方面的考量,便对虎符进行了更改。不过呢,这种更改仅仅是在形状方面有所变动罢了,就其本质而言,和原来的虎符实际上并无二致。
而往后推移,到了宋元明清时期,实际状况大体也是如此。通常而言,当中央政府处于高度集权状态时,虎符往往能发挥作用。只要手持虎符且带着皇帝的圣旨,确实能够径直调动军队。不过在这样的情形下,虎符是极难被伪造的。
在王朝步入中后期之际,随着中央政府对整个国家的掌控力渐渐减弱,虎符便失去了往昔的重要作用。到了这一阶段,将领们大多会蓄养私兵,如此一来,军队往往只认将领本人,这时的虎符已然毫无用处可言了。
大多数人没见过只知道大概形状,造个形状差不多的就可以呀,反正都没仔细看过谁知道真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