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春节刚过,又一家民营三级医院关门歇业了。这家位于唐山市的南湖医院倒闭,不光看病的患者处于懵逼状态,就连医院超过1700名职工,也是完全摸不着头脑。
这家医院的倒闭,仅仅是2020年以来全国民营医院倒闭潮的一个缩影。在大众的常规印象里,医院倒闭基本上不可能发生。可现实的情况是,从去年12月至今,全国各地有多家医院进入了破产清算状态。
好好经营的医院为什么会突然关门歇业?如果越来越多的医院因为持续亏损而倒闭,我们每个人看病会更贵吗?
成立只有7年就倒闭了
春节期间,南湖医院一直在正常经营,就在相关消息传出来前几天,网站的官方账号还在发布专家坐诊的时间安排。
说明医院选择关门停业的举动相当突然,据说医院的职工都没有听到相关消息。截止到目前,唐山市的相关部门也没有回应南湖医院关门停业的情况。
1700多人的工作和生计成了变幻莫测的极端天气,他们自己也不知道接下来会怎么样。这所民营医院成立的时间只有7年,短短几年时间就倒闭,说明经营真的出了问题。
最关键的是,背后暴露出来的问题不是几句回应就能讲清楚的,因为目前的潮流就是如此,其他民营医院也在倒下,未来也会有别的医院会步南湖医院的后尘。
值得一提的是,网上关于南湖医院关门的讨论变少了,但即便少了网友的关注,民营医院倒闭潮的趋势也不会被逆转。相反,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就有多家民营医院破产了。
从成立到经营只有两年半
唐山的这家民营医院好歹还经营了六七年时间。重庆的一家民营医院,从成立到经营再到破产清算,全程只有两年半的时间。
这家医院名字叫全域肿瘤医院,是一家前期投入在30亿元以上的肿瘤专科医院,上个月该肿瘤医院正式宣布破产。不管前期的投入有多高,现在无法经营下去,都说明实际的收入和投入之间已经严重失衡。
在业内人士看来,类似肿瘤医院这样的专科医院,前期围绕治疗的投入成本很高,但在实际经营中,市场尤其是患者事实上难以承受这么高的成本。
因为民众看病本就感觉费用很昂贵,对一些家庭一般甚至贫困的患者来说,他们在看病的投入上很低,也因此,类似的专科医院,尤其是民营医院几乎没有盈利空间。
从民营医院的角度看,他们成立的初衷要盈利也要赚钱,公益也仅仅是一种宣传策略和口号。对投资者来说,一旦赚不到钱,或者长时间看不到盈利的希望,股东就会撤资离场,医院只能选择破产。
重庆的这家民营医院不是个例,去年更为引人关注的是宿迁儿童医院的拍卖。
起拍价4.8亿元,卖掉是最好的结局
宿迁儿童医院的破产之所以引人关注,是因为该医院的起拍价高达4.8亿元。如此之高的价格在全社会引起了强烈关注,最终该医院的易手价格是3.65亿元。
除此之外,这家医院“儿童”属性,也让外界窥见了国内目前低人口出生率还在持续。近年来,不管是破产的民营医院还是公立医院整合的儿科和妇产科,背后的主要原因都是人口出生的下降。
宿迁的这家民营医院好歹拍出去了,这就是最好的结果。因为还有大量的民营医院破产之后也选择拍卖,但结果都是有价无市,最终基本上都会流拍。
2024年11月到12月之间,六安市肿瘤医院以及贵阳荟康医院也都经历了新一轮的拍卖。
六安市的这家民营医院起拍价为2.38亿元,在经历了几轮流拍后,哪怕降价6000万元,也没有人愿意拍。
贵阳的这家医院结果也没好到哪里去,之前已经经历了6次流拍,第7次的报价已经降低到1500万元,但依然没有人愿意接手。
对大多数经营不善的民营医院来说,真实的结局就是卖不出去,破产和清算的流程他们都躲不掉。
5年时间破产超2000家
大众虽然没有注意,但是近5年来,民营医院正处在“破产进行时”。从去年12月至今,全国各地又有几家医院先后进入了破产清算阶段。
如果从2020年算起,整体上破产的民营医院已经超过了2000家,单单是在新冠疫情的前两年,就有上百家民营医院破产。
统计国内破产重整的案件也显示,有大量的案例都是围绕民营医院的破产来展开的。卫健委此前曾公布过一份数据显示,公立医院在国内承担了85%的患者,剩余15%的看病需求是由民营医院来承担的。
很多大众可能想不明白,医院任何时候都人满为患,为什么大量的医院还会破产倒闭?从表面看起来,这种现象十分的矛盾,但是民营医院倒闭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增长过快,供需失衡
2019年的时候,国内公立和民营医院加起来的总数为34354家,仅仅过了三四年的时间,这一规模就猛增到38355家,涨幅达到了12%。
其中多数新成立的都是民营医院,说明投资界在之前相当看好医疗卫生这一领域,但后来的结果显示,多数投资者都看走眼了。
医院在增加,但是国内的人口总量近年来却在持续下降。比如像大量的公立医院的妇产科,最近两年都在整合重组,原因就是新生儿出生率下降,继续保留该业务部门,医院承受不了成本支出。
整体上的看病需求没有发生变化,医院数量的增加使得供需关系变得不再稳定。在这种局面下,大量经营不善的民营医院只能率先被清除出去。
其中还有一个隐藏的因素,就是大多数人对民营医院不信任,很多患者宁可到人满为患的公立医院排队等待,也不会选择到民营医院去就诊看病。
这样一来,公立医院越发的拥挤,而民营医院人流稀疏,反过来更加剧了后者经营的困难。
10年前的投资规划失误
医院的建设和投资相对特殊。业内人士表示,民营医院想要成立之前有一个很长的规划周期,有些规划长达5年,有些规划甚至长达10年。
换句话说,现在倒闭破产的民营医院,大多数是在2015年前后就已经在规划建设了。规划周期很长,很容易出现规划与现实情况脱节的局面。
民营医院近年来出现这么多,说明前期的规划看好这一领域,可眼下又出现了倒闭潮,恰恰说明10年前的规划和现在的实际发展并不相同。
大量的投资者赚不到钱,现在也看不到未来一段时期内的盈利希望,所以这些民营医院只能一个个的倒下。
从医院类型上来看,整形、美容、种植牙等医疗机构是最赚钱的,但近年来这类消费需求在持续下降,很多民营医院恰恰都是围绕这几类在开展业务,因此受到了直接影响。
现在的局面是,国内的公立医院在1.2万家左右,民营医院超过了两万家,而且多数是二级和一级医院,三级民营医院数量很少。
民营医院一旦经营不善,又不能像公立医院靠政府兜底,最终的结局只能是多数破产。民营医院在倒闭,公立医院的状况其实也不好。
接近一半的公立医院是亏损状态
在公众的印象中,公立医院常常人满为患,肯定是盈利的状态。然而,根据卫健委发布的数据,将近一半的公立医院处于亏损状态。
以2020年的数据为例,有753家三级公立医院在亏损,占比达到了43.5%,医院的负债率更是达到了44.09%。
以华北地区一家县级医院为例,虽然竞争力在全国可以排进前30名,但是医院的负债率早已超过了60%,该家医院所在的地区,其他医院的负债率甚至超过了160%。
一家经营稍好的公立医院院长透露,每次遇到其他一些亏损的医院负责人,后者总是对他说,什么时候把我们的医院收了去?
公立医院的经营状况虽然也很糟糕,但是每年都有政府在支撑和兜底,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在给公立医院输血,所以即使存在亏损问题,医院本身还在经营。
还有一个原因是国家不允许公立医院破产。因为从外在形象上来看,公立医院破产给社会的冲击力太大,在不能破产的情况下,政府财政只能以补助的方式持续兜底。
未来看病会越来越贵吗?
从医院本身的角度看,即便政府对公立医院有补助,可一旦资金补助不足,医院本身就只能从市场化的角度去改善财政窘迫的局面。
所谓市场化的角度,自然就是从看病患者的身上收取费用,这相当于把医院自身的收入压力转移到了患者身上。如此一来,看病贵的问题就会越来越突出。
一个地级市三甲医院负债率达到了4个亿,医院的财政靠什么支撑?从医生的角度去看,只能是针对患者多开检查,多加价。
为什么现在到医院去看病,医生动不动就让患者去进行检查?原因正是如此。而且从市场化的角度去看,大城市大的医院由于财政以及人流都很充足,所以成本反倒比其他医院低。
有些手术在北京的医院可能只需要6000块钱,但是在其他医院1万多块可能都不够。这种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又会促使那些负债率高的医院,把更多的成本转移给病患。
所以,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目前的问题,未来看病的问题还会很突出。
结语
民营医院在纷纷倒闭,公立医院在苦苦支撑,无论是供需关系还是医疗资源的配置,目前事实上都处于失衡的状态。
从本质上来看,倒闭的民营医院实际上可以从根本上分流公立医院看病就医的压力。但是民营医院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哪怕旁边的公立医院人挤人,民营医院里没有人赚不到钱,就只能倒闭。
再来看公立医院,目前全国的医疗资源配置,不管是从地区的角度去看,还是从不同就医类型的角度去看,各地的医疗资源配置是不平衡的。
这样一来,有的公立医院就处于持续盈利状态,有的公立医院连汤都喝不上。只要这种资源配置失衡的局面不改善,未来的就医看病环境依然会有很多突出的问题。
参考资料:
《越来越多医院亏损倒闭,看病会更贵吗?》 红网 2025年1月17日
《又一三级医院进入破产清算流程,全面承压之下,医院端挑战持续》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年1月16日
《患者减少,收入下滑。疫情两年多来,上百家民营医院破产重整》 第一财经 2022年7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