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山原名新宁,古为新会县之德行都之上坑蓢,“蓢”字意为沼泽地或滩涂。不难看出古代时这一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并不适宜农业生产活动。
1909年,新宁县图
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左都御史两广巡抚邓廷瓒、巡按王哲上奏朝廷,言命新会县南境濒海地“诸猺煽乱,屡征不服。”遂请析地置县以控制。次年,析新会县地置新宁县,隶属广州府。
道光志 县城图
建县后御史曾昂、参政华仲贤先于岑边村前建县治。是年六月,知县任钺到任,按察司检事徐綋、广州府同知高绶巡视建城事宜,二人认为岑边村三面环山,乃形势之大忌,遂迁县治于上坑蓢。
光绪志 县城图
任钺以木为栅,围木为城,周围五百三十丈,开南东西三门。弘治十六年(1503年)秋初,飓风雨潦大作引发洪水,大水冲毁木栅及城内房屋。
1932年国民政府陆军部测绘台山县
正德六年(1511年),巡按御史周公谟命广州府通判朱源(代领县事)将木栅城改筑。乃用大青砖砌建,城周仍为五百三十丈,外种植竹子为子城。东、西、南各设城门一座,城门之上建有城楼,北边因临山未设城门,仅有城楼。
台山(新宁)明清城池范围示意(不得不说,台城形似东德的M56钢盔)
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知县谭才养大修之,将旧时府馆改立千户所,增加驻军。二十二年(1543年)知县王臣又修。隆庆六年(1570年)城墙增高五尺,又于三座城门内置兵马司。
1938年,台山县自治区域图
清代因台风,城墙屡屡毁坏,但都修复如初。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新宁旅美华侨陈宜禧主持修建新宁铁路(新会至新宁),1909年铁路第一期通车。
1942年广东省台山县图(本图上方盖有民国时期“台山县政府印”)
民国三年(1914年),北洋政府内务部以湖南、广西等省均有新宁县,为避免混淆,改广东省新宁县为台山县(以县城北“三台山”名之)。
二战末美军航空测绘台山周边地形
1920年,新宁铁路全线贯通,台山自此步入快速发展阶段。1924年为适应新的城镇化发展,台山县决定对城区进行改造工作,而改造工作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拆除城墙修建环城马路,城墙因此消失在了历史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