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池史——广东仁化篇

吴钩斩古今 2024-07-30 09:20:35

“界连三省,山川盘郁,蹊径崎岖亦称险阻。”

秦末乱世,赵佗断关绝道,筑二城以割据岭南,其中一城在乐昌泷口(俗称赵佗城),另一城在仁化城口(俗称古秦城)。古秦城为扼守湖南通往广东的隘口,为珠江流域与长江流域古道上的重要节点。

二战末美军航空测绘仁化周边地形图

唐垂拱四年,分曲江县的仁化、光宅、清化、漳阳四个乡置新县于仁化乡之走马坪,因“尉佗自王南越,筑仁化城。”故名仁化县。

1932年国民政府陆军部测绘仁化县城

建县即筑仁化城于走马坪,城周二百八十丈。北宋开宝五年,省仁化县并入乐昌县,仁化城遂废。咸平三年,复置仁化县,并将县治改置于光宅乡,但并未建筑城池。

县志关于古秦城和唐城的记载

(网上很多文章都把仁化县唐代县城与古秦城认作是同一座城,在此纠正一下,唐代县城在走马坪,古秦城在城口镇。县志中也是将两座城分开写的。)

仁化古县城范围示意

明成化四年,通判蔡周始筑土城。成化十一年,知县李淮清以石块砌筑四座城门。成化十六年,知府王宾、知县翁同以砖包砌土城,又建四门城楼。

50年代仁化县

崇祯十四年,因时局动荡,知县杨宪卿将城墙增高数尺。后城墙日久多圮,清康熙二十三年整修,历经乾隆、嘉庆两朝后再度倾颓。

1942年仁化县分乡道路图

嘉庆元年,乡民集资重修古秦城西城门楼,以青砖灰砂砌筑,西门外接古道通往湖南汝城县,横匾石刻“古秦城”三字,至今尚存。

民国时期仁化县乡镇划分略图

咸丰初,因太平天国运动,粤省全境告警。知县吴裕徽整修仁化县城,改砖城为石城,增高城墙至一丈八尺,并将东门迁建于学宫横街。

这期字数有点少,水一个彩蛋与诸位探讨。按县志记载:明嘉靖“三十八年,有怪物夜入民居,其光如炤,民间惊讹弥月乃息。”所以大家觉得这个会发光的怪物会不会是外星人?

0 阅读:167

吴钩斩古今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