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川)踞郡上游,当江赣之冲,为汀潮之障则固三省咽喉,四州门户,可不谓严邑哉。”
二战末美军航空测绘龙川县城周边地形,龙川县城东北方的老隆,在解放后成为龙川新的行政中心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秦军主将任嚣、副将赵佗率军五十万平定百越。置南海郡,下辖番禺、龙川、四会、博罗四个县。龙川因其地理位置和军事价值都极其重要,由副将赵佗任县令。赵佗筑城辟地以为治所,是为龙川佗城。
广东省地名志中的龙川县
其名由来按裴渊所著《广州记》载:“(龙川)本博罗县之东乡,东龙穿地而出,即穴流泉,因以为号。”又据《南越志》载:“县北有龙穴山,舜时有五色龙,乘云出入此穴。”
东晋太和元年(366年),析龙川县地置雷乡县。
唐代雷乡县
南朝宋,废雷乡县并入龙川县。
南齐永明元年(483年),析龙川县置河源、新丰二县。
南梁天监二年(503年),再度析龙川县置雷乡县。
北宋 循州 龙川县
隋开皇九年(589年),于龙川置总管府。开皇十一年(591年),总管府迁于归善县,废龙川县并入河源县,废雷乡县并入兴宁县。
乾隆龙川县志城池图
唐天授二年(691年),设雷乡郡,复置雷乡县(治设龙川佗城)。天宝元年(742年),改雷乡郡为海丰郡。乾元元年(758年),又废海丰郡改设循州。
1932年国民政府陆军部测绘龙川县
五代南汉乾亨元年(917年),循州迁治雷乡县,州县同城而治。
1941年龙川县城区图
北宋开宝四年(971年),改雷乡县为龙川县,属循州。宣和二年(1120年),又改龙川县为雷江县。南宋绍兴三年(1133年),改雷江县为龙川县,仍属循州。
1941年广东省龙川县图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升循州为路,治所仍设龙川。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复降循州路为散州,龙川属之如故。
50年代龙川县图
明洪武二年(1369年),废循州,其下辖龙川县改隶惠州府。洪武十三年(1380年),广东左卫指挥花茂领兵平定东莞、龙川一带诸县乱民,暴乱中龙川县城被毁。
龙川县城(清至民国时期)范围示意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已经升任为广东都指挥使的花茂请设龙川守御千户所,并委千户李贤筑城,城周七百零二丈三尺,设东南西北四座城门。
龙川历史城垣更迭示意
弘治十八年,义官(即不拿俸禄的编外官员)刘伦沙请筑城于县城之北,周长百余丈,称之为新城。嘉靖四十一年,因境内多寇,又在小东门外建上五里城与下五里城,南门外建下郭城,三城均毁于明末战乱。龙川本城则于抗日战争期间被拆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