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池史——广东英德篇

吴钩斩古今 2024-08-01 08:54:48

英德古为南越故地,秦末时赵佗曾于浈山之上筑万人城(俗称王城口)。汉武帝平南越后,设浈阳、含洭二县,属桂阳郡。含洭因县界洭水而得名,含洭故城在明清英德县治以西。

西汉 含洭、浈阳二县

浈阳则因在浈水之阳而得名。刘宋泰始三年(467年),改浈阳县为贞阳县。南齐建元元年(479年),贞阳县复名浈阳县。

古含洭南门

南梁天监六年(507年),分湘州、广州部分地区置衡州及阳山郡,衡州设置在含洭县城,阳山郡城则在浈阳县治西二里。

道光英德县志中的县城图

南梁承圣三年,割据岭南的权臣萧勃以衡州始兴郡置东衡州(另说陈太建十三年置),浈阳县属之。原衡州则改称西衡州,治仍在含洭县。

自南山眺望英德县城

隋开皇九年(589年)平定南陈,浈阳县改属韶州。次年,含洭县改属洭州,同时改浈阳县为贞阳县,并改属循州。

英德城门

唐武德五年(622年),以贞阳、含洭二县置洭州。贞观元年(627年),避年号讳贞阳县复名浈阳县,含洭县改为浛洭县。

南汉乾亨四年(920年),在浈阳县置英州,按《舆地纪胜》记载英州城在明清英德县城以北一里大庆山。

北宋开宝五年(972年),避宋太祖赵匡胤讳,改浛洭县为浛洸县;次年改属英州。乾兴元年(1022年),避宋仁宗赵祯讳,改浈阳县为真阳县。宣和二年(1120年),英州被赐郡名为真阳郡。

南宋淳熙五年(1178年)皇子赵扩被封英国公,庆元元年(1195年),赵扩继位,是为宁宗,英州作为宁宗潜邸,荣升为英德府,辖真阳、浛洸二县。英德之名自此而始。

二战末美军航空测绘英德周边地形

元灭宋后,于至元十五年(1278年),改英德府为英德路,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降为英德州(散州)。大德五年(1301年),复升为路,领真阳、浛洸、翁源三县。至大元年(1308年),复降为州,领真阳、浛洸二县。

50年代英德县

延祐元年(1314年),废真阳、浛洸二县并入英德州。原浛洸县城改置巡检司。

明洪武二年(1369年),降州为县,属韶州府。此时的真阳(浈阳)故城已废,仅存八十余丈残垣。天顺五年,知县杜宥重建城垣,周围三百八十八丈,高一丈三尺。

英德明清古县城大致范围示意

正德元年,知县林克洪用石砌西、南二城门。之后又修缮浛洸巡检司城(即含洭故城)以为英德县西之屏障。隆庆三年,南韶兵备道刘稳于傍河一带筑外城,外城自龙颈街起至浈阳驿前止。崇祯十三年,知县吴永澄将城墙加高至二丈五尺,厚增加三五尺不等。

英德市政府公示出的古城信息

清顺治十三年,设英德城守营,驻官兵三百员。顺治十八年,知县杨柱臣捐修西、南二城门、敌楼两座。

1 阅读:33

吴钩斩古今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