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也?命也?被雪藏60年的3倍音速战略轰炸机

墨书聊天 2023-11-02 20:32:01

上期聊到XQ-58的时候,提到了之前的“女武神”XB-70战略轰炸机,后台有读者老爷说也想了解一下,其实这款飞机墨林也是早就想聊聊,今天正好就来补上。在墨林看来,XB-70和复联里的女武神一样经历了很多坎坷,但电影里的女武神走出低谷还能有出彩的时候,XB-70虽然一身本领,最后却落个惨淡收场,套用一句古话,只能是:时也、命也。

XB-58,绰号也是“女武神”

美国民众参观XB-70不排队

这倒不是因为技术上有多超前。其实从飞机本身的角度来说,XB-70并有失败——至少从以后两架XB-70原型机的多次试飞中看不到失败。首架原型机于1964 年 9 月 21 日首飞,成功了一大半,一小半毁在起落架上,一年以后,1965 年 10 月 14 日就在试飞中达到了3.02 马赫,此后在一年多时间里十多次突破3马赫以上高速,最快达到3.08马赫,3马赫以上最长飞行时间30多分钟。这个数据不要说当时,即便是放在60年后的今天,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那会儿都是大白天大张旗鼓开发布会,现在收敛多了

虽然SR-71变种兄弟之一的YF-12飞得比这个更快,但一来YF-12毕竟是后来的事,更重要的是两者在体形上并非一个等级,特别是北美还在同时研制的XF-108也是同为3马赫级的高速截击机,所以不得不说,当时的北美公司还是有一些独到之处。

XB-70与YF-12同框

能让飞机以这个速度飞行,动力装置和气动布局两者缺一不可。XB-70首先是用了6台通用电气 YJ93 -GE-3带加力涡喷发动机,排成一排塞在机身内部,每3台共用一个进气口。发动机本身其实没什么可说的,但是XB-70还使用了一种添加了硼的特种燃料,能量密度比普通航空煤油高了40%,同样重量的燃料能使航程增加10%-15%。

不过这种燃料因为本身有毒和燃烧后残留物有腐蚀性等原因,一开始只用在发动机开加力时用,到后来彻底被停用,换成了新研制的JP6燃料。

6个尾喷口,莫名觉得有点壮观

XB-70的气动布局则属于让人“过目难忘”的那种。整机外形放到今天也仍然可以说极具科幻色彩:就是一个方盒子上插了几片翼面,再插进去一个鸭脖,和鸭式布局简直不要太搭。不过这个进气口的位置经过精心试验,在超音速飞行时,进气道前端激起的激波正好位于机翼下表面,增加了上下翼面之间的压力差,能提供了5%的额外升力。

整机外形极具科幻色彩,只有背景里的车辆暴露了时代

同时XB-70的外侧主机翼,在高速飞行时可以自动下偏折,这么做的好处,一个是增强了高速飞行时的方向安定性,同时也减少了全机焦点后移量,进而减少了配平阻力,再就是把刚才提到的激波进一步“聚拢”在机翼下表面,还是增加额外的升力。

主翼外侧向下折,像不像扑愣翅膀的野鸭

另一个特点是采用了美系飞机上并不常见的鸭式布局。这副鸭翼的作用和现在战斗机上的近距耦合鸭式布局不尽相同,主要是用来补偿全机升力和低速时的俯仰操纵,总的来说和萨伯-37的鸭翼更为接近。

鸭翼主体固定、后缘带有可偏转的升降舵

但XB-70尽管很优秀,却没有投入批产。这是航空迷心中小小的痛,却是世界人民的福音。

在XB-70诞生之前的很长时间里,轰炸机在执行任务时主要的威胁其实只有两个:战斗机和高炮,因此高空和高速一直是轰炸机的两大法宝,也是战斗机/截击机向高空高速发展的一大动力——老八爷就是这么来的。更高的高度和更快的速度,不仅可以让高炮望机兴叹,同时也会让对方战斗机要花更多时间行进在截击的路上——最后还不一定能在合适的时间出现在合适的地点。

但两种导弹出现以后,很多东西都改变了。

这货的出现,的确改变了很多东西

首当其冲的是地空导弹。地空导弹一出现,高空高速飞行就从原先的优势一举变成了劣势:毕竟再高再快也比不过导弹,飞得越高反而越容易被发现,这一来高空高速的方向就不得不跟着变,先是往低了飞:利用近地面地形的掩护压缩对方雷达预警时间,后来进一步发展出了地形匹配,再后来就是隐身。

飞得高不光是看得远,被发现的也早

另一个是洲际导弹。那会儿是导弹制胜论的年代,这个不用多说,大家自己体会,到后来大家达成了共识,大概就是:打世界大战,洲际导弹能用、管用、且好用,但打打小规模冲突或者局部战争,还是轰炸机来得方便。不过真正高瞻远瞩的人会云淡风轻的给出另一个结论:世界大战打不起来,小打小闹不足为虑,埋头攒钱才是王道。

女武神的座舱,外表很科幻,内心很现实

XB-70的研制,和地空导弹的出现,以及导弹制胜论的盛行,时间上正好重叠,因此命运也随着跌宕起伏。美军一开始寄予厚望,准备采购65架之多,还有改装同型加油机的计划。65架3倍音速战略轰炸机一起出动是什么样的场景?读者老爷们可以想象五下。

光是空气污染就是个大问题

所以由于两种导弹的影响,美军于1959年把XB-70降级为“最低限度的研制计划”,1959年12月干脆宣布整个项目只研制原型机,大部分子系统不再继续研发。肯尼迪上台前一段时间,出于争取资金选票的需要,多次在各种场合表示支持XB-70的研制,北美公司一度以为迎来了救星,但肯兄在上台后一听说已经花了8亿美元,又很客气的表示“不必要且经济上不合理”。那个当年主持东京烧烤的李梅这时候还想为XB-70翻案,但是被麦克纳马拉狠训了一顿以后也就不再逼叨了——毕竟官大一级压死人。

白云之上

XB-70最后完成了两架原型机,主要给NASA用来做各种试验,其中一架坠毁,幸存的一架现在收在美国空军博物馆里。坠毁那件事墨林以前的文章里倒是详细聊过,大家有兴趣可以移步看看。

冒的烟都格外的黑

这个过程里最无语的大概还是北美公司,此前北美红红火火,连续推出了好几款都被美军当成主力战机。但在不到3年里 XF-108和XB-70双双下马。更无语的是XF-108下马的原因是洛克希德的U-2突然发现苏联没有那么多先进的战略轰炸机、因此不需要北美的截击机了……

蓝天一别不复返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阅读:4

墨书聊天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