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释放,需要载体。
伍佰向听众提了一个问题,随后上了热搜第一。
“你们都是25岁,为什么会听我的歌呢。
怎么会呢,我写这些歌你们都还没出生呢。你们才25岁,怎么生活有这么多痛苦呢?”
老歌星就是不一样,主动关心用户构成,以及流量来源。
开个玩笑。可能不止伍佰,很多人也在疑惑;
长相凶狠,形象邋遢,一个55岁大叔,凭什么还能受年轻人喜欢呢?
伍佰,满足了年轻人的一切想象。
乐坛妲己内娱有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为什么我们总怀念XX年前?
主流的答案有两个:一是对过去的回忆美化,二是认为以前的娱乐圈要胜于当下。
这俩原因放在伍佰身上,也都解释的通。
不管是“摇滚教父”,还是“台北三剑客之一”,都证明着伍佰曾是个乐坛顶流。
可观的粉丝基础、经久不衰的歌曲、合理的曝光,成就了粉丝年龄的不断迭代;
从退休老头到九年义务,伍佰歌曲的辐射比想象更广。
那么,伍佰成为爆款是因为什么呢?
「迷人」。
他有违当下的流行文化,却能用过时的歌曲让粉丝沦陷。
从形象到行事风格,从创作能力到歌曲解读,他恰好适配不同时代的精神需求;
有人从歌听到自己,有人喜欢嗓音和旋律,有人只是单纯爱上“大合唱”的梗。
伍佰曾说过他的创作是“不需要灵感,靠的是积累”。
其实,爱听他歌的人又何尝不是「积累」呢?
用300多首金曲,把种子用户熬成中年大叔,然后靠「大叔」传播给「未来的大叔」。
很难说伍佰的歌到底有没有“人生”,毕竟每个人的感悟不同。
但歌曲的感染力是无可置疑,试问谁能忍住在播伍佰歌时,不跟节奏哼上?
与外表的粗犷相反,伍佰的歌出了名细腻。
尤其是情歌,温柔又有诗意。
要是把他另一些“豪情”歌曲放在一起,又恰好命中他那句“不被定义”的言论。
歌曲最大的魅力不是让你感悟,而是令你代入,或是某件过去的事迹,或是那隐隐的情愫。
他的迷人,来自你从他这找到你自己的东西。
演唱专家说起来矛盾,虽然大多数人喜欢的是伍佰的歌,但伍佰出圈的点,往往跟歌无关。
从电风扇战神到演唱会指挥家,似乎伍佰的粉丝都是喜剧人,总能找到有趣的传播点。
但其实,有趣是有迹可循的。
“演唱会不能静静的”这句话,伍佰不止说了一次。
几乎每场演唱会,他总会用“伍佰”的方式对观众进行互动,就比如说这次热搜的灵魂提问。
《突然的自我》可能很多人没背下全部歌词,但那句祝酒词一定知道:
“来来来,喝了这杯还有一杯,再喝完这一杯,还有三杯。”
用现在演唱会标准审视的话,伍佰几乎跟“人气”绝缘:舞美不够炫丽,少有大咖站台、划水明显还没粉丝唱的词多...
实际上的伍佰像个产品经理,他太懂用户需求——尽情释放。
大家来就是享受音乐的,如果伍佰为了热搜而营销,反而太不“伍佰”了。
在演唱会台本设计越来越卷的时代,伍佰口音浓重,双手夸张的“赶客走”。
这就像他和歌迷间的共识。
要么你台上再唱一首,要么观众台下自己再唱一首。
在演唱会强调“增值服务”拉拢粉丝的时候,伍佰用最直球的方式告诉同行:
台上的人激情如旧,台下的人尽情高唱,这才叫演唱会。
“反面”教材很多综艺在把“REAL(真实)”制造成热词。
但在拼命话题营销的氛围下,制造热词本身也是一件很「不real」的事情。
所以会发现一件趣事,近年明星的“破圈”大多与「不主流」有关:
他真敢啊、她是XX嘴替、ta是娱乐圈的一股清流....
本质上就是观众对“反营销”文化的推崇,合理且真实的内容,成了不少观众期盼娱乐圈的样子。
伍佰的翻红,某种层面也顺应了这份热浪。
更何况他一直以来,便是如此。
伍佰的人生经历常被提起,不是一炮而红的天才少年,也没有俊朗的外在加分;
从邮差到歌星,靠的是一厢情愿的追梦,以及那充满弹性的音乐惊喜。
反观现在营销热搜,让伍佰更像个反派:拉拢观众,无需干货。
出道时间比粉丝年龄都大。
20+专辑,300+首歌,更别提为别人创作的歌曲。
他用行动了自己的热爱的工作,也用实力解答自己在乐坛的生命力。
无需自封乐坛永远的神,因为他得歌就是人生。
最后。如果你问我为什么他总能被年轻人喜爱,因为歌里有容纳年轻人的理由
回来吧,都唱一晚上啦!我都没能唱几句[滑稽笑][滑稽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