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文亮一夜万粉,跟普通人无关!

风生 2023-10-19 11:50:51

十天涨百万粉。

爱造星的互联网,也有段时间没听到励志故事了。

一个视频风格可能连mcn面试都过不了的网红,瞬间成了行内风向标。

于文亮的爆火,让每个自媒体都希望从风格、人设、甚至名字玄学解构出一丝能复制的思路。

但就像彩票中奖的新闻一样,习以为常又能引人入胜。

是机构推流新手段,还是专属普通人的网红梦?

不如说这是场造梦故事;

“网红滞销,救救内容”。

记录

前段时间,网红“鹿哈”自爆一个月赚500w引发热议。

一个山寨明星,靠撞脸,靠带货,7个月赚了3500W!

出名→带货→赚钱,几乎已经成了初中生都知道的网红潜规则。

更大范围的舆论场里,这又何尝不是这份刻板印象呢?

网红陨落、网红新星,这样的故事总络绎不绝。

几乎所有平台,都秉承着「养狼计划」,通过内容输出和机构孵化组成网红的更新性。

“没有人能长红,但总有人能红”。

但用户增长总会变缓,观众审美也总会疲劳。

与其靠内容卷死自己,不如直接将「输出」成为「记录」。

用内容吸引用户增长,再用增长培养用户社交习惯。

如果这时候再来个“普通人记录生活也能成名”的案例,从「看视频的」转变成「发视频的」就水到渠成。

复制于文亮,不如猜平台的风向。

不禁让我想起平台培养“三农”标签时,异军突起的农村视频,说是用户喜欢新形势的农村纪实,但其实离不开资本扶持。

一夜百万,瞬间头部,“网红梦”的上一次热议也正是那时。

如果要说“于文亮”有什么可参考的,就是它侧面证明在曝光量足够大的情况下,出名是一件必然的事。

符合预期的内容输出、合理的更新节奏,也保障了于文亮不是一鸣则凉的短暂现象。

真实

制造人设方面,当下主流的运营流程是“找人物现实拥有的特点,然后选其中一项进行优化”。

大家都知道“真实”是引流的必杀技,但却又忌惮来自真实的杀伤力。

就像电影作品一旦放映,解读就已经不属于导演。

人设也一样,很多细心经营的设定,可能还不如围观者的二创更有吸引力。

一旦脱离人设,那么就是塌房的开始。

前几个月的李佳琦、徐云、周淑怡等网络红人的塌房,本质上就是“网络形象与真实形象产生矛盾”导致的。

网络形象不一定是人设营造,也有可能是粉丝脑补神化的,但杀伤力都是恐怖且直观的。

「真实」向来是把双刃刀,即使是商业化的机构的做法也是:宁愿在内容上花成本,也不愿意省钱玩真实。

为什么现实世界里没有《楚门的世界》?

没人愿意展现真实的几十年;

即使有,商业风险也太高,不如拍几千集的生活剧吃香。

翻阅于文亮的评价,有几个词是高频出现的“普通人”、“自由真实”、“快乐”。

“记录真实”确实没有创作瓶颈,也能与营销号产生差异化,但失去红利期后,没有节目效果的真实只会风烛残年。

复制

互联网向来不缺记录生活的视频主,甚至在短视频出现前就数不胜数。

那再造一个“于文亮”难么?

很难。

不仅是平台推流的“偶然性”,还是这种不考虑效果反馈的风格,对于主流视频主来说仍然充满「难度」。

说实话,大部分视频主都是奔着「盈利」去的。

这种近乎“玄学”风格,除非你也能实现十天百万粉,否则不管是商单转化还是播放量都难以复刻。

当然世上的审美总是难以统一,近些年也越来越证明培养网红不一定要有“执行手册”。

逐帧分析于文亮的流量密码,不如想想更深广的网络符号。

于文亮,更像是年轻人簇拥的“生活哲学”具象化。

举个例子,#年轻人的反向消费 成了近段时间热题。

观念的变化,总所处的时空有所关联。

前些年的内卷和急促,大于时代高速有关,日新月异下,每个人都憧憬前方;

一旦进入刹车期,迷茫、焦虑将辐射到不同的社会圈层,这不仅是消费观,更有人生观、价值观的转变。

「享受平凡」更像是这个时代独有的座右铭,没有宏大叙事的背景,普通的自洽或许更符合当下。

从唱儿歌的幼师到记录普通生活的于文亮,本质上也是观众需求的一种转变;

比起颜值、剧本,或许普通的快乐更能带来快乐。

最后。祝你快乐。

0 阅读:2

风生

简介:随风而生,随心而说。一个不太合群的自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