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档结束了,有意外之喜嘛?

风生 2024-03-02 13:23:25

过年+复工,春节档已经完美落幕了。

意料之外,春节档票房又又又创新高了。

都说今年没大片,但市场表现依然野性。

在这份蓬勃下,我不禁陷入了反思:

春节档带来了什么?

先声明,本期内容不涉及电影影评,咱只聊场外。

春节档的事,太适合我们做阅读理解了。

-进与退

春节大舞台,有胆你就来。

敢把档期定在过年的,说它没野心赚大票房,多少有点虚伪了。

收益向来是伴随风险的,赢了影史留名,输的可能还没清明档票房高。

电影市场的行规:撤档输一半。

只是,今年选择“输一半”的队伍有点多;

《红毯先生》、《我们一起摇太阳》、《八戒之天蓬下界》、《黄貔:天降财神猫》先后发表了公告,表示撤档。

与之相反,热门的《热辣滚烫》、《飞驰人生2》、《第二十条》、《熊出没》几乎以一头压一头的瓜分完春节档票房。

金字塔现象的加剧,正在将“档期”推向了不属于它的高度。

就像我一个朋友说的:郭导要是把《小时代》系列放在现在的春节档,能多赚几亿。

而且由于票房呈叠加状态,领跑的不出意外就会一直榜首。

看不见希望的陪跑们,要不亏的干脆,要么就自砍一刀选择改日再战。

想逆袭?

在春节档出场的个个都是“名门贵族”,你有它也有,这时候比的可能真不是口碑。

-营销

众所周知,电是一种“商品消费”。

网上现在口诛笔伐的,说某电影是营销冠军,靠流量赚钱的,是否想过一个事实:商业电影要赚钱的。

搞钱,才是天经地义。

别总想入选北影教材,作为导演对投资人、合作单位负责才是当下的大事。

我们的老前辈《前任》系列,已经在「营销投入=票房产出」这条路走的够远了。

过去是当下的答案,只要市场辐射足够大,情绪价值给得足,所谓的口碑影响是可以足量减少的。

庞大的市场可以消化一切奇迹。

春节档票价能涨价,不就是因为有人愿意买单嘛?

精彩的宣传,让观众进场,而且事后不造成负面效果,这就是锦上添花。

春节档可以说是电影宣发的浓缩,去年各种火出圈的热搜,就说明了营销影响票房的比重只会越来越高。

虽然吹了半天,但还是要强调营销不是试金石。

电影如果连合格线都达不到,再出色的宣发手段也是压死骆驼的草。

-思变

虽然今年都是各种样式的“喜剧”,但其实电影方向已然发生转变了。

去年现实题材的浮头,加上可观的票房回报,已然影响了整个行业创作的方向。

其次,合家欢式的喜剧效果,多少有点年三十春晚的既视感,虽然有人看但审美疲劳了。

票房不是评价电影好坏的指标,但一定代表了影响力。

参考去年和今年的票房冠军,不一定需要精妙的剧本设计,做到直球的输出情绪和价值或许就够了。

观感是一种很抽象的东西,不被排斥的挑动观众共情,从而延伸话题性,这部电影就称得上成功了。

这种演化下,迟早会形成一种新的电影风格。

它可能是服务某批用户视角的故事,在通过某个关键点带动主流观众进场。

当下市场推动的新电影方式,也可以说是电影行业思变的具象化。

但这种变化好不好呢?如果只服务某批特定群体,必然会引发其它普通观众的反感。

权衡得失,还是梭哈到底?

这可能是春节档后,电影团队们最值得深思的事情了吧。

0 阅读:2

风生

简介:随风而生,随心而说。一个不太合群的自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