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中国贸易中心将持续转向亚洲太平洋贸易升温

杨梅说商业 2024-03-25 06:36:49

  过去10年里,全球化经历了不太被人注意但深刻的结构性转变,使得竞争环境变得对发达经济体更为有利。美国、英国及欧洲各国都有望在全球化的下一阶段获益——如果它们不过早关上大门的话。大多数人对全球化的看法是在上世纪90年代和本世纪头几年的产业外移浪潮中形成的。那一时期,发达经济体的许多工厂关门,制造活动转移到了发展中国家。如今,劳动力套利的游戏似乎即将结束。当下只有18%的货物贸易涉及从低工资国家向高工资国家出口。这一比例比多数人认为的要小得多,而且在很多行业都在下降。当下,欧盟和美国已同意推进与中国的脱钩。与此同时,亚洲内部的各种协议,已从根本上——即使并非立即——向该地区主要经济体(中日韩三国)之间更广泛的贸易敞开大门。据统计,1995年,发展中世界在全球消费中占比不到20%。如今,这一比例已升至近40%,到2030年有望超过50%。这些新涌现的全球消费者正在给出口领域创造巨大的机遇。

  2020年11月15日,亚太15国签订了RCEP,该协定覆盖了世界上三分之一的人口、三分之一的GDP和三分之一的贸易,是近20年来东亚经济一体化建设最重要的成果。协定的签订标志着东亚太平洋、欧洲和北美三大贸易一体化板块中最后一个板块的诞生,从而完成了三大自贸区鼎立之势。该协定为中日之间以及日韩之间,确立了有史以来第一个自由贸易协定。亚洲内部贸易将因此大幅增加,可能足以弥补中国或将在西方损失的贸易。但目前,尚不清楚相关事项如何成功开展。有关协定要求对贸易进行最大程度地渐进式调整。计划中的关税降低将分阶段实施,分别在RCEP生效的第11个、第16个和第21个年份完成。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为这些国家在接近该协定任何雄心勃勃的目标前留下大量重新调整和谈判的空间。签署RCEP的意义在于,在新冠疫情肆虐严重冲击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背景下,它给整个亚洲和世界释放一个积极的信号:“全球化还是有希望的,经济全球化潮流不可阻挡”。即便如此,随着西方明显地企图排斥中国,未来将看到中国贸易重心持续转向亚洲。因为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一定是在全球贸易和经济活动最活跃、贸易自由化最发达的地区。RCEP的诞生是世界经济中心转向亚太地区的自然结果。预测,未来二十年、三十年甚至半个世纪,世界经济中心或都会在亚洲,RCEP的签署弥补了亚洲地区经贸规则制度化安排的空白。

  RCEP在规则谈判中兼顾了统一性和包容性,为全球经济治理和未来的国际经贸规则谈判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案。在货物贸易方面,15方之间采用双边两两出价的方式对货物贸易自由化作出安排,协定生效后区域内90%以上的货物贸易将最终实现零关税,且主要是立刻降税到零和10年内降税到零,使RCEP自贸区有望在较短时间兑现所有货物贸易自由化承诺;在服务贸易方面,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加坡、文莱、马来西亚、印尼等7个成员采用负面清单方式承诺,中国等其余8个成员采用正面清单承诺,并将于协定生效后6年内转化为负面清单;在投资方面,15方均采用负面清单方式对制造业、农业、林业、渔业、采矿业5个非服务业领域投资作出较高水平开放承诺,大大提高了各方政策透明度。RCEP谈判在服务贸易和投资方面引入了负面清单,这是制度开放和高标准规则的典型例子。同时,中方投资负面清单也反映了国内多年来在外商投资自由化改革方面取得的最新进展。据悉,这也是我国首次在自贸协定项下以负面清单形式对投资领域进行承诺。

  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对外贸易带来重大影响。据海关统计,1至11月进出口总值累计353,903.2亿元人民币,累计同比增长22.0%。其中,1至10月对东南亚国家联盟进出口总值为4684.1亿元人民币,已超过对欧盟4604.1亿元人民币和美国4316.2亿元人民币。

2021年10月进出口商品主要国别(地区)总值表(人民币值)

  美国《福布斯》12月27日发表文章称:就在欧美与中国脱钩之际,亚洲正走向一体化,世界贸易模式正发生深远变化。总体来看,不管是跨太平洋贸易还是欧亚贸易,中国都占据着关键性的位置,太平洋贸易取代大西洋贸易的地位或将成为未来的地中海。

0 阅读:0

杨梅说商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