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险交易所既是世界保险发展史中的重要产物,也是英美等保险强国市场发达的显著标志。保险交易所本质上是一种制度创新,能够重构保险市场交易者之间的关系,产生制度效应,从而创造市场和促进发展。国际上的保险交易所中存在两种运行模式:一种是以英国劳合社为代表的代理直保及再保业务交易的运行模式,另一种是以纽约巨灾风险交易所为代表的保险期货交易所(IFEX)的运行模式。保险交易所的保险交易模式作为区别于传统保险交易模式的创新在国际上也是一 个争论不断的问题,世界上类似的成功模式是英国保险市场劳合社,失败的案例是1980年成立7年后就关闭的美国纽约保险交易所。劳合社采用会员制,其会员包括个人会员和公司会员,会员按照承保险种的不同组成承保辛迪加。每个承保辛迪加都设有承保代理人,由承保代理人确定费率,接受客户需要投保,必须通过经纪人安排投保。该保单的再保险业务也通过经纪人,在其他辛迪加完成。劳合社的成立和运作有着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轨迹,此外,由于两国法律制度、发展阶段、业务水平的不同。保险期货交易所的主要功能是为财产及意外险债券,一般即针对飓风和地震等巨灾提供保障,而大多数寿险债券则仅作为融资工具。1688年从英国泰晤士河畔劳埃德咖啡馆起家的劳合社,被公认是保险交易所的起源。美国曾于1979年模仿劳合社设立了纽约保险交易所,但仅存续18年,于1996年歇业清算。芝加哥期货交易所于1992年底推出巨灾指数期货及期权。1995年在纽约成立的巨灾风险交易所,是互联网应用于保险交易所的典范。2010年,奥巴马医改方案中推行健康保险交易所。百慕大商品交易所也提供指数化期权产品,成为全球巨灾风险衍生性金融产品的交易场所。在分工专业化、互联网兴起和金融创新潮流的驱动下,保险交易所现象方兴未艾。与现存证券、期货、黄金、大宗商品等交易所不同,它无法完全脱离有形市场。即使是同一险种,不同标的风险状况也不尽相同,风险愈复杂,参与主体就越多,就更需要交往和磋商,保险交易所成为虚拟交易与实体服务相结合、标准化与个性化相结合、数据测算与人为判断相结合的场所。
保险交易所在我国金融业是一个重大创新,在国际上也是一个新兴事物。在保险业发达国家,如英、美和新加坡等国之间,保险交易市场的建设路径也不统一。建设什么样的保险交易所以及如何建设保险交易所,是一个重大挑战。2014年我国出台的保险业"新国十条"中明确鼓励组建全行业的再保险交易所。2015年12月上海保险交易所正式获得国务院批准筹建,成为上海国际保险中心建设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2016年6月12日,全国第一个国家级、创新型保险要素市场——上海保险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在浦东陆家嘴揭牌成立、开业运营。上海保险交易所是严格按照公司法组建的股份有限公司,由91家股东发起设立,首期注册资本22.35亿元,注册地位于上海自贸区,中文简称“上海保交所”,英文简称“SHIE”。 上海保交所按照“公司化、市场化、专业化”原则组建,首期注册资本22.35亿元。按照相关规划,作为提供保险类相关交易服务的“基础平台”,上海保交所发挥“助力盘活保险存量、支持用好保险增量”两方面的作用,重点搭建国际再保险、国际航运保险、大宗保险项目招投标、特种风险分散的“3+1”业务平台, 努力建成“立足上海、面向全国、辐射全球”的保险综合服务平台。其经营范围为:为保险、再保险、保险资产管理及相关产品的交易提供场所、设施和服务,制定并实施相关业务规则,协助委托人选择保险经纪公司、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等保险机构及办理相关手续,代理销售保险及相关产品并代理收取费用,提供保险、再保险、保险资产管理的支付、结算,提供信息安全咨询、信息技术外包服务,提供与保险、再保险市场相关的研究咨询、教育培训及数据信息服务,开展与公司业务相关的投资,法律法规允许的其他业务。
2016年11月10日, 上海保交所保险资产登记交易平台试运行,首批产品成功上线。2016年12月26 日中国城乡居民住宅地震巨灾保险共同体保险运营平台在上海保交所正式上线。2017年1月5 日上海保交所保险招投标平台试点上线,首单落槌“儿童保险礼物”公益项目。2017年3月10原中国保监会批复设立中保保险资产登记交易系统有限公司。2017年03月28日上海保交所成功通过区块链数据交易技术验证。2017年09月1日上海保交所正式发布区块链底层技术平台,《保交链底层框架技术白皮书》。2018年6月21日上海保险交易所保险资管专业平台—中保保险资产登记交易系统有限公司正式对外发布首批业务制度。2020年10月27日,上海保险交易所董事长曾于瑾在第二届陆家嘴国际再保险会议上表示,上海保险交易所联合上海共建的保险区块链创新中心正式成立。该中心将从技术研发、场景应用、行业标准的制定三方面助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科创中心的建设。2021年10月26日第三届陆家嘴国际再保险会议在上海召开,数字化再保险登记结算平台上线。
当前区块链、互联网等技术正在深刻改变金融商业模式和未来的金融业态,从保险业看,保险的大事法则和风险分散机制就是区块链的集体共识和信用机制。麦肯锡报告指出,除比特币外,保险业是所有场景中占比最高的一个行业之一,位居各行业第一,是区块链最重要的应用场景之一,也是最有可能规模化应用的场景。科技是上海保交所的一抹亮色,有多家外资机构评价,上海保交所建设的前瞻性、科技性和综合覆盖面处于世界前列。五年来,上海保交所成功将账户、登记、结算、反欺诈等金融交易所功能引入保险业,成功在全球范围内率先搭建了覆盖保险资产和负债两端的场内交易体系,成功运用金融科技等新生产工具改造保险交易组织方式,逐步打造成全球具有标杆性的新型保险交易所。目前,上海保交所打造的数字化健康保险交易平台先后在上海、宁波、重庆、广州等地上线,一端通过连接卫健委、医保局等对接全国多地4400多家医疗机构,一端通过连接50多家保险公司对接消费者,解决制约行业发展的信息孤岛、产品同质化、服务效率低等痛点。在此基础上,推出健康险核保核赔、快赔、零感知理赔等综合服务,将核保核赔周期从原先线下的7天至15天缩短到分钟级、秒级甚至无感,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路”。同时,打造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平台服务”的惠民保服务新模式,成功支持广州、杭州、青岛等城市的定制型补充医疗保险在场内集中挂牌交易,为1000多万人提供约28.3万亿元的保障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