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猕猴桃原产于中国,营养丰富,享有“水果之王”、“VC之冠”、“世界珍果”、“营养金矿”等美誉。“天赐人间奇异果,地赋眉县猕猴桃”, 眉县猕猴桃历史悠久,早在1200多年前,唐代大诗人曾参在诗中提到的“渭”“太白”,指的便是今天眉县的渭河和太白山。唐《本草衍义》中有记载,医药学家王焘用野生眉县猕猴桃治好了许多病人。唐朝诗人岑参作有《太白东溪张老舍即事,寄舍弟侄等》一诗中写到:“渭上秋雨过,北风何骚骚。天晴诸山出,太白峰最高。主人东溪老,两耳生长毫。远近知白岩,子孙皆二毛。中庭井阑上,一架猕猴桃。石泉饭香粳,酒瓮开新槽。爱兹田中趣,始悟世上劳。我行有胜事,书此寄不曹。”其中提到的“渭上”、“太白”都在眉县,“中庭井栏上,一架猕猴桃”,足见1200年前眉县就有猕猴桃庭院栽植的历史。猕猴桃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诗经•桧风》记载:隰(xi)有苌楚,猗傩(yi nuo)其枝,夭之沃沃,乐子之无知。隰有苌楚,猗傩其华,夭之沃沃,乐子之无家。“苌(chang)楚”就是现在统称的猕猴桃。“隰有苌楚”,意指在潮湿的地方生长着猕猴桃,它的枝蔓轻柔摇曳,它的花和果实婀娜美观。猕猴桃在我国历史悠久,但主要还是野生植物,做为庭院观赏和药用较多,一直没有被人工驯化做为果树大面积栽培,直到20世纪才开始资源普查、人工驯化、逐步推广,至今不过百余年的栽培历史。
1957年,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首先从陕西省秦岭太白山将美味猕猴桃引种到北京植物园,近40年,在小区气候条件下,猕猴桃生长结果正常;1978年全国猕猴桃种质资源普查开始,眉县农业科技人员在眉县境内秦岭浅山区发现大范围生长着美味猕猴桃、葛枣猕猴桃、狗枣猕猴桃,从野生猕猴桃中筛选出“眉选一号”试验栽植;1988年开始进行人工引种栽培试验,成为国内最早人工栽种猕猴桃的地区之一,也是陕西省最早栽种猕猴桃的地区;1989年,在国家投资支持下,眉县先后在横渠镇文谢村、金渠镇年家庄村、下第二坡村等地建起第一批300亩高标准优质丰产示范园,盛果期亩收入上万元,示范带动农民调整结构,积极发展猕猴桃。眉县园艺站选育出金香、晚红猕猴桃新品种。引进徐香、海沃德、红阳、华优、楚红等十几个优良品种,建成了500亩猕猴桃良种苗木基地。金渠镇第二坡村、营头镇上第二坡村等分别取得了无公害猕猴桃基地认证;2009年9月金渠镇第二坡村和红星村已取得有机猕猴桃生产转换证书;2009年11月取得眉县猕猴桃无公害生产基地整县环评认证。组建了41个猕猴桃专业合作社。培养壮大了一批猕猴桃经纪人和运销能手,使眉县猕猴桃畅销国内外市场;2006年开始,眉县就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针对猕猴桃产业开展技术合作,建立标准化生产示范点,推进科技入户工程。“陕西省猕猴桃专家大院”等一批专业技术推广项目随之落户眉县。通过实施“十百千”猕猴桃人才计划,眉县培养了大批本土专家;2003年6月中旬,西安考古研究所在西安挖掘西汉早期的贵族积炭墓时,出土了2000多年前的西汉美酒。据初步鉴定,该酒由猕猴桃酿成,这就说明陕西在西汉已开始了果酒的酿造;2004年,眉县与世界著名的猕猴桃生产营销企业新西兰环球园艺公司进行长期合作,引进新西兰先进的猕猴桃生产管理技术,建立了全国最大的猕猴桃标准化出口示范基地和亚洲第一个猕猴桃花粉研究中心,在猕猴桃核心生产技术的研究应用方面实现了新的突破;2006年,眉县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实行校县合作,实施“猕猴桃产业化科技示范与科技入户工程”,以全国猕猴桃首席专家刘旭峰教授为主的专家组长期在田间地头进行技术培训与指导;2007年,眉县在青化乡建设1500亩标准化猕猴桃出口示范基地集中抓建了8个猕猴桃精品示范园区、3个生态果园示范村和7个标准化生产示范村;2008年,眉县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眉县优质猕猴桃采摘节”。 引起了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人民日报、新华网、新浪网等国内外新闻媒体和广大消费者的高度关注;2009年,全县猕猴桃总面积达到25万亩,农民户均3.5亩,人均接近1亩,“一县一业”格局已经形成,全县8个镇104个村的猕猴桃获得了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认证面积达到16万亩,4个村1688.3亩生产基地获得有机猕猴桃生产转换证书;2009年,先后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优质猕猴桃生产基地县,被国家质检总局确定为国家级猕猴桃标准化生产示范区,被中国果菜专家委员会确定为“中国猕猴桃无公害科技示范县”;2010年,眉县猕猴桃产业作为非公经济增加值占全县经济总量的70%,名列全省第一,被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评为“中国民营经济最具活力县”;2010年6月,眉县猕猴桃获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的产品;2010年9月,第二届中国•陕西猕猴桃国际贸易与技术交流会在眉县举行。2010年11月,又被中国果菜专家委员会第八届中国果菜产业发展论坛组委会授予“中国果菜标准化建设十强县”称号;2011中国猕猴桃采摘节再次举行,全国10大权威媒体眉县猕猴桃采风团系列宣传推介活动在眉县隆重举行;2012年,眉县猕猴桃总面积要突破28万亩,产量达到30万吨,产值达到10亿元,从而把眉县建成全国最大的优质猕猴桃生产基地;2012年,眉县猕猴桃蝉联年度最具影响力农产品区域品牌,当年12月经农业部批准建设第7个国家级农产品批发市场;2013年,农业部与陕西省在眉县启动建设国家级猕猴桃批发市场(国家级(眉县)猕猴桃产业园区);2014年,眉县猕猴桃获得国家工商总局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2015年,眉县猕猴桃获得最具投资价值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50强、华东地区最受欢迎十大果蔬品牌; 2016年,眉县猕猴桃荣获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全国果菜产业百强地标品牌、全国果菜产业十佳市场口碑地标品牌、中国好水果2016年度十大水果新秀第一名等20多项荣誉; 2016年12月12日,经国家质检总局、中央电视台、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等权威机构评估发布,眉县猕猴桃品牌价值达98.28亿元; 2019年11月15日,眉县猕猴桃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 2020年2月26日,陕西省眉县眉县猕猴桃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被认定为第三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2020年7月20日,眉县猕猴桃入选中欧地理标志首批保护清单;2021年1月,眉县猕猴桃产业园被商务部认定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8月,国家级(眉县)猕猴桃产业园区的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建成投用,其中新建成的中国眉县猕猴桃博览馆作为国内领先的猕猴桃专题博览馆,成为眉县猕猴桃产业展示的又一窗口。参观者在这里可以洞悉猕猴桃的前世今生,尽览产业发展的绚丽风采。
为推进中国猕猴桃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挺进世界猕猴桃市场。由农业部、陕西省人民政府支持,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陕西省农业厅、宝鸡市人民政府主办,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果业管理局协办,眉县人民政府承办国家级猕猴桃产业发展大会(中国(国际)猕猴桃产业发展大会),于每年10月中旬在国家级(眉县)猕猴桃产业园区隆重召开并发布当年《中国猕猴桃产业发展报告》。目前,第十届中国(国际)猕猴桃产业发展大会已进入筹备阶段。

全世界猕猴桃种植面积约300多万亩,其中我国猕猴桃种植面积就达到200万亩,而陕西省种植近100万亩。陕西省是中国猕猴桃当仁不让的“主产区”,而眉县30.2万亩种植面积更是陕西省的“大户”,以眉县为中心的大秦岭地区是世界猕猴桃的原产地。秦岭山区蕴藏着大量的野生猕猴桃资源,被誉为世界猕猴桃的种质资源库。眉县猕猴桃经过30多年的发展,先后选育和引进推广了美味、中华、软枣、毛花四大品系20多个品种,形成了以徐香、海沃德为代表的绿肉猕猴桃系列,以红阳、脐红为代表的红肉猕猴桃系列,以华优、早金为代表的黄肉猕猴桃系列。特别是徐香猕猴桃香味浓厚,酸甜可口,成为最具市场竞争力的绿肉猕猴桃优势品种。眉县位于中国气候南北分界岭——秦岭主峰太白山脚下,秦岭北麓独特的地理、气候、水源、土壤等自然条件非常适合猕猴桃的生长,是猕猴桃最佳适生区,平均海拔500米以上,属秦岭北麓半丘陵地带,塿土土层深厚、地势平坦,眉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半湿润气候,常年降水量589毫米,无霜期218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087.9小时,年平均气温12.9℃,品质形成期昼夜温差10℃,特别有利于猕猴桃的生长结果和干物质的积累,糖分积累恰到好处,天赐猕猴桃品质基础。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种植猕猴桃,经过40余年的发展,如今,全县猕猴桃种植面积达30.2万亩,年产量50万吨、综合产值55亿元。目前,眉县猕猴桃已经出口东南亚、中东等地区,正努力推向欧洲市场。猕猴桃已经成为眉县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和当地的主导产业,眉县也成了国内公认的猕猴桃原产地和最佳优生区,享有“中国猕猴桃之乡”美誉。
猕猴桃产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在产量、经济效益等方面独具优势,已经成为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农民致富的特色经济产业,可以说是水果产业中的后起之秀、水果家族中的“骄子”。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猕猴桃以其丰富独特的营养价值获得越来越多人的青睐,猕猴桃消费即将进入一个全盛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