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发育迟缓怎么办,让孩子说话就是“开口发音”吗?它更重要!
想让孩子“会说话”,首先要洞察孩子的需求,引导他在自身有需求的基础上发展沟通、交流语言,而不是为了说话而做开口训练(开音)。
也许你会问,没有口语,哪来的沟通?
其实我们的孩子在会说话之前,就已经存在着大量的沟通了。这些沟通可以是情绪情感上的(比如表达喜怒哀乐)、肢体上的(比如拥抱)、更高级的心理需求上的(比如分享展示、甚至炫耀),这些都不需要语言就可以进行,这些沟通优先于语言产生。
事实上,有沟通意识和需求时,才能更好地学说话、学语言。试想,如果学说一句话,都不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做什么用、在什么场景用,是很难把语言学好的。
比如,孩子与你间的“说话”只是重复说一样的话、问同样的问题,没有分享跟情感交流,很难引发进一步的互动交流,那这种“说话”就不是我们想要的!孩子说的话如果可以使双方一来一往地传递资讯,达成某种目的,甚至乐意在一些话题上做持续地交流,这才是我们希望达到的“说话”效果。
记住,语言只是沟通工具,会沟通、交流才是我们干预孩子的最终目的。
语言干预训练误区:忽视孩子的“表达需要”
不少家长在对孩子进行语言训练时,会强调语言形式的训练,而忽略了启发孩子去理解使用语言的意义,甚至剥夺了孩子使用语言满足自身需要的机会。
陷入这种误区的原因是我们忽略了“语言”作为沟通工具本身的特点。人类的生理需要是最原始的动因,通过使用语言,人类满足了自己的需要,这个结果使语言的使用得到强化,然后推动人们更好地运用语言这个工具。
现代亲子关系几乎使每个孤独症孩子的家庭都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家长的过度关怀使孩子丧失了使用语言表达需要的机会。也就是说,当孩子还没有说出自己的需要之前,家长就满足了孩子的需求,导致孩子根本就不用开口说,这样对孩子的语言发展非常不利。
孤独症儿童语言发展的首要障碍是说话的内在动机,也就是说,如果他们没有语用语言进行交往的兴趣,也不想与人交往,当然就不可能发展好语言。因此,我们要先把“表达需要”还给孩子,提高孩子学习语言的动力!
更多资讯请关注公众号:然和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