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节选自吴涛《让财务更有价值-从管理型财务向战略型财务的转变》课程讲稿。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企业管理中,许多企业家都把规章制度放在优先位置,财务管理亦然。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指导管理者作出决策、支配财务人员作出专业判断的,往往是一些原则而非规章制度。我们做好财务工作,确立一些原则比建立规章制度要更加重要!

本号主要研讨、发表宏观经济、企业管理、财务税收领域的原创文章,旨在传播管理智慧,助力企业成长,在阅读以下内容之前,请点击【关注】以持续获得最新内容。
一、原则的重要性和规章制度的局限性
(一)原则的重要性
原则是经过人们长期经验总结、被广泛认可并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一些基本准则或规范。原则对我们的工作至关重要。一是可以为我们的工作提供方向。原则可以帮助我们来确定解决问题的确定优先级和决策标准。以财务工作为中对会计准则的应用为例,目前除了《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还发布了42项具体会计准则,具体包括第1号-第24号的一般业务准则,第25-27号的特殊行业和特殊业务准则以及第28-42号的财务报告相关的具体会计准则。实践中,大多数财务人员都无法准确说出全部具体准则的名称,更不用说其中的具体内容,然而大家的所做的会计凭证、财务报告(表)却很少出差错,何故?
原因在于经过长期的学习和专业实践,会计的原则已根植于心中。比如: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当我们的财务报告违背了这一目标的时候,肯定就出现错误了。对一般层次的财务人员,准确的理解什么是“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什么是“关联方披露”,什么是“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什么是“公允价值计量”,实际上是很有难度的,但只要你理解了“财务报告的目标”,那么对抽象的财务报告具体准则的应用,90%以上的问题就已解决了。这时的“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原则,而具体准则,实际就相当于为会计人员所订立的规章制度。

二是原则规定了我们工作中应遵守的行为准则。仍以财务会计工作中对会计准则的应用为例。在企业会计准则中,对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确定了真实性、相关性、明晰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等原则。在会计处理业务时遵循了这些“原则”,就能解决90%以上的问题,基本不会出错。通过这些“原则”再去看具体会计准则的1-24号,实际就比较好理解了。
再举一个例子。我国目前的法律大约已有300多部,此外还有国务院发布的大约近600部行政法规、1.3万件左右的地方性法规,这些法律法规,不用说普通老百姓,就是法官、律师等行业专家,实际也并不能说出全部法律的名称,更不用说其中的具体规定了。更事实上法官和律师在法律应用上都得心应手,而老百姓少很少干违法乱纪的事。原因就在于一些基本的原则已根植于人们的内心,如“友善”“公平”“合理”“尊重人权”“履行义务”等等,理解了这些原则,就会解决90%以上的应用问题。

三是原则提供了评价标准。原则可以作为衡量事情对错、优劣和好坏的标准。规章制度同样可以作为评价标准,但具体工作中遇到的情况千差万别,市场环境、技术发展和企业内部情况都在不断变化。当出现新的情况或突发事件时,我们需要一种更为简洁、更加具有灵活性、适应性的评判标准来作出评判。比如在企业经营管理中,面对大量机遇、也存在许多风险,如果我们要制定规章制度来告诉大家,什么情况下要做什么样的决策和处理,事实上是很困难的。勉强制定的规章制度,也会出现无法理解和应用的问题。但如果我们确定了“风险与收益平衡”这一原则,就明确告诉了我们怎样在复杂的机遇和风险中进行决策。
(二)规章制度的局限性
企业管理规章制度尽管在企业管理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其局限性也是非常明显的。一是缺乏适应性。企业管理规章制度通常是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特定的环境下制定的,也是针对特定的情况和需求而定,所以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然而,企业面临的外部政治、经济、市场、技术和社会文化环境,以及内部的不同发展阶段,人、财、物情况都在不断变化。当出现新的情况或突发事件时,规章制度可能无法及时适应。例如,在市场需求突然发生重大变化时,企业需要迅速调整生产计划和营销策略。再如当企业面临突发自然灾害时或其他意外事项时,如果严格按照既定的规章制度办事,可能会因为流程繁琐、决策权限受限等原因,导致无法及时作出反应,错失市场机遇,甚至造成重大损失和问题。

二是可能抑制创新。严格的规章制度可能会对经营管理中的创新产生一定的束缚。人们在遵守规章制度的过程中,可能会因为担心违反规定、遭受处罚而不敢尝试新的方法和思路,从而抑制了企业的创新活力。例如,某企业规定一般职员出差只能坐高铁二等座,否则不能报销。但员工出差后因买不到二等座,由于考虑报销问题而被迫在出差地等待买票,结果花费了更多的食宿费和时间。
三是执行成本高。规章制度如果不能得到执行则起不到作用。为了确保规章制度的有效执行,企业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进行监督和管理。这不仅增加了企业的管理成本,而且可能会引起员工的反感,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在一些情况下,经营管理中可能只是机械地遵守规章制度,而忽略了规章制度的本质目的。这可能会导致形式主义的出现,即员工只是为了遵守规定而做事,而不是真正为了实现企业的目标和价值。例如,一些企业要求员工填写大量的报表和文件,以满足规章制度的要求。但这些报表和文件可能并没有实际的价值,只是为了应付检查和监督,从而浪费了员工的时间和精力。

二、为财务管理确定原则的意义
我们今天所讲的战略型财务是指财务部门以企业战略为导向,通过对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分析,为企业战略的制定、实施和调整提供决策支持,并积极参与企业价值创造的一种财务管理模式。旨在通过体系化的财务管理工作推动企业实现长期战略目标,为企业创造价值。这意味着财务管理需要更加前瞻的视野、全局的视角,需要面临更加复杂的环境,为此为财务管理确定原则就有了更大的必要性。
(一)为财务工作提供明确的方向和指导
战略型财务管理涉及众多业务领域,而临更多复杂的交易,如投资决策、融资决策、经营决策、风险管理、合规管理等。有了明确的原则,财务人员可以依据这些原则来评估不同方案的优劣,从而做出最符合企业利益的决策。例如,在进行投资决策时,“风险与收益平衡原则” 可以指导财务人员在考虑投资项目的预期收益的同时,充分评估项目的风险,避免盲目追求高收益而忽视风险。

确立财务管理的原则,可以确保财务管理活动始终围绕企业的战略目标和价值创造。财务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企业创造价值,支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确定原则,如 “价值创造原则”,可以使财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始终以提升企业价值为导向,合理配置资源,优化财务决策,确保企业的各项财务活动都有助于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二)适应内外部环境的变化
确之财务管理的原则可以增强企业的财务应变能力。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竞争加剧和法律法规的不断变化,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越来越复杂多变。确定财务管理原则可以使企业在面对外部环境变化时,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决策框架和行为准则,从而增强企业的应变能力。例如,“合规性原则” 要求企业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财务制度,及时调整财务管理策略,以适应法律法规的变化。
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信誉度。遵循良好的财务管理原则可以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和透明度,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信誉度。在市场经济中,投资者、债权人、供应商等利益相关者越来越关注企业的财务管理状况和信誉度。一个遵循良好财务管理原则的企业,更容易获得利益相关者的信任和支持,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

(三)规范财务管理行为
确立财务管理的原则,可以以简要扼要的形式,为企业提供统一的财务行为标准。由于认识上的差异,不同的管理者、不同的财务人员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和处理方式,这可能导致财务管理的混乱和不一致。确定财务管理原则可以为财务共处提供统一的行为准则,确保财务处理的一致性和准确性。例如,“会计信息真实性原则” 要求财务人员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必须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避免虚假记载和误导性陈述。
确定财务管理的原则,可以防止财务舞弊和不当行为。明确的财务管理原则可以起到约束和警示作用,减少财务人员的道德风险和机会主义行为。例如,“廉洁自律原则” 强调财务人员要遵守职业道德,不得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不得参与任何形式的财务舞弊行为。这有助于维护企业的财务安全和信誉。
(四)提升财务工作效率和效果
明确的财务原则可以优化财务流程和决策机制,去除繁琐的环节,提高财务工作的效率。同时,原则也可以指导企业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确保财务决策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例如,“成本效益原则” 要求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活动时,要权衡成本与效益的关系,选择成本最低、效益最大的方案。这可以促使企业在财务决策中更加注重效率和效果,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和损失。明确的财务原则还可以增强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和可比性。
统一的财务管理原则可以保证企业财务信息的编制和披露遵循相同的标准和规范,提高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和可比性。这对于企业内部管理和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决策都具有重要意义。例如,投资者可以通过比较不同企业的财务报表,了解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和财务实力,从而做出更加明智的投资决策。

三、战略型财务管理应确立的12项原则
(一)合法合规原则。财务管理必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坚持高标准的职业道德,确保所有财务行为合法合规。
(二)真实完整及时原则。财务应提供真实、完整及时的财务报告,服务企业的内部经营管理,使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做出明智决策。
(三)目标导向原则。财务管理应并以企业战略目标为导向,统筹一切财务资源和财务行为,为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服务。

(四)支持服务原则。财务应充分发挥核算、预算、控制、分析和辅助助决策职能,以支持企业战略落地,服务企业经营管理为原则。
(五)收支积极平衡原则。在财务管理中,既要积极组织收入,确保资金的流入,又要合理控制支出,保持现金流的动态平衡。
(六)收益和风险均衡原则。在财务管理中,应权衡成本与收益,以及收益与风险,确保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追求最大的收益。
(七)资源优化与协同原则。注重优化资源配置,高效分配和利用资源,确保投入产出的最大化,要集约利用资源、资金、资产,促进部门间资源共享。
(八)注重长期利益可持续发展原则。财务管理注重企业的长期发展和内在价值的持续增长,关注企业的长期现金流的创造能力塑造。

(九)内部控制原则。财务管理应不断健全内部控制,保证各项资产的安全完整,完整,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
(十)风险管理和合规管理原则。企业应建立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和合规管理体系,对潜在的财务风险和不合规事件进行识别、评估和应对。
(十一)文化塑造原则。财务管理应注重在企业内部培育价值创造、现金流平衡、成本控制、风险和合规管理等财务文化,为各项财务方针政策执行提供保障
(十二)绩效评估与持续改进原则。要确立学习创新、持续改进的机制,要建立财务部门、岗位的绩效评估体系,定期评估改进,适应市场变化和企业战略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