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 5 日,滴滴出行发布了一则消息,瞬间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 滴滴宣布将以 “99 Food” 品牌重启巴西外卖业务。
对滴滴而言,这标志着它在拉美市场的国际化战略,又稳稳地迈出了极为关键的一步。
自 2018 年,滴滴通过收购巴西出行平台 99,强势进军巴西后,就像是在南美这片充满生机的热土种下了一棵种子,逐渐构建起涵盖出行、金融、配送的多元化服务生态。
这次外卖业务的重启,可不是简单的 “卷土重来”,背后是滴滴对现有资源的深度整合,以及对市场需求的精准洞察,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其 “聚焦现有市场、持续深耕” 的国际化策略。
大家好,我是专注即时零售领域研究的刘老实。
巴西市场:长达七年的探索与重启
2018 年,滴滴通过收购巴西本土出行平台 99,正式叩开了拉美市场的大门。
最开始,滴滴把网约车服务当作核心业务大力推广。
那时候的巴西出行市场,正处在快速变革的阶段,民众对便捷出行的需求就像熊熊燃烧的火焰,越来越旺。
滴滴带着先进的技术和运营模式及时出现,迅速在巴西出行市场扎下了根。
到了 2019 年,滴滴首次尝试开拓外卖领域。可当时的巴西外卖市场,竞争激烈得就像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众多本土和国际竞争对手早就打得不可开交。
再加上滴滴自身战略重心有所调整,权衡之下,最终暂停了外卖业务。
不过这次尝试并非毫无收获,反而为后续发展积攒了宝贵经验。
暂停外卖业务后,滴滴把目光转向了面向超市的杂货配送服务。在这期间,滴滴充分发挥技术优势,不断优化物流配送网络,在巴西逐步建立起更稳固的物流体系。
如今,其配送服务已经覆盖巴西 3300 多个城镇,规模相当可观。
而且,滴滴还招募到约 70 万活跃骑手,而这些骑手就是滴滴在巴西市场持续发展的 “生力军”。
值得一提的是,近三年,滴滴两轮出行服务(摩托车)订单量取得了重大突破,成功突破 10 亿单,这一成绩充分彰显了滴滴在巴西出行领域的强大影响力。
重启背后:市场需求与生态协同的驱动
巴西作为南美洲最大的国家,近年来在经济、社会等方面发展迅速,展现出惊人的增长潜力,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外卖市场之一,年均增速高达 15%。
不过在这看似繁荣的市场背后,也存在着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二、三线城市的外卖需求还远远没有得到满足,大量潜在用户的需求就像被封印的精灵,亟待释放,这无疑为滴滴等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从用户需求来看,滴滴在巴西拥有庞大的用户基础,已经积累了 5000 万活跃用户。
在和这些用户长期打交道的过程中,许多商户和消费者都向滴滴平台表达了强烈诉求,希望平台能提供外卖服务,进一步完善 “出行 + 配送 + 支付” 的一站式体验。
大家对便捷生活的追求,就像一股无形的力量,推动着滴滴重新审视外卖业务在巴西市场的可行性。
从平台自身资源整合角度来说,重启外卖业务,滴滴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经过多年发展,滴滴在巴西积累了大量骑手资源。
借助科学合理的调度系统,这些骑手完全能做到一人多能,既能接送乘客,又能运送货物,现在还能承担送餐任务。
这样一来,不仅配送效率能达到最大化,边际成本也能显著降低。
举个例子,在高峰时段,骑手可以优先承接距离较近的外卖订单,送餐途中要是有顺路的出行订单,也能一并接单。
这种高效的资源整合模式,就像为滴滴重启外卖业务注入了一剂 “强心针”,提供了坚实的运营基础。
本地化战略:从墨西哥经验到巴西实践
滴滴在墨西哥的运营堪称本地化战略的成功典范,不仅为滴滴在巴西业务的开展提供了重要参考,也为中国互联网企业出海打下了范例。
在墨西哥,滴滴成功打造了一个集出行、外卖和金融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就像当地市场里独一无二的 “全能选手”。
目前,滴滴已经和墨西哥 9 万家餐厅达成合作,拥有 50 万活跃骑手,月活跃用户数量高达 1600 万,市场影响力不容小觑。
这种 “生态协同” 模式在哥伦比亚等其他国家也得到了验证,充分证明了本地化运营策略的可行性。
在巴西,滴滴计划借助 “99 Food” 品牌,借鉴在墨西哥积累的宝贵经验,包括成熟的商户合作机制和高效的骑手调度系统。
同时,考虑到巴西本地支付习惯的差异,滴滴积极引入本地广泛使用的 Pix 即时支付系统。
Pix 即时支付系统凭借快速、便捷、安全等优势,深受巴西消费者喜爱。
接入该支付系统后,滴滴能进一步优化用户体验,让用户在点餐、支付过程中更加便捷、流畅,更好地满足巴西本地用户的需求。
滴滴强大的产研能力,是其在本地化运营过程中取得成功的关键。在技术应用方面,滴滴通过先进的算法不断优化骑手路径规划。
系统能实时分析交通路况、订单分布等信息,为骑手规划出最优送餐路线,大幅缩短送餐时间,提高配送效率。
同时,滴滴利用算法将送餐与出行订单进行动态匹配,进一步提升了骑手的工作效率和车辆的利用率。
在金融领域,滴滴积累了丰富的风控技术经验。在外卖业务里,支付安全至关重要,滴滴把这些成熟的风控技术应用到外卖支付环节,就像给用户的支付安全加上了一把 “锁”,有效消除了用户的顾虑。
此外,巴西庞大的骑手网络(约 70 万活跃骑手)和 10 亿级订单的数据沉淀,为外卖业务的重启提供了强大支持。
这些数据既能帮助滴滴深入了解用户需求和消费习惯,又能为精准营销、个性化推荐提供有力依据,助力外卖业务快速启动,实现高效运营。
国际业务:滴滴全球化的增长引擎
近年来,滴滴积极拓展国际业务,目前业务范围已经广泛覆盖拉美、亚太和非洲的 14 个国家,像墨西哥、澳大利亚、日本、埃及等。在这些国家,滴滴以出行服务为核心,逐步向配送和金融领域拓展,构建起多元化的服务生态。
在拉美市场,巴西和墨西哥就像滴滴的两大 “支柱”。巴西人口众多,经济发展迅速,为滴滴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5000 万活跃用户是滴滴在巴西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而墨西哥通过成功验证多业务协同的盈利模型,为滴滴在其他国家的业务拓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比如在墨西哥,滴滴通过合理的业务布局和运营策略,实现了出行、外卖和金融服务的协同发展,不仅提高了用户粘性,还实现了可观的盈利,这种成功模式为滴滴在其他国家开展业务提供了借鉴。
从滴滴 2024 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数据来看,其国际业务呈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2024 年,国际业务总订单量达到 36.13 亿单,同比增长 35.8%;总交易额(GTV)高达 913 亿元,同比增长 34.8%。
更让人眼前一亮的是,国际业务已经连续四个季度保持 30% 以上的增速,日均订单量突破 1100 万单。
这些亮眼的数据充分证明,国际业务已经成为滴滴最重要的增长引擎。通过不断优化业务模式、提升服务质量,深化本地化运营,滴滴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越来越强,市场份额也在逐步扩大,为未来的全球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海外市场:竞争、政策与可持续性
虽说滴滴重启巴西外卖业务有不少优势,但不得不承认,巴西外卖市场竞争异常激烈。
目前,iFood、Rappi 等本土企业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其中 iFood 凭借先发优势和强大的市场运营能力,占据了约 80% 的市场份额,他如同在巴西市场中筑起了一道高高的城墙,形成了较高的竞争壁垒。
面对如此强劲的对手,滴滴得深入挖掘自身优势,通过差异化服务突出重围。比如,可以推出 “出行 + 外卖” 组合优惠活动,给经常使用滴滴出行服务的用户,在点餐时提供一定折扣,或者为外卖用户赠送免费的出行优惠券,通过这种跨业务的联动优惠,吸引更多用户选择滴滴的外卖服务。
除了激烈的市场竞争,全球地缘政治风险也给滴滴的跨国业务带来了不少不确定性。
如今,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关税政策频繁调整,数据合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
就拿近期美国对华加征关税来说,众多跨国企业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苹果、捷豹路虎等企业在供应链和运营成本方面承受了巨大压力。
虽然滴滴目前还没直接受到此类政策冲击,但作为一家全球化运营的企业,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密切关注全球政策动态,提前制定应对策略,降低潜在风险对业务的影响。
长期战略:从 “扩张” 到 “深耕”
滴滴国际业务负责人明确表示,未来滴滴会坚定贯彻 “聚焦现有市场,做深做透” 的长期战略,摒弃过去盲目扩张的发展模式。
这一战略在巴西市场体现得尤为明显,通过重启外卖业务,滴滴希望进一步增强用户粘性,深度挖掘用户价值。
比如,通过不断优化外卖服务质量,提高送餐速度和餐品品质,吸引用户持续使用滴滴平台的外卖服务。同时,积极探索广告、金融服务等多元化变现途径。
在墨西哥市场,滴滴已经在这方面积累了成功经验,通过向餐厅收取合理的佣金和广告费用,实现了外卖业务的盈利。
在巴西,滴滴可以借鉴墨西哥的经验,结合巴西本地市场特点,精准定位广告投放,为商家提供更有效的推广渠道,为用户提供更多个性化服务,实现平台、商家和用户的三方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