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则来自中国台湾的消息震动台海两岸零售业:全联福利中心宣布将旗下并购的台湾大润发更名为“大全联”,原有的20家门店将在年底前完成品牌重塑。
这场看似简单的更名背后,是台湾零售巨头全联的野心扩张,也是传统量贩模式在消费变革下的被迫转型。与此同时,大陆大润发在经历阿里巴巴退出、德弘资本接盘后,正尝试通过“胖东来式调改”寻求新生。台海两岸的零售巨头,在资本、品牌与消费趋势的交织中,共同演绎着一场零售业的生死重构。
大润发的崛起与危机
大润发的故事始于1996年台湾润泰集团的创立。凭借“农村包围城市”的差异化策略,大润发避开一线城市竞争,深耕二三线市场,通过合资、输出管理等方式快速扩张。至2011年与欧尚合并成立高鑫零售并在香港上市时,其年销售额已达561.68亿元,单店效率超越沃尔玛、家乐福,成为中国大陆市场的零售王者22。然而,这一辉煌在电商冲击与消费分层中逐渐褪色。2024年高鑫零售财报显示,其营收同比下滑13.3%,净利润亏损16.05亿元,门店数量从巅峰期的500余家缩减至466家。
在台湾市场,大润发的命运同样波折。成立于1998年的台湾大润发,虽曾以量贩模式占据一席之地,但面对全联福利中心以“社区渗透”为核心的降维打击,其市场份额持续萎缩。2021年全联以115亿元新台币收购台湾大润发股权,标志着后者作为独立品牌的终结。
全联的“飞轮模式”
全联的崛起堪称台湾零售业的教科书案例。其前身是1974年的军公教福利中心,1998年被地产大亨林敏雄接手后,通过“薄利多销”(仅赚2%)和寄售模式(售后付款、无上架费)迅速扩张,至2025年门店数突破1200家,年营收超1800亿新台币。
全联的“飞轮模式”包含三大核心。一是并购整合,从2019年收购白木屋食品,到2022年并购大润发,全联通过资本运作快速补足商品结构短板;二是数据驱动,依托1134家“小时达”门店的消费数据,精准布局社区需求,例如在母婴高频社区增设照护站,或在周末热销红酒的街区强化生鲜专区;三是社区化转型,将大润发万坪量贩场切割为“微型消费场景”,引入药妆、餐饮、宠物服务等业态,打造“一站式社区百货”。
此次更名“大全联”并非简单的品牌统一,而是全联对量贩模式的彻底否定。全联总经理蔡笃昌直言,传统量贩的“停车场经济”已被社区即时消费瓦解,未来的零售战场在于“半径500米的生活全场景”。
两岸大润发的命运分野
在台湾,大润发的品牌价值被全联果断抛弃,转型为社区百货的试验田;而在大陆,德弘资本接手后的大润发则试图通过“胖东来化”重获生机。这种分化背后是两地零售生态的本质差异:
全联的1200家门店已覆盖台湾98%的行政区域,平均每1.5万人拥有一家全联。其并购大润发的核心目标是获取后者在生鲜供应链与中产客群的优势,同时通过更名消除品牌认知混乱。全联营销部经理刘鸿徵强调,新LOGO保留大润发的红色底色,但植入全联标志,既维持原有客群,又强化品牌协同。
德弘资本入主后,大润发高管团队密集参访胖东来,学习其“极致服务+高毛利商品”模式。例如,永辉超市通过引入胖东来的烘焙与熟食专区,单店销售额增长超500%。大润发计划在长三角试点“M会员店”与“大润发Super”,主打品质化商品与会员服务,试图摆脱低价内卷。然而,这种转型面临双重挑战:一是传统大卖场动辄上万的SKU与胖东来“精选商品”逻辑的冲突;二是德弘资本对短期盈利的诉求与长期品牌重塑的矛盾。
零售业的终极命题
无论是台湾的“大全联”还是大陆的“胖东来化”,其本质都是对零售业终极命题的探索——如何让实体门店比消费者更懂生活。
全联的实践提供了三条路径。一是数据化的空间革命,通过消费数据分析,将卖场转化为“社区需求的可视化界面”,例如用AI预测傍晚6点的冷冻水饺需求,或将家电展区改为宠物美容站;二是银发经济的隐秘赛道,台湾已进入超高龄社会,大全联在药妆区配置营养师、拓宽走道、增设休息区,试图打造“高龄友好型卖场”;三四是线上线下同价策略,全联坚持电商与实体店同价,将消费决策简化为“距离与时间的选择题”,而非价格博弈。
而大陆大润发的转型则更侧重“体验重构”:从永辉的案例看,调改门店通过减少SKU、提升商品品质(如引入现烤面包坊),将毛利率从15%提升至22%。这种“减法策略”能否在德弘资本的资本意志下持续,仍是未知数。
品牌消逝还是价值重生?
全联的更名决策在台湾引发两极反响。网友调侃“以后要分大小全联”,担忧福利熊IP与发仔的冲突;而业内人士则认为,这是全联“品牌熔断”的必要代价——与其维持双品牌的内耗,不如集中资源打造“社区百货帝国”。
在大陆,大润发能否复制胖东来的成功尚存疑问。胖东来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家族式管理的极致服务,而大润发作为上市公司,在标准化扩张与服务个性化之间必然面临取舍。
全联的“社区百货生态系”与大陆大润发的“体验式调改”,本质上都是对“人货场”关系的重新定义。当林敏雄在台湾拆除量贩时代的残影,德弘资本在大陆缝合电商与实体的裂痕,这场横跨台海的零售革命,或许正在孕育一个超越传统分类的“新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