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鸠摩罗什,前秦派了军队,灭了扣押他的两个国家,不幸的是,鸠摩罗什还没来到中国,前秦就亡国了。
姚兴成立的后秦,终于迎来了鸠摩罗什,这年鸠摩罗什32岁。
姚兴为了不浪费“天才资源”,让12个宫女一直陪着他,希望鸠摩罗什的智慧和才能能传给后人。
至于鸠摩罗什到底有没有“结婚”,我们不得而知,但当时跟着鸠摩罗石的和尚们有心“有样学样”,鸠摩罗什看在眼里后,请大家吃面。
每个面碗里放的都是一碗针,鸠摩罗什把那碗针给吞了下去,这就是我们知道的“罗什吞针”的故事。
“罗什吞针”的意思后来引申为:你要有特殊的本事,再想着特殊的待遇。
天女散花维摩诘居士生病了,文殊菩萨带着菩萨和罗汉们来看他。
维摩诘居士用神通让小小的房间里面容纳了3000个大千世界,给一些菩萨“拉”来了高大豪华的座椅,还和普贤菩萨以问答的方式说着佛法。
期间,一位天女出来散花。
天女散花时,纷纷散落的花在一些大菩萨身上经过而黏不上身,而在一些罗汉,比如说舍利弗,目连尊者等身上,花却黏上不继续下落了,哪怕他们用神通想弹落身上的花,也实现不了。
天女散花的最初原型就出自这里。
与天女、天女散花相关的《老残游记》中有一句诗:
“刹那未除人我相,天花黏满护身云。”
其中“天花黏护身云”,就是自己还没有做到菩萨的境界,还是有分别心,让“花”黏了自己一身。
到底什么是菩萨境界?我也说不好,用个不太恰当的比喻,我想可以用“有容乃大”的大地来形容。
大地默默无言,容纳了一切我们看起来好的、坏的、轻的、重的、香的、臭的……一切东西。
菩萨就是这样的神人,没有什么能让他们起心动念的。
所以南怀瑾教授就说,一旦有什么东西让自己心情不好或者想发脾气的时候就念念“刹那未除人我相,天花黏满护身云”这句话,然后就笑笑了之了。
我们都是普通大众、芸芸众生之一,学佛的目的,起码在我看来不是冲着成佛去的,因为我距离成佛还有“恒河沙数”的距离。
恒河沙数就是银河里的沙子,一粒沙子就是我们的一世或者说一劫。
所以我想说,我们不管是学佛,还是学别的,学习的目的是增长自己的一点知识,提高自己的一点修养,扩大自己的一点格局而已。
再看一个与天女有关的故事。
唐太宗的后代李通玄是完整注释《华严经》的第一人,据说他注释《华严经》的时候,拿着经书和纸笔墨,来到外面,一只老虎驮着他进了一个山洞,他在山洞里面注释佛经的时候,两个天女轮流给他送饭、掌灯。
不知所云接着天女散花的故事往下说,舍利弗身上黏了花,很是无奈,就给天女转移了话题。
舍利弗问天女:“天至此室,其已久如?”
答曰:“我至此室,如老耆年解脱。”
舍利弗不知怎么回答好了,答曰:
“解脱者无所言说,故吾于是,不知所云。”
不知所云,本来是我也不知道该怎么说了,后来引申为说话没有重点、说话不着边的意思。
人畏时,非人得其便。《维摩诘经》上有一句话:
“譬如人畏时,非人得其便。”
意思是说你越害怕什么东西,什么东西越来占据你。
就好像某些人越怕鬼神,鬼神越容易纠缠他一样。
读了这句话,让我想到一句我们经常说的一句鼓励性话语“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以前以为这八个字是并列的关系,现在想想好像是因果关系。
因为我们什么都不怕,所以才能勇往直前。
哈哈,打住不说了,我觉得我的思绪飘得有点远了。
关于佛经的故事和传说,你还知道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