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班主任:那些没考好的学生,不是笨,而是学习时没有做到专注

红苓读书 2023-07-03 16:36:16

今天,看到一位妈妈对女儿的高考成绩失望透顶,同时,拒绝女儿想复读的想法。

这位妈妈说, 她的女儿就改不了玩手机和轻视老师、蔑视同学的毛病,怎么可能把成绩提上来?

是啊,不能把心思放在学习上,确实不太可能考出好成绩。

《南怀瑾讲述99个人生道理》中,用不同的故事向我们阐述了“专注”在人生成就中的重要性。

心静方可专注

《庄子*人世间》“夫道不欲,杂则多,多则扰,扰则忧,忧而不救。”

从前,一位得道高僧走到一座山上,看到山上的一座茅屋里边放着金光。

他认为茅屋里面一定有一位活佛,结果进去以后,看到一位目不识丁的老人在专心地念着:

“奄嘛呢叭咪哞。”

这位得道高僧纠结了老人发音中的两个错误,说他这样念会有更好的效果,然后就离开了。

一年以后,这位得道高僧又经过这里,却看不到屋顶上的金光。他走进去以后问老人是不是不念经了?

老人说不是,只是被他纠正读音以后,老人每次在念的时候都不能做到专心致志,老想着那两个发音的错误。

心里想的事儿多了,就开始扰乱自己的内心,自己内心一被扰乱就开始担忧,担忧的时候就再也没有了那种专心致志的投入。

多能不如一专

卢森堡位于欧洲的十字路口,在德国,法国和比利时三国的交界处。外国人在这里的比例高达30%。

这里的人们普遍能说三种语言以上,

从一开始牙牙学语的时候,婴儿就开始学卢森堡的方言,用于平常的交流。

到幼儿园开始,幼儿们就开始学习德语,法语这两种官方语言,一直持续到小学毕业。

进入中学以后,开始学习英语和拉丁语等别的语言,因为要想有更好地学习方面的深造,就得出国,国内没有好大学。

在外人看来,卢森堡人语言天赋能力都这么强,但卢森堡但人却抱怨自己整天忙着记单词,背语法,而没有了专一学习一种语言的精力,导致卢森堡没有一位文豪大家。

在卢森堡,报纸用德语出版;杂志用德语和法语出版;学术杂志是法语的。

广播有德、法两种语言;电视里说的是法语;一些招牌、菜名、车牌儿等等,用法文表示;学生的毕业论文又只能用法语和卢森堡语言……

更有甚者,审判犯人的时候用卢森堡的语言,宣判犯人的时候用的是法语,而判决书又是用德语印刷的。

在这种情况下,卢森堡人不得不掌握多种语言,但这严重阻碍了卢森堡人“专一”的能力发展,就像《荀子*劝学》中的鼯鼠一样,五能不能成一技。

“五能者,能飞不能上屋,能缘不能穷木,能泅不能读渎,能有不能绝人,能藏不能覆身是也。”

(能飞不能飞上屋顶,能爬树不能爬到树枝上,能游泳不能渡过一条小河沟,能走路不能赶上人,能藏却不能覆盖身体。)

成功的前提是专注

一位鸟类爱好者为了更近距离地观察鸟儿,在后院儿放了一个喂鸟器。

让他懊恼的是经常有松鼠过来把鸟吓跑。

为了不让松鼠来捣乱,他到五金店买了一个“赶跑松鼠”的喂鸟器。

结果松鼠还是照来不误。

他生气极了,拿着这个喂鸟器跑到五金店找老板理论。店老板给他说:

“在您退货之前,我想问您两个问题。

第一个,您每天用多长的时间来赶跑松鼠?”

“这个我没有统计过,大概10~15分钟吧。”鸟类爱好者回答说。

“嗯,跟我想象的差不多。接下来请您回答我的第二个问题,松鼠每天用多长的时间来赶跑您的鸟?”

鸟类爱好者一时语塞。

是啊,松鼠除了睡觉的时间,剩下的时间都在找食物。

在一个小小的松鼠的专一的用心面前,人类智慧的大脑,优势的体格节节败退。

做任何一件事情,如果专注还没有走进脑子里,那么我们就距离成功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写在最后的话

曾国藩:“凡人为一事,以专而精,以分而散。”

村上春树:“没有专注力的人生,就仿佛睁着双眼,却什么也看不见。”

学习、工作、生活中,如果想成功做成一件事,请先问问自己:“我能做到专注吗?”

我是红七六,关注我,我们一起学习、改变、成长。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