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在给弟弟的一封家书中写道:
“平日最好昔人花未全开月未圆七字……”
这里的“昔人”指的是宋朝蔡襄,他在《十三日吉祥探花》中写道:
“花未全开月未圆,寻花待月思依然。明知花月无情物,若是多情更可怜。”
曾国藩引用“花未全开月未圆”,还说这是最美的,就告诉我们:事有缺憾、人有遗憾是常态,也是美好。
临近过年,都盼过年,都盼三十,可到了三十、过了三十,反而感觉不如前段时间那个“盼”的过程更有年味。
有所期盼才有所追求、奋斗。
《冰川世纪》上黄鼠狼巴克被一头凶恶的恐龙吞进了嘴里,巴克靠自己的身材瘦小和身手敏捷,不仅从恐龙的嘴里逃了出来,还顺便拔掉了恐龙的一颗大长牙。
这颗恐龙牙齿被巴克做成了一把刀,它发誓要用这把刀打败那头吞了它的恐龙。
打败那头恐龙,成为巴克唯一的人生目标。
这个目标,让它在处处存在危险的原始丛林里练就了一身总能脱离险境的本事。
它帮着猛犸象和剑齿虎的团队打败了吃人花、越过了狭窄的“石桥”、“乘”着翼龙从岩浆中救出了树懒等。
最后在树懒的朋友——另一头恐龙的帮助下,它打败了吞噬过自己的“目标”恐龙。
当猛犸象和树懒等一帮朋友要离开这里时,黄鼠狼巴克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了:
“它死了,我该去哪里?去做什么?”
尽管大家都要求它和大家一起离开这里,尽管巴克也答应了,但它却没有了原来的斗志昂扬和对未来的奔头,因为她的目标“死了”。
离开的途中,巴克又听到了“目标”的吼声,它瞬间又充满了斗志:它可以和“目标”进行较量了。
人生,是不断追求、实现、再追求的过程,实现的结果可以不太圆满,正因为它的不圆满,我们才有了不断去完善“目标”的动力。
看了一位网友的亲身经历。
有天出去溜达,不知不觉来到去年花开满树的地方,却看到了光秃秃的枝丫,就问同行的朋友:“是不是还没到季节?”
朋友说应该是季节已经过了。
季节会过,缘分会尽。
莫盼花开,花开后很快会花落,人情缘分也如此。
《冰川世纪》上树懒说,时间过得真快,感觉他们昨天刚出生,今天就要离开我们了。
猛犸象看着长大的女儿给老婆说:
“女儿长大了,她已经不是我们的宝贝了。”
他老婆回答说,都会长大的。
这让我想起了我家孩子小时候,我们给他洗澡,我老公在边上说:“如果一切条件都允许,孩子永远这么大多好!”
说话间,孩子上了幼儿园,上了小学,现在又接近初中的校门了。
看着小时候的可爱稚气渐渐从她身上脱离的过程,提醒我们父母:赶紧珍惜眼前的亲子时光,孩子很快就要长大了。
人生的每一次相遇,都是来之不易的缘分,趁缘分还在的时候,要懂得学会珍惜。
亲情、友情、爱情莫不如此。
人设打造上:留有余地过来的这一年,好多粉丝心目的“完美”人设都崩塌,比如说那几个知名度极高的明星,有的婚外情、有的想靠知名度进公务员行列、有的成了阶下囚等。
完美意味着上到了顶天的台阶,再无可以进一步的空间,就像《易经》上的“九六”爻,不能再动了,因为一动就只能往下。
所以,古代最尊贵的皇帝都被称为“九五之尊”,还要在头上留个“九六”的空间。
“九六”是属于太上皇的位置,看似高高在上,却没有了大权在握。
把完美定追求的目标,去享受那追求的过程,比得到完美更有意义。
佛学上有这么一个故事。
一位技术高超的攀登者说:“我一定要征服世界上最高的山峰。”
有一天,他真的做到了,可到达山顶的那一刻,他跳了下去。
他做到了完美,却停止了生命。
他的徒弟下山后,面对着巍巍群山,开始练习画画,又几年后,徒弟的画有了一些知名度,但有人说徒弟的画艺不精,距离完美还差着远呢。
徒弟笑笑说:
“不完美才是最美。”
留有余地,方可弥补,方可有进有退,方可身心从容。
结语花未全开月未圆,最美!
花未全开月未圆,是让人生目标有所期盼,人间真情有所珍惜,做人做事留有余地。
我是红七六,关注我,我们一起学习、改变、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