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红豆代表相思?六朝时“昭明太子”萧统和尼姑慧如的爱与死

红苓读书 2023-07-23 10:32:25

两岁时就被立为太子萧统,天性聪慧且不贪玩,三岁开始学习《孝经》、《论语》,五岁时诵读《五经》,他可以做到“数行并下,过目皆忆”。

出居东宫后,他除了丰厚的藏书外,还亲手编纂了我国第一部诗文总集《文选》,共计30卷,其中包含了自先秦到齐梁时期的大量优秀诗文,对后世文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当年,萧统为了专心安静地编辑《文选》,向父皇请假来到江阴顾山,因为这里山清水秀,山上的惠兰香气弥漫,与宫廷里的尔虞我诈全然不同。

太子让人在顾山的香山观音禅寺内建造一座七楹文选楼。文选楼竣工后,太子和一批饱学之士开始继续《文选》的修编工作。

香山寺的的对面,有个尼姑庵,尼姑庵中有位法号叫慧如的尼姑佛学造诣很深。

在佛教作为国教的六朝时期,太子的佛学功底自然也不会差,他经常跟慧如探讨佛学问题,一来二去后,互相之间开始情窦初开,接着情意缠绵……

太子要慧如还俗,他要凤笙龙管,紫盖香车迎她进京、进宫……

几个月后,太子奉命回宫,和心上人慧如不忍分别,凝噎许久后,慧如取出一物放在太子的手心:

“昔日有女人滴泪成血,化做相思豆。今日以一双红豆付君。君若早归,妾当免此厄运,否则……”

“相信我,明年我就来……”

太子回去后,父皇闻听他和慧如的恋情,大发雷霆:

“你们这是对佛教的大不敬,日后会坠入无边苦海,万劫不复。”

思念佳人的太子抑郁寡欢,茶饭不思,无奈之下,父皇说可以等慧如还俗三年后就可以让她入宫,在此之前,太子不能去见她。

太子看到了曙光,开始按照父皇的要求全身心地投入朝务。

心地善良的太子以百姓利益为先,为灾区打开国库;为百姓恢复生产出谋划策;为贫苦地区免去劳疫……

看到太子对民生疾苦的关心和对朝政的用心,梁武帝悄悄派人给慧如传话,告诉慧如:

“太子已有新欢,你赶快嫁人,别等了。”

“一入宫门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慧如尽管早有所料,但还是忍不住感到一阵阵揪心的疼痛,终日以泪洗面,相思成疾,告别人世。

三年之后的阳春三月,太子来了,却被住在慧如隔壁的阿婆告知:

“慧如她……含恨离世了……”

太子默默地来到慧如生前居住的房前,亲手植下两株红豆树,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千年红豆树。

再次回到京城的太子,一病不起,数月之后,灵魂追随慧如而去。

据说,当年太子手植的两棵红豆树,在他们死后不久,两棵树的树干就合在了一起。

数百年后,唐朝诗人王维路过江阴顾山,看到红豆树,心有所感,写下流传千古的《红豆》诗: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从两颗心到红豆树,再到红豆诗,在这用红豆生生世世说相思的千年之后,你是否和我一样,既看到了爱情的坚贞,也读出了那不得已的人生的某些沉痛。

我是红七六,关注我,我们一起学习、改变、成长。

1 阅读: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