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皇权受到限制也是没出现宦官专权的原因

史海撷英 2024-11-12 13:43:54

明朝从建国开始,就建立了限制宦官的措施。朱元璋在宫殿门外明确地立了一块牌子,禁止宦官干政。但是最终的结果却是,明朝是宦官干政最严重的朝代。出现的大宦官也都是赫赫有名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明朝甚至就是断送在宦官的手里的。

宋朝并没有建立相关的措施,并没有明确规定禁止宦官干政。可是宋朝300年时间里,却几乎没有宦官干政的现象。

这就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了,明朝限制宦官干政,可是宦官干政却非常厉害;宋朝没有任何限制宦官的措施,宦官却没有干政。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任何干政现象都是因为权力缺乏约束的表现。后宫干政是后宫的权力缺乏约束,权臣干政是权臣的权力缺乏约束,外戚干政是外戚的权力缺乏约束,宦官干政也是宦官的权力缺乏约束。

明朝首先是皇权缺乏约束。皇帝权力太大,他们为所欲为,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当明朝皇帝权力缺乏约束的时候,他肯定就是想用他们最喜欢的人,而伺候在他们身边,和他们朝夕相处的宦官,正是他们最喜欢的人。

王振

据说,虽然朱元璋曾经立了一块牌子,但是这块牌子最早是由朱祁镇的宦官王振给取掉的。朱祁镇当了皇帝以后,热衷吃喝玩乐,不想管朝廷中的事情。所以,他就把很多事情交给王振去做。权力交给了王振,王振的权力自然就变大了。乃至于后来,王振怂恿朱祁镇领兵北伐,最终在土木堡被打得大败。

朱祁镇开了一个头,明朝后期的皇帝就跟上,嘉靖皇帝和万历皇帝都是多年不上朝。正德皇帝更加为所欲为,不想在朝廷中办公,就不在朝廷中办公;想到边疆去住,就到边疆去住;想当大将军,就当大将军。尽管明朝的大臣多有规劝,反复地上书,但是权力失去约束以后,谁能劝得了他们呢?

总之,明朝的皇权缺乏约束,是造成宦官干政的最重要的原因。

宋朝不一样。宋朝的皇权是受到很大约束的,宋朝的皇帝是不敢为所欲为的。

赵受益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宋仁宗的时候,宋仁宗想提拔他喜爱的妃子张贵妃的大伯,给他一个“宣徽使”的职务。这个宣徽使,级别虽然高,但其实是一个虚职,没有什么实权。宋仁宗不过就是给张贵妃一个人情,并没有打算重用她娘家人,更不可能让她娘家人做大掌控权力。但是大臣们却坚决反对,“张尧佐除宣徽使,以廷论未谐,遂止。久之,上以温成故,欲申前命。一日将御朝,温成送至殿门,抚背曰:‘官家,今日不要忘了宣徽使!’上曰:‘得,得。’既降旨,包拯乞对,大陈其不可,反复数百言,音吐愤激,唾溅帝面。帝卒为罢之。温成遣小黄门次第探伺,知拯犯颜切直,迎拜谢过。帝举袖拭面曰:‘中丞向前说话,直唾我面。汝只管要宣徽使、宣徽使,汝岂不知包拯是御史中丞乎?’”

一个皇帝想要提拔谁,竟然没有自己的自主权,在大臣们反对的情况下,他竟然无可奈何。由此可见,皇帝所受到的约束有多么的大!

宋徽宗是昏君,但是他也不敢对大臣为所欲为。著名的“元祐党碑”就是他干出来的。但是这也说明一件事,皇帝想要不用什么人,也不是为所欲为的,他必须要找到根据。立下的一个碑,就是他的根据。

事实上,宋朝有非常完善的权力行使制度和权力监督制度。

宋朝虽然增加了宰相的职数,在之前有左右宰相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参知政事。这些大臣们在朝廷中都能够发挥自己的作用。宋朝的皇帝想要加强中央集权,却没有达到这个目的。当宰相们发挥作用的时候,皇帝的权力自然就变小了。

同时,宋朝还有两套监督体系,有两个监督机构。一个是知谏院。一个是御史台。知谏院是负责向皇帝抓皇帝的不是的,御史台是负责弹劾百官的不是的。这两套体系相互都在发挥作用,没有任何人能够逃离这种监督。

明朝疆域图

明朝则不一样,只看见大臣们向皇帝上奏,或者大臣们互相弹劾。大臣们向皇帝上奏的时候,皇帝要听他们的才听,不听他们的就不听。总之,明朝的皇帝是在监督体系之外的,谁也拿他没有办法的。

而宋朝的皇帝是在监督体系之内的,皇帝是不敢为所欲为的。

宋朝正是因为有严格的监督管理体系,所以皇帝的权力被限制,他不可能让宦官掌控权力。只要皇帝这样做,必然会遭到反对。所以,宦官就没有做大的时候,宦官干政的现象,就不可能发生了。

0 阅读: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