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时清军因惧战且混乱导致最终战败

史海撷英 2024-11-10 11:01:21

中日甲午战争,中国输得很惨,同时也输得很莫名其妙。那么,清朝输掉甲午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说起来,当时清朝的战舰实力是不输于日本战舰的。清朝建造北洋舰队花了不少钱,有一种说法认为,清朝的战舰当时的实力可以排到亚洲第一。既然能够排到亚洲第一,显然,清朝的水平是超过日军战舰的。

可是为什么,在甲午战争中,清朝的战舰毫无还手之力,被日军打得那么惨呢?

害怕

清朝在和日军打甲午战争之前,清朝一直害怕和日军作战。就算当时清朝的战舰配备不输于日军,北洋舰队依然心中充满畏惧。

清军之所以害怕,其实是一种习惯性的思维定式。

从中英鸦片战争开始,打到甲午战争,清朝先后和英国、法国、俄国等很多西方列强都打过仗。这些仗几乎都是败仗,从来没有打赢过。就算中国和法国进行的“中法战争”,中国占有一定的优势,打胜了,但清朝也不敢继续打下去,很快就和法国讲和了。

清朝和法国作战,明明打赢了,为什么却不敢打下去呢?根本的原因,也就是一个“怕”字。

北洋舰队

只要看一看甲午战争的全过程就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北洋舰队确实充满畏惧。整个战争,都是日军主动寻上门来打北洋舰队,北洋舰队一直在躲避。躲避和日军作战,想把自己藏起来。但是日军就是要和清军作战,寻清军来打。他们的心中,也充满必胜的信念。两相比较,清军怎么打得赢日军呢?

混乱

清军和日军作战的整个过程,显得非常的手忙脚乱。

可以看出,他们并没有做好充分的战斗准备。他们虽然买了舰队,但是该怎么使用这些舰队,并没有任何详细的规划。没有想过这个舰队该怎么用?一旦战争打起来,应该是怎样的步骤,应该是怎样的程序?全都不知。

如果清军在把北洋舰队建立起来以后,做过详细的预案,有极好的方法步骤,前方将士拼命厮杀,后勤保障及时到位,凭借清军庞大的体量,和日军作战,未必不能打败他们。

战争一开始的时候,清军甚至认为,日军并没有想要和清军进行大会战的想法,双方只不过是起了一些小冲突。只要误解解除了,日军就会停手。甚至清军还认为,只要忍一忍,日本也就算了。所以才在接触的时候一退再退。等到后来,他们发现日军大举进攻,日军试图灭掉北洋舰队的时候,他们已经被打开花,已经来不及了。

分裂

日军准备和清军作战的时候,日军上下是非常团结的。一开始,日军在建造舰队的时候就非常团结。他们为了买吉野号,由日本天皇带头捐款和募捐,连皇后都把自己的首饰大量捐出去了,天皇甚至宣称,如果买不到吉野号,他一天就只吃一顿饭。直到大家把钱捐起来,买到吉野号为止。由此可见,日本人多么团结。正因为天皇带头,结果他们募捐起来的钱,可以买三艘吉野号。

到了甲午战争开战的时候,日军上下更加团结,一心要摧毁清朝的海军,国内几乎没有什么杂音。所以,日军勇往直前,打得有章有法。

可是另一方面,清政府却很不团结。李鸿章在建造北洋舰队的时候,朝廷上的意见就很不一致,很多人都反对李鸿章这样做。一开始是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和李鸿章发生分裂。左宗棠认为,清朝防守的重点应该在西北的新疆,而不是海边。而李鸿章的观点刚好相反。这就是“疆防”和“海防”的区别。

后来,反对李鸿章的人更加多,包括很多皇室成员都很反对。之所以有这么多的声音,其实并不是对于重要性的看法,而是利益的争斗。很多人认为,李鸿章建立北洋舰队就是捞取政治资本,就是想上位。为了保住自己的权位,所以要反对李鸿章。

包括最高统治者慈禧太后,对李鸿章的支持也是不够坚决的。慈禧在办她的60大寿的时候,曾经挪用过北洋舰队的军费。连军费都敢挪用,可见慈禧对北洋舰队有多么不重视。日本天皇把口粮腾出来,用在军舰装备上,慈禧太后却糟蹋海军的军费。两相比较,各自的海军所得到的支持是什么样的,就已经非常清楚了。

总之,在甲午战争之前,清朝的实力并不弱。但因为指挥这场大战的人存在问题,因此才造成了这样的悲剧。

0 阅读:105
评论列表
  • 2024-11-10 18:15

    中国人从来不惧怕战争,抗日战争,朝鲜战争怕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