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上世纪80年代的菲律宾,曾是亚洲经济增速最快的“明星国家”之一,首都马尼拉的高楼大厦与霓虹灯光,一度让世界误以为这里即将成为下一个“亚洲四小龙”。
然而,当1986年独裁者费迪南德·马科斯仓皇逃往夏威夷时,人们在他的总统府地下室发现了堆积如山的黄金、珠宝和奢侈品收据。
而菲律宾国库却仅剩不到1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全国半数以上人口挣扎在饥饿线边缘。
那么,马科斯究竟做了什么,让曾经的“亚洲之光”沦落成如今贫穷、落后的菲律宾呢?
从“亚洲之光”到“乞丐国家”
上世纪60年代,当费迪南德·马科斯以“清廉改革者”形象登上总统宝座时,菲律宾人或许不曾想到,这位承诺“终结腐败”的领袖,即将开启一场史无前例的财富掠夺。
据世界银行1987年调查报告,马科斯家族通过政府合同抽成、垄断行业利润和直接挪用国库资金,累计非法敛财超过100亿美元。
而最令人震惊的,是总统府地窖中发现的成吨黄金,这些黄金部分被标记为“国家战略储备”,实则被马科斯家族私吞。
马科斯的贪腐网络远不止于黄金,他的亲信通过操控海关、税务和土地管理部门,将国家机器变成敛财工具。
菲律宾糖业委员会名义上负责监管农业出口,实则被马科斯安插的亲信控制,每年从蔗农手中低价收购蔗糖,再以国际市场价格倒卖,差价直接流入家族账户。
这种“合法抢劫”覆盖了从矿业到旅游业的几乎所有经济领域,这也让马科斯家族变得“富可敌国”。
伊梅尔达·马科斯曾创下一天豪掷500万美元购物的纪录,她的3000件礼服、5000条项链和装满三个仓库的艺术品,让纽约第五大道的奢侈品店员都瞠目结舌。
总统府内,黄金制成的餐具、镶嵌钻石的马桶和纯金耶稣像成为日常摆设,而同一时期的马尼拉贫民窟里,失业工人不得不从垃圾堆中翻找发霉米粒充饥。
这种荒诞的对比,在1983年达到顶峰,当政府宣布全国外债突破265亿美元时,马科斯却花费1200万美元包下整架波音747,只为将私人收藏的17幅毕加索真迹运往瑞士保险库。
与之相对的,由于国库资金被掏空,菲律宾在1984年被迫暂停偿还外债,直接导致比索汇率暴跌60%。
通货膨胀率一度飙升至50%,超市货架上的大米价格每小时都在上涨,公务员半年领不到工资,医院因缺药停止接收病人。
世界银行记录显示,1985年菲律宾人均GDP倒退至1960年代水平,全国70%儿童营养不良。
更致命的是,马科斯为维持统治,将国家预算的40%用于军警开支,军队高层将领每年能获得数百万美元“忠诚奖金”,而教育、医疗等基础支出被压缩到不足5%。
这种“用金钱购买暴力,用暴力保护金钱”的恶性循环,彻底摧毁了菲律宾的发展根基。
最终,曾经繁荣无比的菲律宾,变成如今这般“乞丐遍地”的模样。
腐败的遗产
1986年“人民力量革命”推翻马科斯政权后,新政府面临的是一具被蛀空的国民经济躯壳。
大量的菲律宾资产都被马科斯家族所控制,为此,菲律宾最高法院耗时14年才完成对纽约曼哈顿“王冠大厦”的产权诉讼。
而这栋价值3.2亿美元的地标建筑,仅是马科斯全球230处房产的冰山一角。
更棘手的是“黄金谜团”——据逃亡总统府侍卫透露,至少200吨黄金被秘密埋藏在吕宋岛北部山区,但数十次官方挖掘均无功而返,反而催生出无数民间盗宝传说。
比资产流失更深远的影响,是腐败文化的制度化,马科斯倒台后,其政治盟友通过土地赎买、司法交易等手段,依然掌控着糖业、椰油和媒体产业。
1998年当选总统的埃斯特拉达,因贪污2.8亿美元被判终身监禁;2017年杜特尔特政府被爆出海关系统集体受贿案,涉案金额达190亿比索。
这种“换人不换规则”的痼疾,在2022年小费迪南德·马科斯当选总统后达到高潮。
尽管其父被法律定性为“窃国者”,但借助社交媒体洗白和历史虚无主义叙事,马科斯家族竟以“振兴经济”为口号重返权力中心。
讽刺的是,小马科斯就职典礼上佩戴的劳力士金表,与伊梅尔达1986年逃亡时遗落的珠宝款式惊人相似。
结语
马科斯家族从私吞国家黄金储备到榨取行业垄断暴利,从掏空国库至濒临破产到放任民生凋敝于不顾,这一家族将权力异化为窃取财富的工具,将菲律宾推入深渊。
伊梅尔达的奢靡珠宝与贫民窟的饥饿儿童,马科斯的黄金耶稣像与崩溃的国民经济,无不暴露出其统治的荒诞与罪恶。
其贪婪不仅摧毁了一代人的生计,更在制度中埋下腐败的毒种,让菲律宾至今难以挣脱贫困与不公的锁链。
参考资料
澎湃新闻:《再掌权舵:解析马科斯家族的政治回归》2023年12月15日
澎湃新闻:《这个国家,被几大家族牢牢掌控》2022年5月21日
红星新闻:《菲律宾今日总统大选,民调显示“当选几乎毫无悬念”的小马科斯是谁?》2022年5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