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锡悦最后一搏,文在寅被传唤,不到24小时,超30万人走上街头

道義长存 2025-04-01 12:42:12

前言

去年12月,尹锡悦以“戒严令”震惊世界后,他的政治命运似乎已走到悬崖边,在人们看来,他的下台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而已。

可令人没有想到的是,纵使已经深陷“绝境”,尹锡悦却依然是困兽犹斗,其不仅号召自己的支持者举行多次集会,甚至还通过气对于检查元的控制,传唤了前总统文在寅。

然而,这一举动不仅未能扭转局势,反而进一步激化了韩国政坛内部的矛盾,不到24小时,超30万民众走上首尔街头,挥舞旗帜,高喊口号。

那么,韩国的这场闹剧究竟会如何收场?“青瓦台魔咒”又是否会在文在寅身上重现呢?

困兽之斗

2024年12月3日深夜,尹锡悦突然宣布全国进入紧急戒严状态,指责在野党共同民主党为“亲北势力”,试图通过“反国家活动”瘫痪政府。

这一举动不仅是韩国自1980年全斗焕军事独裁以来首次重启戒严,更被视为尹锡悦政治生涯的“豪赌”。

然而,这场豪赌仅维持6小时便以失败告终,国会190名议员迅速集结,以全票通过决议要求解除戒严,迫使尹锡悦在次日凌晨4时30分宣布撤销。

戒严令的失败不仅让尹锡悦的支持率跌至谷底,更引发了空前的政治危机。

12月14日,国会以压倒性多数通过弹劾动议,尹锡悦被停职,权力移交至代总统崔相穆。

但他并未就此认输,2025年3月,随着宪法法院对弹劾案的审理进入关键阶段,尹锡悦团队转向“反攻”策略,将矛头指向前总统文在寅。

据报道,韩国检方以涉嫌受贿为由传唤文在寅,称其女婿在易斯达航空担任高管期间的2亿韩元薪酬可能与“特殊关照”有关。

这一传唤被广泛解读为尹锡悦试图通过“清算前任”转移焦点,重塑自身形象。

不过,在相关事件被报道后,文在寅的支持者也是迅速反击,称这是“政治报复”的延续。

而共同民主党党首李在明公开表示,尹锡悦的行为“证明了他无法承担国家未来”,并呼吁民众走上街头捍卫民主,双方阵营的对立进一步加剧。

文在寅与“青瓦台魔咒”

文在寅曾被视为打破“青瓦台魔咒”的希望,在他之前的几位韩国总统:朴槿惠被判24年,李明博被判17年,卢武铉选择自杀……

几乎没有韩国总统能够善终,很多人都陷入到严重的政治丑闻之中,因而在韩国国内一直流传着“青瓦台魔咒”的传闻。

而作为韩国首位在卸任后未立即陷入丑闻的前总统,他在庆尚南道平山村低调开书店,过着“晚霞般”的退休生活。

看上去,已经基本远离政坛的文在寅,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远离了韩国政坛的纷争。

然而,这种平静在尹锡悦上台后被打破,早在竞选期间,尹锡悦就扬言要对文在寅政府进行“积弊清算”。

2025年3月的传唤,则将这一威胁变为现实,检方指控文在寅涉嫌通过女儿文多惠的前夫徐某收受贿赂,试图将其与易斯达航空的经营问题挂钩。

而这也遭到了文在寅所在的共同民主党的强烈响应,党内“亲文派”与“亲明派”联合成立“前政权政治镇压对策委员会”,指责尹锡悦政府“羞辱并折磨前总统”。

与此同时,文在寅的支持者将传唤视为对进步派价值的攻击,纷纷走上街头抗议。

不到24小时,首尔光化门广场等地聚集了超过30万民众。示威者中既有挥舞韩国国旗的文在寅支持者,也有高举美国国旗的尹锡悦拥护者,针锋相对的口号此起彼伏。

抗议者高喊“不能用枪指着人民”,表达对戒严令和政治报复的双重愤怒,这场大规模示威不仅是对文在寅的声援,也是对尹锡悦政权合法性的质疑。

韩国政治的两极化在这一刻达到顶点,社会不满情绪如同熔炉般沸腾。

撕裂的民意

尹锡悦与文在寅的恩怨,只是韩国政治撕裂的一个缩影,自独立建国以来,韩国一直未能走出派系斗争的怪圈。

保守派与进步派的对立,叠加经济不平等与社会分化的现实,让每一次权力更迭都成为一场“零和博弈”。

尹锡悦2022年以0.8%的微弱优势当选总统,本身就反映了这种分裂的深度。

他在任内的表现进一步加剧了矛盾:削减研发预算、对富人减税、医学院扩招引发医疗危机,以及梨泰院踩踏事故的处理不力,无不让民众的不满情绪累积。

戒严令事件成为导火索,国会否决戒严令后,超过百万人在全国各地抗议,要求他下台。

示威者中不乏年轻人,他们对高房价、低就业率和性别对立的不满早已积攒已久,正如学者指出,韩国表面上的全球影响力掩盖了其内部的深刻裂痕。

结语

尹锡悦的政治风波不仅是两位政治人物间的博弈,更是韩国社会深层裂痕的集中爆发。

文在寅能否真正打破“青瓦台魔咒”,仍需时间检验,但若韩国政治无法走出派系倾轧的泥潭,那么类似的场面将继续上演。

参考资料

新民周刊:《连文在寅也不放过?》2025年3月26日

京报网:《韩国检方传唤前总统文在寅,指控其涉嫌受贿》2025年3月30日

中国新闻网:《弹劾动议案通过,尹锡悦的执政生涯经历了什么?》2024年12月24日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