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窑洞起源,来自穴居。远古洪荒之际,先祖生于野外,居住山洞之中,既可遮风避雨,亦可躲防猛兽。祖先深得启示,遂劈山切面,开挖洞穴,装以栅栏,是为窑洞雏形。

黄土大地,梁峁起伏,沟壑纵横。先民顺应规律,掌握山形地势,利用自然落差,因陋就简,开挖窑洞。窑面石砌美观,木质樑檩撑顶,窑顶覆以石板,坚实异常,冬暖夏凉。灶火烧柴,炉火正旺,锅台飘香,老碗盛饭,瓷瓮有粮。书画点缀白墙,彰显富丽堂皇。儿孙环绕膝下,共享人伦之乐。

黄土子孙,生于窑洞;崇尚自然,生活简朴。以求自给,不图奢华;一日三餐,粗茶淡饭;泉水解渴,悠闲自得;汗滴禾下,慰藉心海;躬耕田畴,心生喜悦。

身处大山,自由自在。春回大地,老树绽放新芽;夏日炎炎,荫遮如伞似盖;秋实果盈,五谷丰登垂金。冬日落雪,一片银装素裹。常闻鸟雀啁啾,尽享人间烟火。窑洞虽极其简陋,乃黄土地安乐窝。依仗深厚之土层,无惧酷暑,不畏霜雪。

窑洞四季如春,七月流火烧冶,寒冬风雪侵袭,始终保持恒温。不热不冷,暖意融融,舒适安逸。一盘土炕,占去半窑,铺以苇席、覆以毛毡,外罩漆布。定亲结婚,繁衍生息;儿孙满堂,生生不息。睡窑洞土炕,与大地母亲接触;闻泥土气息,自然舒心又踏实。

生命摇篮,温馨家园。院含馨香,四季如画,苍松翠柏环绕四周,鸡鸣狗叫不绝于耳。享人生之乐,存日月光阴之积淀;叹物换星移,然蕴含岁月之沧桑。承日月之灵光,接天地之元气,似风光之写意。


走进新时代,窑洞大创新。全部砖石结构,建于山坡之上,一排排鳞次栉比,大有登天之感。夜幕降临,灯光闪烁,高高低低,五彩斑斓,蔚为壮观,如天上之街市。

赞曰:远来君子到此庄,休笑土窑无厦房;虽然不是神仙洞,可爱冬暖夏天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