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日食,还是问一问deepseek吧!

春秋右传读过去 2025-03-04 08:45:01

鲁僖公十二年《春秋》的第一条记载是,“十有二年春,王三月庚午,日有食之。”关于这次日食,如果查阅不同文献,会发现说法不一。比如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紫金山天文台的研究员张培瑜先生在他的《中国早期的日食记录和公元前十四至公元前十一世纪日食表》中指出,这次日食的时间是公元前648年的4月6日,在曲阜观察到的时间是18:04,食分0.27。这一研究,在中国算是很权威的了。后来的很多学者也都采用了这一推算结果。

杨伯峻先生的《春秋左传注》也是采用了这个日期,但具体的时间和食分却是不尽相同。杨先生说,“据今法推算此次为日全食,食甚当正午十二时十五分三十五秒。则当时人所睹,不容有误。”依照杨先生的说法,这次日食在中午,而不是日暮,是全日食,而不是日偏食。

由此可见,张、杨二先生对于此次日食发生的日期虽然相同,但对于日食发生的具体时间,以及日食的程度却存在较大的差异。张先生是天文学家,肯定是用天文学方法推算,感觉上是不容置疑。

可是,杨先生的说法也是言之凿凿,加之以“今法”二字加持,让读者感觉杨先生可能是得到了更加科学的计算方法。

作为业余爱好者,对于这样的大学问家,自然是需要敬畏的。但究竟哪一个的说法更准确,还是难以判断。于是,笔者很自然的想起了最近很火的deep seek来,因此立即写入需求,让这位“大神”来给我讲一讲!看着屏幕上不断蹦出来的“深度思考”,我很是兴奋!

deepseek告诉我,它查阅了这一领域的主要数据来源,即美国NASA中有关日食的目录。deepseek说这个目录中存放着五千年的日食数据。按照公元前648年所对应的计算机年份-负647,结果很快就有了,这一年在曲阜地区的确发生过两次日食。一次是公元前648年的5月6日,这一次是全日食。另一次是这一年的10月29日,是日环食。所以deepseek告诉我,它给我的答案是5月6日,具体时间约在18:18 至20:18。

尽管deepseek的答案很快给了出来,但它的结论却让我大吃一惊!因为deepseek给出的结果是5月6日,而不是4月6日!虽然入食时间相近,但也差了十多分钟!

为什么会是这样?这到底是谁错了?再看一下deep seek最后一部分给我的建议,发现它对自己给出的结论也不是很放心,故而建议使用天文软件如Stellarium验证一下。于是,笔者开始在Stellarium天文软件上进行了验证。大致的结论如下:

第一,能在这一年的上半年,且在曲阜能看到的日食,发生在公元前648年的4月6日。时间是17:37。同样验证5月6日,并没有看到日食现象。可见deep seek的结论与天文软件并不相符。

第二,公元前648年4月6日,在曲阜虽然看到了日食,但却不是日全食,而是日偏食,食分大约也就是0.27(见文末之图)。这说明日全食的说法也是存疑的。

第三,最相近的结论是张培瑜先生给出的,毕竟是天文学家啊。所以,严肃地做学问,deepseek也是不能全信的。

当然,天文软件Stellarium也是人做出来的,尤其其中的运算规则,更是来自于软件的制作者。所以,也不能说软件才是最准确的。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