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僖公十二年,是建子还是建丑?

春秋右传读过去 2025-03-05 08:33:06

阅读《春秋左传》,鲁国采用的历法总是一个绕不开的问题。比如鲁僖公十二年所采用的历法,近代学者王韬以为仍用商建。商建也就是殷商所采用的历法,其法建丑,这要比周历的建子晚一个月。但我国夏商周断代工程一书断言,从鲁僖公五年后,鲁国采用的是建子,即周历。关于这一点,在鲁僖公五年的《左传》中有明确的证据,即“五年春,王正月辛亥朔,日南至。”

在这条《左传》记载中,有几个关键的信息点。其一,正月辛亥朔说明,这年正月初一是辛亥日,这就把日期的干支位置确定了。第二,日南至即是冬至的古代说法。冬至日与朔日相合,实在不易。冬至是阳历,朔日是阴历。而冬至日与年初的朔日相遇,当作正月初一来用,更是巧中之巧。这就为一年的冬至回归日期确定了基准。第三,冬至日作为正月初一,便是历法建子的绝好日期。依据以上三条,只要我们按照干支60日的循环周期,冬至日365.24天的回归期,以及29.53天的月亮朔望周期等参数加以测算,是可以大致说得清楚这个问题的。

为了方便说清这个问题,清康熙年间陈厚耀所修订的《春秋长历》是十分值得一看的。陈厚耀对杜预的推算做了许多补正和修订,其中的干支安排与日食推算都有了很大的进步。由陈厚耀修订的《春秋长历》可以看出,从鲁僖公五年年初到鲁僖公十二年初,期间共有七个年份,总共安排了2540天,在鲁僖公七年和鲁僖公十年分别安排了一个闰月,前者小月29天,后者30天。

2540天如果除以365.24日这个冬至回归日,得数是6.9543。这个得数说明,在从鲁僖公五年到鲁僖公十一年的这七年中,2540天的总日期数包含不了七个冬至回归日。也就是说,如果鲁僖公五年正月初一的冬至日是准确测定的,则第七个冬至日一定会落在鲁僖公十二年的年初。由于七个冬至回归日的日期总数是2556.68日,相比于比2540天多了16.68天。这也就是说,鲁僖公十二年的正月十六左右,是冬至日。冬至的干支日当是丁亥。

所以,从《春秋长历》的角度看,鲁僖公十二年还是建子,因为正月中包含了冬至日。同样,按照以上方法推算,鲁僖公六年的冬至日大约是正月初十,鲁僖公七年的冬至日是正月二十一日,鲁僖公八年的冬至日是正月二日,鲁僖公九年的冬至日是正月十三日,鲁僖公十年的冬至日是正月二十三日,鲁僖公十一年的冬至日是正月初四日。

另,按照《春秋》记载,鲁僖公十二年三月初一日发生了日食,因此这一天也应该是朔日,此日干支是庚午。从鲁僖公五年的正月初一日算起,到鲁僖公十二年三月的初一日,从鲁僖公五年的冬至日到鲁僖公十二年三月初一的日食,从鲁僖公五年冬至日的辛亥朔到鲁僖公十二年三月的庚午日食,期间总日数是2599天。据此,从辛亥日起,经过2599天后,干支日就是庚午日。

由此可见,我国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结论是正确的。因此鲁僖公五年以后鲁国的历法是建子而非建丑。

0 阅读:0